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持續推進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製

發布時間:2022-11-11 09:55:00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丘水林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就“建立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完善生態保護補償(chang) 製度”作出具體(ti) 部署,指明了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和戰略路徑。我國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工作起步較晚,涉及的製度技術條件和利益關(guan) 係較為(wei) 複雜,實踐中還存在生態產(chan) 品底數不清、價(jia) 值核算不規範、價(jia) 值實現渠道不順暢、價(jia) 值轉化不充分等問題,需要加以認真研究探索,持續推進完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

  建立生態產(chan) 品調查監測機製。自然資源是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的物質基礎和空間載體(ti) ,隻有明晰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並做好生態產(chan) 品信息普查,才能為(wei) 生態產(chan) 品進入市場創造條件。

  一方麵,加快推進自然資源資產(chan) 確權登記,清晰界定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主體(ti) ,明確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之間、村民委員會(hui) 和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之間“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同時,理順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礦權、海域使用權、水域灘塗養(yang) 殖權利等所有權權能關(guan) 係及其實現形式,厘清生態空間特別是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重要生態功能區域內(nei) 各類自然資源的麵積、界址、位置、用途以及所有權和使用權的邊界。

  另一方麵,開展自然資源清查統計和資產(chan) 核算,探索建立自然資源資產(chan) 賬戶管理製度,依托自然資源調查和生態環境監測體(ti) 係,開展生態產(chan) 品基礎信息調查,摸清各類生態產(chan) 品數量分布和質量等級,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探索編製生態產(chan) 品目錄清單。同時,利用網格化監測手段,對重要自然資源的功能特點、權益歸屬、保護和開發利用情況等信息進行統一監測評價(jia) ,整合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優(you) 勢資源,不斷擴大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範圍。

  完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核算和定價(jia) 製度。價(jia) 值是價(jia) 格的基礎,價(jia) 格是價(jia) 值的貨幣表現。生態產(chan) 品總值(GEP)是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核算的重要方法,針對目前GEP核算範圍認識仍然不統一、業(ye) 務化核算技術缺失等問題,應堅持“邊應用、邊完善”的原則,規範GEP核算製度體(ti) 係,完善生態產(chan) 品定價(jia) 製度。

  一方麵,建立統一規範的GEP核算理論框架和技術體(ti) 係。以2022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統計局聯合出版的《生態產(chan) 品總值核算規範》為(wei) 指導,統一規範行政區域單元和特定地域單元GEP核算指標體(ti) 係、具體(ti) 算法、數據來源和統計口徑,針對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的不同路徑,探索構建基於(yu) 行政區域單元GEP和特定地域單元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評價(jia) 體(ti) 係。

  另一方麵,構建市場調節價(jia) 、政府指導價(jia) 和政府定價(jia) 並存的生態產(chan) 品定價(jia) 製度。生態產(chan) 品定價(jia) 不能寄希望於(yu) GEP核算製度體(ti) 係完全成熟後再去應用,而是要根據生態產(chan) 品的經濟屬性並結合GEP核算結果實行分類定價(jia) 管理,對於(yu) 生物多樣性、生態公益林、清新的空氣等純公共性生態產(chan) 品的價(jia) 格應由政府製定。同時,需要指出的是,碳排放權、排汙權、水權等準公共性生態產(chan) 品的價(jia) 格應在政府指導下由市場決(jue) 定,生態農(nong) 產(chan) 品、生態旅遊產(chan) 品等經營性生態產(chan) 品的價(jia) 格應由市場調節來決(jue) 定。

  發揮數字技術的提質增效作用。數字技術具有放大、疊加、聚合、倍增、乘數作用,要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新機遇,讓數字技術成為(wei) 驅動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新引擎”。

  一是依靠數字技術完善生態產(chan) 品調查監測機製。一方麵,搭建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數據的庫、運、管綜合性三維信息登記平台,實現自然資源資產(chan) 統一確權登記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另一方麵,構建多元數據自動化處理體(ti) 係、自然資源時空數據庫、成果數據共享服務平台,提高生態產(chan) 品調查監測數據的精準性和共享性。

  二是依靠數字技術加快推進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核算和定價(jia) 製度建設。利用數字技術建立整體(ti) 聯動、開放共享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數據庫,計算可供交易和融資的GEP數據,推動GEP核算結果“進規劃、進監測、進決(jue) 策、進考核”。

  三是依靠數字技術優(you) 化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路徑。一方麵,加大數字技術在補償(chang) 區域瞄準、活動監管、績效考核等方麵的應用,建立多層次的數字化生態補償(chang) 平台。另一方麵,以數字技術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生態化改造與(yu) 轉型升級,提升生態產(chan) 業(ye) 經營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zheng) 力。同時,通過數字化手段打造環境權益數字平台,為(wei) 開展環境權益交易提供基礎保障。

  積極拓展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路徑。由於(yu) 大多數生態產(chan) 品具有公共物品屬性和動態不確定性,一般情況下通過市場實現其價(jia) 值的難度較大,因此需要探索政府主導、企業(ye) 和社會(hui) 各界參與(yu) 、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路徑,建立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

  一是深化生態保護補償(chang) 製度改革。鼓勵各地根據自身財力和承受能力適當提高補償(chang) 標準,積極探索以增強內(nei) 生發展能力為(wei) 目標的補償(chang) 方式,加快健全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分類補償(chang) 與(yu) 綜合補償(chang) 統籌兼顧、縱向補償(chang) 與(yu) 橫向補償(chang) 協調推進、強化激勵與(yu) 硬化約束協同發力的生態保護補償(chang) 製度。

  二是建立健全以產(chan) 業(ye) 生態化和生態產(chan) 業(ye) 化為(wei) 主體(ti) 的生態經濟體(ti) 係。產(chan) 業(ye) 生態化和生態產(chan) 業(ye) 化是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深度融合的一體(ti) 兩(liang) 麵,實踐中既要依靠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壯大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環境敏感型產(chan) 業(ye) 、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也要依托自然資源稟賦推動旅遊產(chan) 業(ye) 、健康產(chan) 業(ye) 、養(yang) 生休閑產(chan) 業(ye) 發展。

  三是加快推進排汙權、用能權、碳排放權等環境權益市場化交易需要在這幾個(ge) 方麵持續推進完善。全麵實施排汙許可製度,完善排汙權有償(chang) 使用和交易製度。統籌推進用能權確權與(yu) 跨區域交易等工作,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交易市場。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分配管理,探索發展碳基金、碳債(zhai) 券、碳租賃等金融產(chan) 品。(丘水林)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