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動物園推動物認養籌近263萬,是消費還是公益?
作者:守一
近日,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又一次登上熱搜。因為(wei) 疫情導致的線下客流萎縮,這個(ge) 網紅動物園也麵臨(lin) 生存困境,於(yu) 是不久前推出了“動物認養(yang) ”的愛心公益活動。最新數據顯示,他們(men) 已籌到將近263萬(wan) 元。
在疫情的影響下,很多喜歡動物的朋友沒法去線下近距離接觸動物,不僅(jin) 是動物園的困境,也是大家的遺憾。現在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推出的“雲(yun) 認養(yang) ”模式,是一個(ge) 挺好的創新。網友支付自己力所能及的費用,就能通過點對點直播等形式,觀看到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滿足大家精神需求的同時,動物園也化解了麵臨(lin) 的財政困境,可以說是共贏。
就目前來看,這是一個(ge) 你情我願的雙向選擇,對於(yu) 類似麵臨(lin) 困境的動物園,也有積極的啟發意義(yi) 。不過相關(guan) 媒體(ti) 報道裏提到的一個(ge) 信息,也值得加以關(guan) 注——媒體(ti) 詢問該動物園目前的收支情況,工作人員不願意透露過多信息。如果是純粹的市場行為(wei) ,遊客買(mai) 票,動物園提供服務,動物園的財務情況當然無需對外交代。可如果現在是以愛心公益之名搞“雲(yun) 認養(yang) ”,那財務是否需要公開?
這可能是這一模式遲早要麵對的疑問。此前無論動物園負責人還是推薦“雲(yun) 認養(yang) ”模式的網絡大V,對外強調的都是他們(men) “窮得揭不開鍋”“非常艱難”。很多去認養(yang) 的人,除了真心喜歡動物外,也都懷著要幫助這個(ge) 動物園脫困的善意。也就是說,這種模式和傳(chuan) 統的線下買(mai) 票去動物園參觀的方式還是有差別的,這並不是簡單的市場消費行為(wei) ,而是帶有公益性質。動物園給認養(yang) 人發“愛心認養(yang) 證書(shu) ”,體(ti) 現的也是公益性質。
但要說這是純粹的公益,好像也不完全準確。因為(wei) 認養(yang) 人也不是完全不求回報,在支付費用之後,還是可以看到點對點的直播,得到動物園方麵提供的相應服務。所以這更像是介於(yu) 市場消費和愛心公益之間的模式,這也就為(wei) 動物園方麵是否要做到財務透明,製造了模糊地帶。動物園方麵的財務信息公開與(yu) 否,好像都有可以理解的理由。
但這一模糊性是否會(hui) 成為(wei) 未來隱患,很值得思考。因為(wei) 網絡籌款很容易引發爆炸效應,要是運營得當再加上一些機緣巧合,動物園方麵就有機會(hui) 募集到大量捐款。如果動物園方麵不加克製,募集的費用體(ti) 量變大,又不能做好財務透明,就有可能麵對質疑:這是不是在利用動物牟利?一旦麵臨(lin) 這樣的質疑,共贏的局麵就可能變成相互傷(shang) 害。
當然,提出這種可能性並不是要否認這種新探索,這種探索當然值得讚許和提倡。隻是提醒,這種“雲(yun) 認養(yang) ”動物和傳(chuan) 統動物園經營模式的差別,在滿足網友精神需求的同時,也要對大家的知情權有敬畏心。把握好邊界,秉持保護動物的初心,就能避免今後可能的爭(zheng) 議。(守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