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感受開放魅力
【浦江觀察】
光明日報記者 餘(yu) 曉葵
“您的T恤衫領子要立起來,裏麵最好配一件白色打底衫。”說著,華山路上惠衣坊的徐老板直接上手豎起記者的衣領。
“我們(men) 開放幾十年了,審美也要進步的。”60歲的徐先生頸係絲(si) 巾,穿著得體(ti) ,地道的上海“老克勒”模樣。
“今年的進博會(hui) 怎麽(me) 樣?”
徐先生的關(guan) 切,讓走進“四葉草”的記者格外用心,不想錯過六大展區裏的每一種產(chan) 品,每一個(ge) 細節——今年的進博會(hui) 共有145個(ge) 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展,參展國別更廣、內(nei) 容更加豐(feng) 富、展品質量更優(you) 、觀展體(ti) 驗更新………
進博會(hui) 是開放上海的標簽,是開放中國的窗口。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開放是“四大平台”的魂。
進博會(hui) 誕生以來的這五年,中國全麵提升開放水平,上海也實現城市能級大躍升。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基本建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2021年,在滬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到831家,上海已成為(wei) 我國內(nei) 地外資總部型機構最多的城市。同年,上海口岸進出口貨物總額突破10萬(wan) 億(yi) 元,繼續保持全球最大口岸城市地位。
細品這座城市開放的魅力,不隻是“四葉草”裏的華彩薈萃,也不隻是外灘的亮麗(li) 天際線和鱗次櫛比的公司總部。尋常巷陌,擦肩路人,都有上海開放的氣息。
遠離都市繁華的崇明島,也把清甜的“青草沙”米酒送進了“四葉草”。釀了700多年的崇明米酒,如今不再隻是崇明人的鄉(xiang) 愁。
“我們(men) 島上稻米好、水好,自然能釀出好酒!”來自崇明的陳女士對記者娓娓道來。在她眼裏,崇明島數不盡的河、湖、溝、渠,依然澆灌著果蔬莊稼、繁育著魚苗蟹苗,卻已流淌著更加開放靈動的“源頭活水”。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進博會(hui) 內(nei) 外的上海,盡顯開放的風采。
與(yu) 第五屆進博會(hui) 同步,舞劇《白蛇》在上海推出世界首演。遊湖借傘(san) 、斷橋相會(hui) 、水漫金山……千年傳(chuan) 說以舞再現。這一運用心理分析法重構的舞劇,有芭蕾舞、現代舞、中國舞等多種元素,試圖在碰撞中尋求融合。
開放之舞,分外動人。舉(ju) 辦進博會(hui) ,就是要擴大開放,讓中國大市場成為(wei) 世界大機遇。作為(wei) 進博會(hui) 的永久舉(ju) 辦城市,上海的開放風采,就是中國的開放態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