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跑馬拉鬆
11月6日,2022北京馬拉鬆將在天安門開跑。可以說,馬拉鬆已經成為(wei) 全球最受歡迎的劇烈耐力運動之一,越來越多的運動愛好者加入“跑馬”行列。但是,跑步看似很簡單,長跑、特別是“跑馬”並非跑步那麽(me) 簡單,不少人由於(yu) 缺乏專(zhuan) 業(ye) 化訓練和引導,動輒跑5公裏、10公裏,這樣很容易會(hui) “跑傷(shang) ”。
因此,心內(nei) 科專(zhuan) 家建議,在長跑前先給自己的血管做個(ge) 測試。
高強度運動該為(wei) 猝死背鍋?
就在10月初,一位知名人士在28公裏長跑後猝死的消息引起大眾(zhong) 熱議,高強度運動該不該為(wei) 心源性猝死背鍋?先說答案:雖然大量研究證實體(ti) 育運動對心血管乃至健康有益處,但是,運動也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甚至心源性猝死。
這位患者進行的28公裏長跑,比半程馬拉鬆還要長一些,屬於(yu) 劇烈耐力運動,由於(yu) 發病細節並未披露,他是否有慢性疾病,甚至心髒結構疾病,不得而知。
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有很多。研究發現,在35歲以下的人群中,運動相關(guan) 的心源性猝死最常見的病因是肥厚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型心肌病,老年人群則以冠狀動脈疾病最為(wei) 常見。
我們(men) 常常宣傳(chuan) 運動的好處,《中國人群身體(ti) 活動指南(2021)》也推薦成年人每周應該至少進行150分鍾至300分鍾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者75分鍾至150分鍾的高強度有氧運動,又或者兩(liang) 種強度運動的等效組合。
不過,無論這位患者是否由於(yu) 高強度運動引發的猝死,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個(ge) 人都適合做劇烈耐力運動,比如跑馬拉鬆。
可以說,體(ti) 育運動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適度的體(ti) 育運動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另一方麵,運動也可能會(hui) 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病或者潛在患者發生心源性猝死。
劇烈運動前 先測下血管狀態
不打沒有準備的仗,樹立健康的運動觀非常重要,這長期堅持運動並且避免運動損傷(shang) 的關(guan) 鍵,包括運動前評估和準備、運動計劃和執行以及運動後的反饋。
當你想開始規律運動前,應該為(wei) 自己評估一下運動相關(guan) 的心血管風險,包括年齡、病史以及運動習(xi) 慣等。評估項目分為(wei) 以下兩(liang) 個(ge) 大項:
核心變量包括年齡(男性>50歲、女性>60歲);合並明確的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或其他先天性、遺傳(chuan) 性心髒病家族史;參加或準備參加高危極限運動。
非核心變量包括缺乏規律的運動習(xi) 慣;存在提示有心血管疾病可能的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臨(lin) 床症狀;男性>40歲,女性絕經後;吸煙;高血壓;高膽固醇症;肥胖。
根據以上選項,如果不存在核心變量且至多存在1項非核心變量,則測試者處於(yu) 低風險狀態;如果存在至少1項核心變量或2項以上非核心變量,則說明測試者處於(yu) 高風險狀態。
繼續過篩 可做這倆(lia) 身體(ti) 評估
如果處於(yu) 低風險狀態,一般無需繼續評估,可以根據個(ge) 人情況選擇運動。如果你特別希望做進一步評估,也可以像高風險人群一樣進行初級評估。
初級評估這個(ge) 需要到醫院進行,醫生會(hui) 詢問你是否有症狀,有哪些病史,並且給你進行血糖、血脂、腎功能等實驗室檢查。如果懷疑有心髒疾病,還應該進行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檢查。一般來說,如果要進行劇烈耐力運動比賽,比如馬拉鬆、極限登山、鐵人三項等,比賽前也建議進行上述檢查,可以篩查出一部分有潛在隱患的人。
如果評估沒問題,你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開始動起來了。
心肺運動試驗如果初步評估出現異常,還應該進行心肺運動試驗(CPET)來評估體(ti) 能狀態。如果心肺功能試驗沒問題,也沒有合並其他重要疾病或者危險因素,可以從(cong) 低強度運動開始,逐漸加量。要是心肺功能試驗異常,或者合並其他疾病或危險因素,則需要根據情況做進一步檢查,並由醫生指導進行運動。
循序漸進 運動前後做足準備
運動是一輩子的事,切不可冒進,最好順其自然,循序漸進,適度量力。
在開始規律運動前,你還應該製定一個(ge) 運動計劃,並且多了解這項運動的相關(guan) 知識,比如運動技巧、運動風險等等。運動安全非常重要,必須充分了解這項運動,準備好各種裝備,包括衣服鞋襪以及防護裝備等,才能開始運動。運動前熱身,循序漸進地進行運動,運動後也要注意拉伸。
在運動過程以及運動結束後,應該對自己出現的症狀有敏感性,比如胸痛、憋氣等不適症狀,如果停止運動休息後仍不緩解,應該盡快到醫院就診。另外,應該定期進行上述評估,以便了解自己的運動狀態。
文/劉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