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製造業由大變強仍需練內功

發布時間:2022-11-09 09:48:00來源: 經濟日報

  工信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年來,中國製造業(ye) 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產(chan) 業(ye) 體(ti) 係更健全,產(chan) 業(ye) 鏈更完整,實現了量的穩步增長和質的顯著提升,綜合實力、創新力和競爭(zheng) 力均邁上新台階。但與(yu) 此同時,由於(yu) 國內(nei) 外環境變化,這些優(you) 勢還需進一步鞏固。國務院近日部署進一步延長製造業(ye) 緩稅補繳期限、加力助企紓困等,為(wei) 製造業(ye) 企業(ye) 發展送去“及時雨”,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後勁,為(wei) 繼續鞏固中國製造業(ye) 優(you) 勢提供有力支撐。

  製造業(ye) 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製造業(ye) 已形成諸多獨特優(you) 勢。規模優(you) 勢不斷鞏固,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體(ti) 係完整優(you) 勢更加凸顯,產(chan) 業(ye) 門類最齊全、產(chan) 業(ye) 體(ti) 係最完整,產(chan) 業(ye) 鏈配套能力全球領先,具有強大韌性和發展潛力。產(chan) 品供給數量、質量和檔次全麵提升,競爭(zheng) 力顯著增強,500種主要工業(ye) 產(chan) 品中有四成以上產(chan) 量位居世界第一。

  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大勢,中國製造業(ye) 正朝著智能、綠色等方向加速升級,智能製造應用規模全球領先,綠色製造體(ti) 係初步形成。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邁進的步伐明顯加快,一大批重大標誌性創新成果引領中國製造業(ye) 不斷攀上新高度。市場主體(ti) 的活力和實力不斷增強,有58家製造業(ye) 企業(ye) 進入2021年世界500強榜單。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優(you) 勢基礎還需著力夯實鞏固。近年來,全球經濟發展麵臨(lin) 下行壓力,世界各國都認識到製造業(ye) 在拉動經濟增長方麵的重要意義(yi) ,不少西方發達國家著力重振製造業(ye) 。中國製造業(ye) 因而麵臨(lin)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ti) 的雙重擠壓,發展環境日趨複雜。同時,中國製造業(ye) 還存在大而不強、部分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供需結構不平衡等問題,如不加快轉型升級,補短鍛長,提升核心競爭(zheng) 力,就可能失去原有優(you) 勢,無法滿足新發展階段對製造業(ye) 的新要求。

  鞏固中國製造業(ye) 優(you) 勢,首要是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zheng) 力。既要大力鍛造長板,鞏固提升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領先地位,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進一步調整優(you) 化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布局,掌握產(chan) 業(ye) 發展主動權。也要著力補齊短板,夯實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能力和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三大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基礎,尤其是在關(guan) 係國家安全的領域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內(nei) 生產(chan) 供應體(ti) 係,確保關(guan) 鍵時刻“不掉鏈子”。

  鞏固中國製造業(ye) 優(you) 勢,重點在激發內(nei) 生動力。企業(ye) 強,產(chan) 業(ye) 才能強。我國不斷出台支持製造業(ye) 發展的相關(guan) 政策,是為(wei) 了穩住製造業(ye) 企業(ye) 信心,營造良好投資環境,鼓勵企業(ye) 加強技術改造,激發各類市場主體(ti) 發展活力。把創新作為(wei) 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不僅(jin) 需要單項技術和產(chan) 品的創新,更要提高整個(ge) 產(chan) 業(ye) 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製造業(ye) 自主創新能力,需要構建製造業(ye) 協同創新體(ti) 係,強化基礎共性技術供給,培育更多中小企業(ye) 成長為(wei) 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jun) ”或“配套專(zhuan) 家”,構建完善的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發展產(chan) 業(ye) 生態,練好內(nei) 功,為(wei) 中國製造業(ye) 由大變強輸入更多動力。(金觀平)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