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消協發布專題報告 如何更好保障“一老一小”消費權益?

發布時間:2022-11-03 10:09: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1月2日消息(總台央廣記者周益帆 王逸群)近年來,隨著“銀發經濟”和“兒(er) 童經濟”市場的蓬勃發展,“一老一小”消費逐漸成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但與(yu) 此同時,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認知能力弱、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的特點,通過虛假宣傳(chuan) 、誘導消費等方式設置消費陷阱和消費套路,騙取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錢財。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一老一小”消費領域投訴情況專(zhuan) 題報告,圍繞典型案例分析了消費投訴熱點,作出消費提醒。值得關(guan) 注的是,圍繞著互聯網展開的消費、直播、遊戲等領域成為(wei) 投訴的重點領域。如何更好保障“一老一小”的消費權益?

  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超過28萬(wan) 件,投訴解決(jue) 率83.64%。其中,因經營者有欺詐行為(wei) 得到加倍賠償(chang) 的投訴共有5199件,加倍賠償(chang) 金額105萬(wan) 元。

  結合2022年以來的典型案例,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進一步梳理了“一老一小”消費領域投訴情況。中消協投訴部副主任郭耀宗介紹,在“銀發經濟”領域,老年人消費投訴熱點主要圍繞健康類消費、休閑類消費、日常生活類消費等五個(ge) 方麵展開。郭耀宗說:“2022年1月7日,消費者王老先生在網絡購物平台上看中了某公司的一款大理石茶幾,價(jia) 值1400元。但王老先生沒有在線支付賬號,無法在平台上支付,於(yu) 是聯係該公司客服互加微信好友,通過微信轉賬的方式進行了買(mai) 賣交易。在派送過程中,物流方通知王老先生茶幾在運送過程中已裂開,可拒絕收貨,王老先生便拒絕收貨,並聯係賣家要求退款,卻遭賣家拒絕,而這個(ge) 茶幾已原路返回賣家。”

  協商未果後,王先生的兒(er) 子向當地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hui) 投訴。經消保委調查調解,雙方達成一致協議,由賣家退款。郭耀宗表示,隨著互聯網購物平台的發展,許多老人在線上購物過程中容易遇到不良商家的營銷“陷阱”,除上述案例中提到的“引導私下交易”,還有另外幾種套路。“一是利用網絡向老年人推銷‘三無’商品。一些不良經營者利用老年人互聯網知識欠缺,通過錄製短視頻廣告、在網頁插入廣告、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廣告等方式以‘低價(jia) 高質’名義(yi) 宣傳(chuan) 銷售‘三無產(chan) 品’;二是部分商家在直播間低價(jia) 販賣‘翡翠’套路老年消費者,雇傭(yong) 水軍(jun) 烘托出瘋搶氣氛,實際寄出為(wei) 廉價(jia) 質次成品,消費者發現上當受騙後又以‘定製產(chan) 品不予退貨’為(wei) 由拒絕售後。三是誘導‘私下交易’暗設消費陷阱。”他說。

  除針對老年人的銷售亂(luan) 象,報告還提到了包括盲盒、網絡直播、遊戲等商品或服務中涉嫌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案例。郭耀宗介紹,一是未成年人盲盒消費熱。一些商家利用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強、愛攀比、容易跟風等特點,推出“珍藏版”“紀念版”“稀有版”等“饑餓營銷”方式誘導未成年人高額購買(mai) 卡片等低價(jia) 值盲盒商品。二是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一些經營者利用未成年人容易跟風、易受操控等弱點,通過製造“粉絲(si) 經濟”“飯圈文化”,使未成年人深陷其中。三是誘導未成年人參與(yu) 直播打賞,被家長發現後平台以無法證明是未成年人打賞或父母看管不力為(wei) 由而拒絕退款。

  記者在多個(ge) 網絡平台搜索發現,盡管一些盲盒產(chan) 品在詳情頁標注了類似“15歲及以上”的適用年齡建議,但是,在具體(ti) 購買(mai) 時,並無限製。江蘇一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妮妮告訴記者,幾乎班裏的所有女生都有盲盒。“普通的49,就是那種小娃娃,我們(men) 班女同學幾乎都買(mai) ,就能抽到很多不一樣的東(dong) 西,比如得看一係列裏麵,它會(hui) 給你一些展示圖,隱藏款就不告訴你長什麽(me) 樣,擺著好看,而且抽起來覺得很有趣,很有好奇心。”她說。

  在家長們(men) 看來,這種帶有“刺激性消費體(ti) 驗”的商品不應該麵向未成年群體(ti) 銷售。

  家長:大概都在五六十塊錢左右,它的價(jia) 格和實際價(jia) 值不符,就圍繞著孩子的好奇心去開發、做銷售。

  家長:最早買(mai) 的時候,覺得像小玩具一樣,她喜歡就買(mai) 給她了,但是後來發現孩子和孩子之間會(hui) 有攀比的心理。

  在中消協的報告中,還提到引誘未成年人通過觀看網絡直播打賞等問題。廣東(dong) 一位十歲的小學生用家長手機交網課作業(ye) 時在某音樂(le) 直播平台充值16270元並打賞給一個(ge) 主播,打賞後平台推送很多同類主播私信給孩子的賬號,裏麵包含引誘、誘導的話語。

  中國法學會(hui)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陳音江認為(wei)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消費渠道和平台越來越多,在此背景下,聚焦“一老一小”消費領域的突出問題,有其必要性和緊迫性。陳音江表示:“確實問題相對比較突出,而且也相對維權比較困難。單憑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去注意,包括監護人去提高責任和義(yi) 務,都是不夠的,應該引起社會(hui) 的重視。首先網絡經營者,注重經營誠信和要有守法的意識。另外,我們(men) 要針對這種特殊領域——專(zhuan) 門針對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商家,要把它們(men) 列入重點監管對象。”

  中消協投訴部副主任郭耀宗進一步表示,相關(guan) 行政部門可通過信用約束和終身禁業(ye) 等更為(wei) 嚴(yan) 厲的措施,兜好政府監管底線。他說:“建議相關(guan) 行政部門聚焦‘一老一小’消費領域突出問題,加強對老年群體(ti) 、未成年群體(ti) 消費模式和服務內(nei) 容的監管力度,建立針對麵向老年群體(ti) 、未成年群體(ti) 銷售商品和服務的審查機製,通過信用約束和終身禁業(ye) 等措施嚴(yan) 厲打擊以侵害老年人、未成年人權益為(wei) 目的不規範營銷行為(wei) ,切實兜好政府監管底線。”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