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進化論:新型青年如何消費
“姐妹型消費”“畫餅型消費”“飽腹型消費”“體(ti) 驗型消費”……這一屆年輕人運用了許多新詞,用來形容自己的消費類型,貼切又有趣。
——————————
“姐妹不拚單我不買(mai) ,拚單就是好姐妹。”今年“雙11”,直播間各類護膚品“買(mai) 一送一”優(you) 惠讓胡圓圓一度瘋狂。但臉隻有一張,用不完這麽(me) 多護膚品,胡圓圓轉頭聯係閨蜜,關(guan) 係親(qin) 近、需求相似的幾人一拍即合,組成“雙11理性剁手姐妹團”。
“等我再瘦三斤,‘雙11’就把那雙鞋買(mai) 了。”早在國慶假期逛街時,李冉就看上了一雙靴子,但由於(yu) 價(jia) 格偏高沒舍得買(mai) 。回到家後,對鞋的渴望再次襲上心頭,李冉給自己定下一個(ge) “小目標”——瘦了就買(mai) 。但事實是,“雙11”到了,李冉沒有瘦下來,靴子還是下了單。“雖然畫的餅沒有實現,但也算是給自己努力過的獎勵。”
“姐妹型消費”“畫餅型消費”“飽腹型消費”“體(ti) 驗型消費”……這一屆年輕人運用了許多新詞,用來形容自己的消費類型,貼切又有趣。“新型”青年有哪些消費習(xi) 慣?消費模式背後蘊藏了怎樣的時代特質?又反映著怎樣的個(ge) 人心理?
“姐妹拚單”:每一單都閃耀著友情的光輝
今年“雙11”是胡圓圓第二次組織“姐妹拚單”,如何以最優(you) 惠的價(jia) 格得到分量正好的商品?胡圓圓充分發揮起自己的數學功底和社交天賦:“精華正裝買(mai) 二送一,外加六個(ge) 小樣,咱們(men) 三個(ge) 人拚,每人一個(ge) 正裝兩(liang) 個(ge) 小樣,價(jia) 格和分量剛剛好。”“這個(ge) 水買(mai) 300毫升送300毫升,我已找好兩(liang) 個(ge) 小夥(huo) 伴了,你確定要我們(men) 就付定金……”
除了自己“發車”,胡圓圓還常常被拉上他人的“車”。“這個(ge) 麵膜很劃算,你要不要嚐試一下,用完臉特別亮。”在看完閨蜜總結的一大串行雲(yun) 流水的產(chan) 品功效和優(you) 點分析後,正愁麵膜快用完、不確定是回購還是嚐新的胡圓圓瞬間心動“上車”。
當然,也存在“開車失敗”的情況,一個(ge) 小夥(huo) 伴臨(lin) 時退出,拚單以失敗告終。胡圓圓雖覺得可惜,但依舊冷靜:“拚單就是為(wei) 了買(mai) 到合適的量,不拚單就不夠劃算,幹脆不買(mai) 嘍。”
在胡圓圓看來,和好姐妹拚單購物,價(jia) 格減半,快樂(le) 翻倍,還能解鎖未知新領域。“比如一起拚香水,就能以一份的錢買(mai) 到兩(liang) 種味道;一起研究買(mai) 哪種護膚品,能在別人的建議中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實際需求。”胡圓圓覺得,每一單都閃耀著友情的光輝。
在武漢大學發展與(yu) 教育心理研究所教師陳武看來,在具有“原子化”特質的現代社會(hui) 中,隨著人們(men) 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對於(yu) 單純對“物”的追求,人們(men) 在消費中的社交和情感需求也在增加。
“和夥(huo) 伴‘拚’這個(ge) 過程本身,是資源的合理分配利用,也是一種很好的溝通交流機製。”陳武認為(wei) ,拚單很多時候有點像拚圖遊戲,大家共同去達成一個(ge) 目標,比一個(ge) 人達成目標更快樂(le) 。
相較於(yu) 無秩序的囤積,當代年輕人更傾(qing) 向於(yu) 有意識的謀劃,既追求性價(jia) 比,也注重情感增量。“當前生活裏很多事情都是一個(ge) 人就能完成,個(ge) 人接收到的信息也是有限的。”陳武指出,“和朋友拚單,從(cong) 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合作。一方麵是經過熟人社會(hui) 篩選,更值得信任與(yu) 購買(mai) ;另一方麵,通過合作能夠獲得多倍的快樂(le) ,比如一起拆快遞、一起交流討論商品是否好用,增強‘獲得’本身的幸福感。”
為(wei) 服務與(yu) 體(ti) 驗帶來的快樂(le) “埋單”
相對於(yu) 具體(ti) 的商品,今年“雙11”,王瑩更偏向於(yu) 購買(mai) “體(ti) 驗型”商品。作為(wei) 一位家有“二孩”的職業(ye) 媽媽,王瑩為(wei) 家人購買(mai) 了一個(ge) 季度的“做飯”服務。對方會(hui) 根據家人需求準備好菜譜,按照需要的頻率來到家裏做飯,從(cong) 備菜到飯後“一條龍”服務,味道不輸餐館。對於(yu) 王瑩而言,花錢買(mai) “做飯”服務能夠解放雙手,同時在自家做也能吃得更健康,增強生活的舒適度與(yu) 幸福感。
和王瑩一樣購買(mai) 體(ti) 驗服務的不算少數。工作剛滿一年的李自剛在“雙11”活動中購買(mai) 了兩(liang) 個(ge) 月的頭部按摩卡和打折的遊樂(le) 園年票。“我很享受在工作一天之後去按摩,可以有人為(wei) 我提供服務,緩解疲憊的狀態。”
遊樂(le) 園年票則是為(wei) 了獲得“單純的快樂(le) ”。“買(mai) 了年卡後,節假日可以不用預約,想玩多久過山車就玩多久。僅(jin) 僅(jin) 是去遊樂(le) 園坐著發呆看夕陽,都是特別美好的體(ti) 驗。”李自認為(wei) ,相對於(yu) 商品,體(ti) 驗型消費雖然沒有獲得拆快遞的實體(ti) 快感,但能夠“預約”美好的時間和心情,“為(wei) 快樂(le) 埋單”。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教育學院副教授高豔指出,在心理學領域,心理學家與(yu) 行為(wei) 經濟學家Thomas Gilovich教授曾提出,新的消費決(jue) 策類型可以劃分為(wei) 體(ti) 驗性消費與(yu) 實物性消費兩(liang) 類,體(ti) 驗性消費是無形的過程與(yu) 經曆,是有限時間內(nei) 的感受與(yu) 享用;實物性消費則看得見摸得著,強調對商品的“保存與(yu) 占有”。其中,體(ti) 驗性消費比實物性消費帶來的快樂(le) 體(ti) 驗更好。
為(wei) 體(ti) 驗與(yu) 服務埋單,為(wei) 什麽(me) 比購買(mai) 具體(ti) 物品更令人感到快樂(le) ?高豔表示,相對於(yu) 可以隨時攜帶在身邊的實物性消費購買(mai) 的物品,體(ti) 驗性消費往往隻能以記憶形式儲(chu) 存在消費者的腦海中。隨著時間距離的增加, 人們(men) 對於(yu) 體(ti) 驗購買(mai) 的心理距離越遠,便會(hui) 自動帶上一層“美好濾鏡”,感到開心和快樂(le) 。
同時,體(ti) 驗性消費更不容易進行社會(hui) 比較,即使是去同一家遊樂(le) 園、讓同一位“Tony”老師提供服務,不同的人獲得的體(ti) 驗感也是獨一無二且不易比較的,從(cong) 而能夠減少“攀比”帶來的不良影響。體(ti) 驗購買(mai) 更能滿足基本心理需求, 它讓人們(men) 與(yu) 自我的聯係更緊密,也能滿足社交關(guan) 係和分享的需要。
“購買(mai) 服務和體(ti) 驗是花錢買(mai) 時間。”高豔指出,“當人們(men) 不再疲於(yu) 做家務、清潔、跑腿等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去體(ti) 驗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時,可以增強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感,從(cong) 而提升幸福感。”
用消費替代努力?別落入多巴胺的“陷阱”
李冉發現,“畫餅型消費”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現了很多次。對於(yu) 她而言,消費前畫的“餅”,其實都是為(wei) 花的錢找一個(ge) 讓自己心安理得的小借口,“當你為(wei) 花錢賦予一些目標,比如學英語、健身,內(nei) 心的不安和負罪感會(hui) 稍微降低一些”。
與(yu) 此同時,年輕人也在用消費去替代一些原本該付出努力的東(dong) 西。在陳嘉儀(yi) 的“雙11”購物車裏,運動、護膚、書(shu) 籍占據了很大的比重。陳嘉儀(yi) 購買(mai) 了全套運動裝備,趁著折扣下單了整套“二十四史”,還買(mai) 了號稱“熬夜必備”的精華。
陳嘉儀(yi) 覺得,消費是為(wei) 了彌補自己原本該努力的事情,花了這錢,仿佛就能“魚和熊掌兼得”。
“當代年輕人想要的東(dong) 西太多,注重養(yang) 生和知識,但又做不到保持健康的作息和良好的閱讀習(xi) 慣。”運動動力不足,就用昂貴的設備督促自己運動;無法堅持早睡早起,但又想保持皮膚狀態,隻能“買(mai) 最貴的精華,熬最狠的夜”;至於(yu) 買(mai) 書(shu) ,“買(mai) 了就是看了”。
“為(wei) 什麽(me) 人們(men) 會(hui) 不斷買(mai) 買(mai) 買(mai) ?有時候不是享受事物本身,而是多巴胺讓人們(men) 有了無休止追逐和攫取的衝(chong) 動感。”高豔指出,當人們(men) 得到想要的東(dong) 西時,大腦會(hui) 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幫助人們(men) 預測快樂(le) ,讓我們(men) 產(chan) 生“想要”的欲望,進而促使我們(men) 為(wei) 追求獎賞采取行動。
在高豔看來,找借口進行“畫餅型消費”,或是將消費作為(wei) 努力的“安慰劑”,實際上都是在追逐。當“得到”本身就令人開心時,真正的體(ti) 味、感知和享受其實是缺乏的。“有的年輕人意識到其中的不對,但依舊服從(cong) 自身的購買(mai) 欲望,為(wei) 了降低負罪感而找借口。”
但“買(mai) 買(mai) 買(mai) ”的行為(wei) 本身並不能直接解決(jue) 問題。光靠護膚品帶來不了好皮膚,有可能會(hui) 加重熬夜的惡性循環;買(mai) 書(shu) 不看更無法獲取其中的知識,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囤積。“追逐是永無止境的,買(mai) 到了你就幸福了嗎?沒有。多巴胺帶來的快樂(le) 是短暫的,不久後又會(hui) 有新的目標。”
陳武則認為(wei) ,年輕人的消費動機本身是多元的,也熱愛追求新鮮和新潮。購買(mai) 有時是生活需要,體(ti) 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重要的是弄清楚為(wei) 什麽(me) 消費,什麽(me) 是不理性的消費。
“如果是出於(yu) 對某個(ge) 事物的強烈興(xing) 趣,願意為(wei) 此投入資金,從(cong) 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一定是壞事。比如電子產(chan) 品小白買(mai) 了一台相機,最後‘玩’成了攝影大神。但另一方麵,也一定要分辨清楚什麽(me) 是不好的,比如攀比、衝(chong) 動消費、過度透支、落入商家陷阱。”陳武認為(wei) ,合理的消費模式能為(wei) 年輕人提供重要的成長動力,對未來多一些理性的探索,獲取更多可能性。
高豔建議,在物質資源充足的當下,我們(men) 在消費時要放慢節奏,多品味當下,在提高自控力的同時,警惕周圍環境影響下的衝(chong) 動購買(mai) 。例如,可以通過寫(xie) 購物日記的形式,看清自己的消費行為(wei) 模式。
“適度消費,購買(mai) 能最大化提升自身幸福感的事物,獲得長久的快樂(le) 。”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餘(yu) 冰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