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華全媒+丨河套農戶:“慧”種辣椒 豐產增效

發布時間:2022-10-28 10:25: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27日電 題:河套農(nong) 戶:“慧”種辣椒 豐(feng) 產(chan) 增效

  新華社記者李雲(yun) 平

  辣椒紅似火,農(nong) 戶忙收獲。眼下,地處河套地區的內(nei) 蒙古巴彥淖爾市臨(lin) 河區各個(ge) 辣椒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進入集中收獲期。當地實行智能化種植、標準化管理,實現辣椒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保守估算畝(mu) 均純收入達3500元以上。

  據介紹,河套地區地處北緯40度農(nong) 作物種植黃金帶,被譽為(wei) “塞外糧倉(cang) ”。其中,臨(lin) 河區既是全國產(chan) 糧大縣,也是河套地區的“菜籃子”。今年,臨(lin) 河區建設一批辣椒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引進100多個(ge) 辣椒新品種,推廣標準化、規模化、智能化種植,實現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

  最近一個(ge) 星期,在臨(lin) 河區雙河鎮萬(wan) 畝(mu) 辣椒產(chan) 業(ye) 示範園,種植戶忙著組織工人采摘、打包辣椒,農(nong) 機手駕駛拖拉機及時把采摘好的鮮辣椒轉運到收購站。種植戶楊戰軍(jun) 說:“今年我在園區承包500畝(mu) 地種植辣椒,統一利用‘5G+引黃河水滴灌’智慧種植係統,采用北鬥衛星導航技術精準播種,采用智能操控技術精準滴灌、施肥,進一步提高辣椒的坐果率。現在,測產(chan) 結果為(wei) 700公斤/畝(mu) 以上。”

  記者現場看到,這個(ge) 園區的道路兩(liang) 側(ce) 分布著集中連片的辣椒地,已經收割好的辣椒苗擺放在一起,多名工人正在集中采摘,把一個(ge) 個(ge) 紅彤彤的鮮辣椒裝到編織袋中。

  雙河鎮鎮長呂波告訴記者,他們(men) 在園區核心區投資238.8萬(wan) 元引進智能化種植技術,能利用手機App進行遠程操控,可以做到精準播種、灌溉、施肥,進一步降低投入成本、增加種植效益,促進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從(cong) 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全鎮共帶動8個(ge) 村500多戶農(nong) 民種植辣椒,根據訂單實行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種植。根據測產(chan) 結果計算,畝(mu) 均純收入可達到3500元以上。”

  楊戰軍(jun) 向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辣椒收購價(jia) 格為(wei) 11元/公斤,他家每畝(mu) 地毛收入約為(wei) 7700元,畝(mu) 均純收入可達3700元左右。“我們(men) 采用智慧農(nong) 業(ye) 技術種植辣椒,比過去傳(chuan) 統種植方式節水30%至40%、節肥30%、節省農(nong) 藥20%,田間管理成本減少50%以上,品質提高了1到2個(ge) 檔次。”楊戰軍(jun) 說。

  在臨(lin) 河區白腦包鎮辣椒產(chan) 業(ye) 示範園,種植戶張埃種植的57畝(mu) 辣椒正在加緊收獲。張埃說:“從(cong) 5月份開始,我家及時育苗移栽,每畝(mu) 地栽種辣椒苗3100多株。我們(men) 不僅(jin) 簽了訂單,還有專(zhuan) 家進行技術指導,田間管理也很到位。現在,我種的辣椒豐(feng) 收了,每畝(mu) 產(chan) 700公斤沒有問題,預計每畝(mu) 純收入達到4800元以上。”

  記者在白腦包鎮辣椒加工廠看到,院子中存放著一堆堆剛剛收割的辣椒苗,工人將初選好的辣椒投放到廠房中的傳(chuan) 送帶,機器依次完成篩選、色選、烘幹等工序,一個(ge) 個(ge) 完整、光鮮的幹辣椒傳(chuan) 送到包裝車間,最終打包成半成品後進行冷藏。

  白腦包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甄來虎現場介紹,今年該鎮依托辣椒產(chan) 業(ye) 園區,推廣使用現代化種植技術,引進全產(chan) 業(ye) 鏈加工企業(ye) ,帶動21個(ge) 村3200多戶農(nong) 民種植辣椒,總麵積達3.1萬(wan) 畝(mu) 。“整體(ti) 來看,全鎮辣椒產(chan) 量高、品質佳、行情好。農(nong) 戶用自家的地種辣椒,每畝(mu) 純收入能達到5000元左右;農(nong) 戶用流轉別人的土地種辣椒,每畝(mu) 純收入能達到4000元左右。”甄來虎說。

  臨(lin) 河區農(nong) 牧局局長李泉說:“今年臨(lin) 河區種植5.46萬(wan) 畝(mu) 辣椒,通過采取控肥增效、控藥減害、控膜提效、控水降耗等措施實現綠色高效生產(chan) ,進一步發揮現代農(nong) 業(ye) 的先進技術引領作用,增強特色產(chan) 業(ye) 的經濟效益帶動能力。”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