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沈陽推進市民碼多應用場景建設——“碼”上是咋辦成事的

發布時間:2022-11-10 09:35:00來源: 經濟日報

  題要: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全國不少城市插上了“智慧”的翅膀。遼寧沈陽自去年9月份啟動“一碼通城”建設以來,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市民碼與(yu) 醫保碼的“雙碼融合”,在就醫、就業(ye) 、住宿、出行等多個(ge) 場景為(wei) 市民生活帶來便利。不過,目前“一碼通城”建設還存在諸多“卡頓”,數據壁壘、技術難關(guan) 、場景落地等問題仍考驗著這座城市的治理智慧。

  “以往去一個(ge) 商場就得先下載一個(ge) 對應場所的APP,現在‘一碼通城’真高效!”沈陽華府天地停車場運營經理肖野感歎。

  去年9月份以來,遼寧省沈陽市依托“盛事通”平台啟動“一碼通城”建設,以國家醫保電子憑證為(wei) 源碼,創辦發行了市民碼,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市民碼與(yu) 醫保碼的“雙碼融合”,其市民碼創新應用等智慧城市建設探索走在全國前列。沈陽的探索給市民帶來了哪些方便?“碼”上是咋辦事的?“碼”上幸福源於(yu) 哪?“碼”上辦事還存在啥問題?

  “多碼變一碼”有啥實惠

  懷孕第24周的顧建欣,近日來到沈陽市婦嬰醫院進行產(chan) 前檢查。來醫院前,她已通過“盛事通”APP登錄“好就醫”平台預約掛號,在門診大廳的自助服務機前刷碼確認後,根據智能提醒,無需排隊便完成了就診、開藥,“以前去醫院最打怵的就是來回排隊,現在憑‘碼’就診方便多了”。

  產(chan) 科醫師張琰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如果沒有“好就醫”平台,掛號就診、劃價(jia) 付款、開藥取藥等環節孕婦至少要跑3趟。如有新補充的化驗要求,跑的次數更多。現在,孕婦憑“碼”就醫,醫生直接開處方單、開藥,診療費及藥費可由手機“盛事通”APP的虛擬賬戶通過信用支付,無需樓上樓下來回跑。就診者離開醫院後可以隨時還款,繳清醫保賬戶劃轉外需個(ge) 人支付的部分。

  “‘一碼就醫’帶來的便利遠不止‘無需排隊’和‘先診療後付費’。”沈陽市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和信息處副處長楊程列舉(ju) 了一個(ge) 明顯變化:沈陽已有31家醫院(醫保)實現“一碼就醫”功能,患者就醫不再需要下載多家醫院的APP。“好就醫”平台還開通了“急重症資金墊付”等特色功能,支付時優(you) 先使用醫保個(ge) 人賬戶支付,不足部分使用個(ge) 人信用額度,從(cong) 就診之日起56天內(nei) 還款可享受免息待遇。

  “好停車”是沈陽“一碼通城”另一個(ge) 應用較多的場景。9月23日上午,來沈陽華府天地辦事的宮大慶開車進出停車場,停車場自動識別車牌號、自動抬杆、無感通行。早就注冊(ce) 市民碼的宮大慶已經習(xi) 慣“一碼通行”帶來的快意,“不用忙著在手機上輸入車牌號、掃碼支付,就像高速口ETC通行一樣便捷”。

  “暢行無阻的停車場隻是智慧城市的一角。”沈陽市城鄉(xiang) 建設局交通建設管理處處長謝宇介紹,沈陽“一碼通城”的所有服務都不尋求盈利。拿“好停車”軟件設計和信息采集來說,政府部門把緩解停車難視為(wei) 首要工作,以便民利民作為(wei) 最終目標。為(wei) 此,沈陽已將行車、泊車等自主采集的基礎信息上傳(chuan) 到“盛事通好停車”平台,同時無償(chang) 分享給商用導航平台,為(wei) 市民實時精準推送全市各個(ge) 停車場的泊位狀況,從(cong) 而實現車位預約和泊位共享,最大程度匹配泊位供需。目前,沈陽公共停車場空置率已由45%降至20%左右。

  捷安泊有限公司是一家停車場運營管理企業(ye) ,在沈陽經營著300多個(ge) 停車場,日均泊車3萬(wan) 多台次。該公司產(chan) 品總監蘇澤楠說,停車場當然希望車位被高效利用,“好停車”平台解決(jue) 了車主和車場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給市民和企業(ye) 帶來了方便實惠。

  除了就醫、停車,“碼”上還能辦多少事?沈陽市信息中心副主任馬駿向記者一一道來。目前,沈陽“一碼通城”已實現掃碼補貼、掃碼就醫、掃碼救治、掃碼停車、掃碼登記等18項服務功能。市民掃一碼而通全城,住宿、停車、遊園、借閱等可以無感暢行,省去在各個(ge) APP反複找“碼”的繁瑣。持市民碼還可以一鍵享受消費券、就業(ye) 補貼等真金白銀的惠民紅利。運行不到一年,沈陽市民碼日活躍用戶即達200萬(wan) 人。“因以自願為(wei) 原則,沈陽的市民碼注冊(ce) 量雖然逐步提高,但目前還沒做到全覆蓋。”馬駿說。

  有多少市民掃碼獲益?沒有或不會(hui) 使用智能手機的人群怎麽(me) 辦?沈陽市大數據局局長劉智勇介紹,為(wei) 確保廣覆蓋,沈陽市民碼實行電子碼為(wei) 主、物理碼為(wei) 輔的雙載體(ti) 模式,充分考慮“一老一幼”群體(ti) 需求。截至目前,市民碼累計辦理830萬(wan) 人,其中,通過下載“盛事通”APP獲取電子碼786.8萬(wan) 人,通過辦理實體(ti) IC卡獲得物理碼43.8萬(wan) 人。

  “碼”上幸福靠什麽(me)

  同刷碼“秒入公園”“秒住賓館”“秒殺優(you) 惠”等生活便利相比,從(cong) 沈陽工程學院畢業(ye) 後開始創業(ye) 的陳旭認為(wei) ,“碼”上求助解決(jue) 了企業(ye) 辦事難題,帶來的是更深層次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前不久,他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登錄“盛事通好訴求”,反映自己創業(ye) 應享未享孵化器場租補貼政策的訴求,訴求當月就得到了妥善解決(jue) 。

  “一碼通城”靠什麽(me) 給居民、企業(ye) 帶來好辦事的幸福感?沈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揭秘”,“一碼在手,通行沈城”便捷高效的強大後援,是城市治理“一網統管”、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及機關(guan) 運行“一網協同”的合力支持。因市民碼一人一檔,全市域、全事項通用,市民辦理個(ge) 人事務時,無需重複填報紙質或電子表單。比如,市民通過點擊“盛事通好政策”,目前已申領各種補貼資金1.78億(yi) 元,另有惠企資金發放2.3億(yi) 元。不見麵的“政策直達”,建立在實現全市統一的惠民、惠企政策信息匯聚等後台數據共享,以及兌(dui) 現服務“零申報”“秒到賬”等後台各職能部門協同辦事的基礎上。

  “沒想到點開APP,就把孩子出生證明、落戶等一次性辦妥了。”沈陽和平區長白街道居民鄒曉雨說。

  高效好辦事的硬件基礎是數據共享。沈陽市營商局局長劉曉虹介紹,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從(cong) 小切口入手,公積金提取、不動產(chan) 過戶等36件便民服務“關(guan) 鍵小事”已上線應用。記者在沈陽市於(yu) 洪區辦稅服務廳看到,納稅人通過APP指上辦稅的同時,還可掌上完成2023年度醫療保險參保繳費。

  這樣的效率,源於(yu) 今年沈陽市適度、超前建設部署了“數字雲(yun) 底座”,在遼寧省率先實現政務外網全覆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沈陽全市視頻融合平台已上線運行,現已接入8萬(wan) 餘(yu) 路視頻信號,城管、建設、公安等部門視頻資源實現互聯共享。同時,沈陽建成人口、法人、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電子證照、社會(hui) 信用5個(ge) 基礎信息庫,建設健康保障、監督治理、安全生產(chan) 、市場監管等24個(ge) 主題庫。強化數據歸集、共享,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實現與(yu) 全市62個(ge) 部門214個(ge) 業(ye) 務係統、縣(區)聯通,累計歸集數據信息超過65億(yi) 條。打通國家級、省級重要數據接口161個(ge) ,公安、醫保、民政等市直部門完成1584項共享交換服務,平台按需共享2.4億(yi) 次,累計推送數據57億(yi) 條。

  “沒想到好政策直接送上門了。”三一重型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向軍(jun) 說,企業(ye) 近年來獲各類政策支持超過4000萬(wan) 元。

  高效好辦事的軟件基礎是環境優(you) 化。沈陽市工商聯黨(dang) 組書(shu) 記金翔介紹,本著“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原則,沈陽大力實施“一聯三幫”,即聯係上萬(wan) 家企業(ye) ,幫助企業(ye) 落實政策、解決(jue) 問題、轉型發展。通過“惠幫企@鏈上沈陽”智慧平台,精準推送政策近15萬(wan) 次,惠及3900餘(yu) 戶企業(ye) ;累計有2.3萬(wan) 名幹部送政策上門,兌(dui) 現惠企政策資金120億(yi) 元;為(wei) 各類市場主體(ti) 解決(jue) 訴求1.1萬(wan) 件。

  馬駿說,幸福感就從(cong) 一個(ge) 個(ge) 具體(ti) 場景中來。打開“好就業(ye) ”,可以看到“沈陽業(ye) 市”隨時發布的招聘信息,平台月均瀏覽點擊量達2.6萬(wan) 餘(yu) 人次。打開“好養(yang) 老”,可以看到政府開發的遠程智能監測、安全協助等智能化服務,持有電子服務卡的5900多名老年人,已享受到“點單式”上門服務萬(wan) 餘(yu) 人次……

  “‘一碼通城’根本在於(yu) 方便廣大人民群眾(zhong) 。”遼寧省委常委、沈陽市委書(shu) 記王新偉(wei) 實地調研時說,聚焦就醫、停車、旅遊、政策直達等群眾(zhong) 關(guan) 心關(guan) 切的問題,讓市民群眾(zhong) 共享數字沈陽建設成果,提升幸福感和獲得感。堅持問需於(yu) 民,充分考慮不同需求,跟進拓展應用場景,不斷擴大服務的覆蓋麵,幹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wei) 大勝。

  “碼”上還有啥問題

  作為(wei) 打造智慧城市的一項重要探索,沈陽“一碼通城”建設為(wei) 市民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不過也要看到,“多碼變一碼”並非易事,背後仍有不少困難待解。“一碼通城”的應用推廣還存在哪些卡頓?“一碼通城”是否具有向省內(nei) 外推廣的普及性?

  馬駿介紹,沈陽最開始設計的“一碼通城”應用場景涉及20個(ge) 方麵,但目前市民應用較為(wei) 集中的場景僅(jin) 有10個(ge) 。掃碼乘公交地鐵、掃碼入園入住等還沒有實現廣覆蓋,掃碼借閱、掃碼急救等正待開展。

  “有宣傳(chuan) 力度不夠的原因,也有利益條塊分割的因素。”馬駿告訴記者,有些不單純以公益為(wei) 目的的APP在給公眾(zhong) 提供服務的同時,隱含著排他性合作要求。以掃碼乘車為(wei) 例,目前沈陽隻有兩(liang) 條新開的公交線路可以實現掃市民碼乘車,其他公交線路因與(yu) 其他合作方存在未到期的既有合作協議,還不能兼容市民碼。掃碼入園也存在類似問題,隻有部分公園開放應用市民碼,一些公園的經營者對門票結算更願意接受現金或電子支付。

  能不能通過技術手段徹底打通“碼”壁壘?作為(wei) 沈陽“一碼通城”的技術支持方和數字政府的總集成商,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沈陽分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蒲永清認為(wei) ,技術並非影響“一碼通城”落地推廣的根本因素。沈陽已成功解決(jue) 了醫保碼在線應用、地鐵碼公交碼離線應用的技術衝(chong) 突,下一步需要推動民生領域數據依法安全有序開放,進一步消除數據孤島。

  “試點就是總結經驗、不斷完善的過程。”馬駿說,“一碼通城”尚無國家標準,市民碼以醫保碼、社保碼還是交通碼為(wei) 源碼,構成密鑰的字節多少不一,是否包含個(ge) 人身份信息也不盡相同,不同城市也會(hui) 有不同路徑。試點探索若想契合未來的國家標準,就要具備拓展應用的關(guan) 聯性、兼容性技術解決(jue) 方案。沈陽提前考慮到了這一點,市民碼采用國密算法標準和國家金融體(ti) 係技術標準,同時兼顧地鐵、公交體(ti) 係技術要求,保障了市民碼技術體(ti) 係的前沿性、通用性和安全性。

  全麵提速、完善的“一碼通城”建設正在路上。接下來,沈陽將全麵加強架構優(you) 化、功能拓展、運行保障、安全監控、應用推廣等,逐步構建“人、地、物、事”全領域、全鏈條電子碼應用體(ti) 係,加速實現政務服務一碼通辦、公共服務一碼通用、商務服務一碼通優(you)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孫潛彤)

  

  【調查手記】“一碼通城”惠百姓

  作為(wei) 市民,當然希望大事小情都能“一碼通城”、一“碼”當先。遼寧沈陽市民碼的推廣應用,避免了電子碼應用體(ti) 係的多元設置和重複建設。這是方向,更是好事。但從(cong) 沈陽的實踐看,仍有不少應用場景沒有落地,諸多領域不肯接入,好事為(wei) 何多磨?

  從(cong) 全國各地的情況看,試點“一碼通城”的城市並不多,而且大多停留在一“碼”乘車等為(wei) 數不多的場景體(ti) 驗。本地各種“碼”互不兼容的中梗阻,多半出自部門利益固化考量,並非技術原因。想象一下,如果每個(ge) 部門、每個(ge) 企業(ye) 麵向公眾(zhong) 都設置一個(ge) 公眾(zhong) 號,都需要下載各自的APP,恐怕手機屏被塞滿了也裝不下。信息時代,打破麵向公眾(zhong) 服務的非涉密數據壁壘勢在必行。

  從(cong) 公眾(zhong) 接受程度看,“一碼通城”也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即便應用場景多多益善,也不可能“一口吃個(ge) 胖子”。正如沈陽自我定位的那樣,“幹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wei) 大勝”,這是科學的態度。貪大求全,反而容易虎頭蛇尾。

  從(cong) 試點推廣價(jia) 值看,以醫保碼為(wei) 源碼融合市民碼,這個(ge) 路徑目前看並非唯一選項。如果全國大多數城市將來也加入“一碼通城”隊伍,可遵循的標準是什麽(me) ?如果國家標準不采用沈陽的方案,沈陽的試點探索會(hui) 不會(hui) 推倒重來?好在沈陽“一碼通城”技術方案在兼容性和拓展性上做了充分準備,為(wei) 向其他城市推廣普及增添了更多可能。

  試點需要更高維度、更寬視角和更具前瞻性的頂層設計。有大數據為(wei) “雲(yun) 底座”,有可靠的技術團隊做保障,數據壁壘終將被打破,技術難關(guan) 最終也會(hui) 一“碼”平川。要想推動更多場景落地,於(yu) 今之要,還得加大應用宣傳(chuan) 力度,培護應用習(xi) 慣,進一步釋放數據發展紅利,惠及市民生產(chan) 生活。(孫潛彤)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