市場規模近5年年均增長率22% 智能機器人便利日常生活
冬季來臨(lin) ,當你想學滑雪,有滑雪機器人當陪練;想來一份咖啡,生活機器人可以幫忙;各類醫療康複機器人,更是讓人健康無憂……隨著信息化與(yu) 工業(ye) 化不斷融合,以機器人科技為(wei) 代表的智能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越來越多服務型機器人進入人們(men) 日常生活。
中國電子學會(hui) 日前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近5年年均增長率達22%。在生活中,機器人在教育、醫療康複、應急救援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入拓展,人機共融的智能時代已經開啟。
滿足新興(xing) 消費需求
“在街頭看到有人遛機械狗”“今天遛‘狗’被圍觀一天”……“第一批遛機械狗的人”的話題日前引起網友關(guan) 注。視頻中,出現在街頭的機械狗被人們(men) 爭(zheng) 相拍攝。這些機械狗有和寵物狗相同的大小和四肢,還可以做出打滾、作揖等動作,頭部的攝像頭除了可以識別障礙物,還可以智能識別主人,並進行跟隨。一些購買(mai) 了機械狗的消費者列出了機械狗的多項優(you) 點,如不用買(mai) 狗糧,沒有排泄物,乖巧聽話又安靜等。
中國數家企業(ye) 已推出多款機械狗產(chan) 品。如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智能伴隨仿生機器人,可載重3公斤,伴隨主人跑步。小米公司去年發布的仿生四足機器人,具有人臉、人體(ti) 識別,人機交互等功能,能夠像真實生物一樣“看見”和“感知”周邊環境,實現自主跟隨、避障。
隨著製造業(ye) 水平不斷提高,機器人正從(cong) 工業(ye) 領域走向人們(men) 普通生活中,幫助人們(men) 解決(jue) 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在家庭服務領域,機器人可以擔當人們(men) 的生活助理。掃地機器人、拖地機器人、炒菜機器人……各類家庭服務機器人在家庭生活出現。例如今年6月,美的集團推出一款名為(wei) “小惟”的機器人,它身兼人工智能管家、家庭助理、安全衛士、科技玩伴等“身份”。
在體(ti) 育和教育領域,機器人可以擔當人們(men) 的教練、老師。在今年8月舉(ju) 行的世界機器人博覽會(hui) 上,一款六足滑雪機器人吸引了人們(men) 目光。它可以模仿人類進行犁式滑雪,在20度斜坡的雪道上完成啟動、滑行、轉彎、停止等功能,最大時速為(wei) 20公裏,既可以作為(wei) 滑雪輔助教練,陪伴滑雪愛好者馳騁雪場,也可以在嚴(yan) 寒複雜環境中開展巡邏、救援等作業(ye) 。9月,一款下棋機器人“走”進廣東(dong) 省廣州市一所中國象棋特色學校。它包含人工智能學棋、殘局挑戰、棋力闖關(guan) 、巔峰對決(jue) 等多種模式,可以向學生介紹和講解象棋文化、規則,並內(nei) 置了逾百個(ge) 殘局設定和26關(guan) 棋力對戰。
當好老人生活助手
前些天,北京的張先生收到家人購買(mai) 的一件禮物——穿戴式外骨骼機器人。年過花甲的他今年突發腦梗,出院後留下了偏癱的後遺症,下肢無力、出行不便。這款穿戴式外骨骼機器人看起來像腿骨,固定在大腿外側(ce) 。經過訓練,張先生逐漸能以正確的姿勢行走,還能做一些基礎鍛煉。目前,張先生不僅(jin) 身體(ti) 狀態好了,人也更加自信。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聚焦老年市場的機器人需求增多,一些幫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預防意外傷(shang) 害的產(chan) 品湧現。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工程師日前製造出一種新機器人,它可以對老年人跌倒作出預判,並在老年人倒地之前“扶住”他們(men) 。這種機器人看上去像是電動椅,以防護帶套在使用者臀部周圍。防護帶配備傳(chuan) 感器,可以在使用者開始失去平衡時作出判斷,機器人用防護帶阻止使用者跌倒。目前,這種機器人在中風、創傷(shang) 性腦損傷(shang) 和脊髓損傷(shang) 患者中進行了測試,能幫助老年人坐下、站立和行走。研究人員說,測試中沒有發生老年人跌倒的記錄。
為(wei) 促進更多服務老年人的機器人產(chan) 品問世,國務院今年初印發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ye) 發展和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規劃》提出,支持智能交互、智能操作、多機協作等關(guan) 鍵技術研發,提升康複輔助器具、健康監測產(chan) 品、養(yang) 老監護裝置、家庭服務機器人、日用輔助用品等適老產(chan) 品的智能水平、實用性和安全性。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未來機器人會(hui) 在助老助殘上大顯身手,或將為(wei) 中國未來養(yang) 老事業(ye) 提供新的解決(jue) 方案。
加快走進千家萬(wan) 戶
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去年底印發的《“十四五”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中國成為(wei) 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製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到2035年,中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綜合實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從(cong) 目前相關(guan) 企業(ye) 發布的產(chan) 品來看,服務機器人正朝著為(wei) 人們(men) 提供更便捷、更智能服務,功能更複雜的趨勢發展。不過,由於(yu) 應用場景是與(yu) 人們(men) 工作、生活相關(guan) 的環境,消費者背景、認知、習(xi) 慣也各不相同,這對機器人產(chan) 品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將智能語音、處理器、人工智能算法、通訊、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融合,創造出更加輕便、智能以及更強環境感知與(yu) 人機交互能力的服務機器人,成為(wei) 行業(ye) 研究重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生導師陶永認為(wei) ,機器人未來在人們(men) 工作生活中應用廣泛。不過與(yu) 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麵對諸多挑戰,如部分核心技術尚未有效突破、部分產(chan) 品功能定位不夠清晰、龍頭企業(ye) 規模有限等。陶永還建議,加強基礎研究,形成機器人核心技術創新生態,促進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的良性循環和發展;進一步發揮機器人龍頭企業(ye) 帶動作用,加速產(chan) 品的應用推廣;加強機器人領域的人才培養(yang) ,探索產(chan) 教融合的機器人教育新模式;進一步加強機器人產(chan) 業(ye) 鏈與(yu) 供應鏈協同穩定發展,實現產(chan) 業(ye) 鏈自主可控。
專(zhuan) 家認為(wei) ,消費級機器人市場潛力很大,但機器人產(chan) 品走向消費端,不僅(jin) 僅(jin) 是產(chan) 品的改變,也往往需要思維以及服務模式、營銷模式的綜合改變。相關(guan) 企業(ye) 隻有把技術、產(chan) 業(ye) 鏈與(yu) 消費端場景充分融合,才能做出能夠走進千家萬(wan) 戶的可靠產(chan) 品。
本報記者 彭訓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