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水循環塑造新生代哺乳動物地理分布

發布時間:2022-11-08 09:16:00來源: 科技日報

  6日,記者從(cong)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yu) 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發現,新生代顯著的全球性氣候事件對生態係統產(chan) 生了巨大的影響,哺乳動物在此環境背景下經曆了由古老類群為(wei) 主向現代類群為(wei) 主的轉變。這種轉變受到了水循環的顯著影響。相關(guan) 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yu) 《科學通報》雜誌。

  中生代末期,包括恐龍在內(nei) 脊椎動物的滅絕,給哺乳動物及其他脊椎動物提供了充分的發展空間。新生代冰室—溫室氣候頻繁轉換,中間有過多次小幅升溫事件。氣候條件變化顯著影響了新生代哺乳動物類群的地理分布。

  “水汽條件的變化控製著森林、草原等植被轉換,使得我國新生代各地質時期不同地區哺乳動物群的組成及特征,產(chan) 生了明顯的區域性差異。全球氣候變化引起的海平麵升降導致了各大陸的連接或分隔,促進或阻隔了不同大陸之間的動物交流。”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鄧濤說。

  研究發現,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導致哺乳動物向北遷徙,且數量增加明顯,哺乳動物的靈長目、奇蹄目和偶蹄目等在此事件之後很快在亞(ya) 洲地區起源,並通過海平麵下降產(chan) 生的陸橋迅速擴散到歐洲和北美。極熱事件之後的小幅增溫事件造就了早始新世和中中新世氣候適宜期,在此期間物種多樣性顯著增加,中新世成為(wei) 東(dong) 亞(ya) 哺乳動物向現代轉變的重要時期。

  同時,始新世/漸新世之交全球環境急劇變化,溫室環境驟變為(wei) 冰室環境,導致了顯著的動物群更替,改變了靈長類的演化軌跡。

  “晚中新世以來的降溫事件使得哺乳動物類群發生了重大變化,影響到人類的遷徙和擴散,也對魚類的演化和分布區的變化產(chan) 生了顯著的影響。可以說,水循環塑造了新生代哺乳動物的地理分布。”鄧濤說。

  記者陸成寬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