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菌草是什麽草?(把自然講給你聽)

發布時間:2022-10-27 09:10:00來源: 人民日報

  菌草是生態治理的先鋒植物。它根係發達、光合效率高、適應性廣,耐旱、耐鹽堿、耐瘠薄,抗逆性強、保水保土

  菌草,有人將其稱為(wei) “幸福草”。在巴布亞(ya) 新幾內(nei) 亞(ya) 等國家,菌草被當地百姓親(qin) 切地稱為(wei) “中國草”。

  菌草到底是什麽(me) 草?簡單地說,這是一種可用作食用菌、藥用菌栽培的高大草本植物。1996年,來自中國、澳大利亞(ya) 、美國等國的專(zhuan) 家學者在福建福州參加首屆菌草業(ye) 發展國際研討會(hui) ,菌草從(cong) 此有了中英文名稱和定義(yi) 。令我驕傲的是,直到現在,國際上菌草的英文名字都是漢語拚音“Juncao”,因為(wei) 菌草技術是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原創技術。

  菌草源自自然界,但目前我們(men) 在生產(chan) 上應用的菌草,是經長期係統選育而得的一個(ge) 新的類別。

  菌草有什麽(me) 用?最初,它被用於(yu) 食用菌、藥用菌的培養(yang) 基,栽培出優(you) 質食藥用菌。經過多年選育、創新,其功能也從(cong) 最初的“以草代木”種菇,拓展到菌草飼料、菌物肥料、菌草生物質能源開發等領域。

  菌草還是生態治理的先鋒植物。它根係發達、光合效率高、適應性廣,耐旱、耐鹽堿、耐瘠薄,抗逆性強、保水保土。其中,巨菌草高度可達7米,富含內(nei) 生固氮菌,可在坡地、沙地、鹽堿地快速生長,能有效改良鹽堿地。福建平潭的幸福洋灘塗鹽堿地,見證著鹽堿地變菌草良田的奇跡。在這片重度鹽堿地,經過4年試驗,我們(men) 篩選出的“綠洲1號”菌草,可以在含鹽量9‰以下的鹽堿地種植生長。

  我將菌草用於(yu) 生態治理的故事,還得從(cong) 多年前說起。1993年,我在福建長汀、連城兩(liang) 縣的嚴(yan) 重水土流失地種植菌草,取得很好的蓄水保土效果。1994年,我在山東(dong) 實施菌草技術扶貧時,路過黃河邊,看到河床裸露、黃河斷流,老鄉(xiang) 趕著馬車就從(cong) 被泥沙堆高的河床上過,我一時說不出話來。自此,我下定決(jue) 心,要把菌草帶到黃河流域去。2010年,我在寧夏永寧縣閩寧鎮戈壁灘種植菌草,其鮮草畝(mu) 產(chan) 量達20噸;2013年,我和團隊駐紮內(nei) 蒙古阿拉善盟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種下的菌草在多次“死而複生”後,終於(yu) 讓流沙得到治理。如今,菌草已在黃河沿岸9省區種植。今年,在黃河內(nei) 蒙古段流沙嚴(yan) 重區域,種植菌草不到100天,已阻止約1400噸的黃河輸沙量。其中,2013年在阿拉善菌草防風固沙示範基地種植的菌草,其根係至今仍具有很強的固沙作用。

  總之,雖然叫菌草,但它如今的應用範圍已遠遠超過“用於(yu) 栽培食藥用菌的草本植物”的最初定義(yi) 。菌草技術已成為(wei) 一項保護生態、帶動增收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性技術。我一直期待,菌草能成為(wei) 造福更多人的“幸福草”,也期待有一天,菌草能在生態治理上發揮更大作用,築起地球生態安全屏障,成為(wei) 造福子孫後代的“生態草”。

  (作者為(wei) 福建農(nong) 林大學研究員、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本報記者王崟欣采訪整理)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