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技術創新持續釋放數字紅利

發布時間:2022-11-14 10:06:00來源: 經濟日報

  數字技術作為(wei) 世界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hui) 治理方式。

  記者在日前舉(ju) 行的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烏(wu) 鎮峰會(hui) 上了解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把握數字新機遇、加速數字技術創新、持續釋放數字紅利,已成為(wei) 世界各國推動經濟複蘇的重要動力。去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wan) 億(yi) 元,占GDP比重達到39.8%,數字經濟賦能作用日益凸顯。

  公共服務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

  近年來,以大數據、人工智能、5G為(wei) 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加快公共服務向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教育、醫療、社保等重點領域數字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副院長李穎新介紹,截至今年6月份,全國已建成1700多家互聯網醫院,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60多個(ge) 城市實現區域內(nei) 醫療機構就診“一卡(碼)通”。遠程醫療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和超過90%的縣(區),保障患者醫療服務需求。

  在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互聯網之光”博覽會(hui) 上,騰訊展出的“眼動輸入”無障礙解決(jue) 方案引來不少觀眾(zhong) 體(ti) 驗。借助一款內(nei) 置眼球追蹤技術的眼控儀(yi) ,通過讓漸凍症患者的眼球轉動和凝視,並操作電腦就能完成輸入。此外,騰訊通過部署電影級3D醫療影像渲染平台,讓醫療影像工作站“上雲(yun) ”,醫生可以直接訪問部署在雲(yun) 端的醫療影像處理軟件,對病例進行診斷。

  在新技術驅動下,城鄉(xiang) 發展和治理模式不斷創新。“近年來,多地深入推進新型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建設,不斷引入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探索建設數字孿生城市,提高城市綜合管理與(yu) 服務能力。”李穎新說。

  比如,上海提出“麵向數字時代的城市功能定位,加強軟硬協同的數字化公共供給,加快推動城市形態向數字孿生演進”,臨(lin) 港新片區試點數字孿生城市建設,打造上海市數字化轉型示範區;浙江發布數字孿生建設首批試點清單,將數字孿生技術應用於(yu) 地鐵安全管理、大型交通樞紐安全管理等領域;深圳構建可視化城市空間數字平台,探索“數字孿生城市”;廣州市加快城市信息模型平台賦能生態環境、公共安全、公共交通、政務司法等,實現城市精細化、智慧化管理。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

  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穩步推進。“我國係統推進5G、千兆光網和傳(chuan) 統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截至今年6月份,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185.4萬(wan) 個(ge) 。全麵布局算力基礎設施,全國一體(ti) 化大數據中心體(ti) 係已完成總體(ti) 布局設計。”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院長夏學平介紹。

  近年來,我國5G網絡用戶數量逐年攀升,隨著光纖網絡升級改造加快進行,全球最大規模光纖網絡在中國建成。日前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藍皮書(shu) 指出,截至今年6月份,全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達到10.3億(yi) 個(ge) 。行政村完成村村通寬帶,基本實現農(nong) 村與(yu) 城市“同網同速”。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據呈爆發式增長態勢,對算力提出更高需求。今年2月份啟動的“東(dong) 數西算”工程有助於(yu) 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將數據中心建在西部,可以更好利用西部的綠色能源,同時帶動西部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有效投資,推動東(dong) 西部協調發展。截至今年4月份,在全國10個(ge) 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中,新開工項目25個(ge) ,數據中心規模達到54萬(wan) 標準機架,帶動各方麵投資超過1900億(yi) 元。其中,西部地區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6倍。

  作為(wei) 數據中心建設企業(ye) ,中興(xing) 通訊從(cong)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到存算分離服務器,再到高帶寬、低時延網絡連接,為(wei) 客戶提供量身定製數據中心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我們(men) 從(cong) ‘存、算、運、用、安’5個(ge) 維度構建數字底座。希望算力能盡快形成規模布局,像水、電、氣一樣普惠、覆蓋各行各業(ye) 。”中興(xing) 通訊高級副總裁、政企業(ye) 務總裁朱永濤說。

  工業(ye) 領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隨著工業(ye) 數字化進程不斷推進,升級後的產(chan) 業(ye) 集群在越來越多地區落地。

  華為(wei) 高級副總裁、華為(wei) 雲(yun) CEO張平安告訴記者,華為(wei) 雲(yun) 提出“雲(yun) 工廠”模式,支持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協同創新。目前,廣東(dong) 東(dong) 莞模具雲(yun) 工廠、佛山小家電雲(yun) 工廠等平台正在積極籌備,有望激活產(chan) 業(ye) 鏈閑置生產(chan) 力,形成產(chan) 業(ye) 集群化產(chan) 能。

  此外,工業(ye) 互聯網在裝備製造業(ye) 、鋼鐵行業(ye) 、采礦行業(ye) 、電力行業(ye) 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提高裝配效率和故障檢測準確率,降低監測、運營成本和事故發生率,提升安全生產(chan) 能力。

  淮北礦業(ye) 集團孫疃煤礦曾麵臨(lin) 變壓器運行異常、人工監測準確度較低等難題。為(wei) 解決(jue) 相關(guan) 問題,羚羊工業(ye) 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為(wei) 其安裝聲紋采集器,可遠程收聽異常聲音,及時對變壓器運行情況作出診斷,降低人工檢查頻率。

  “人工智能與(yu) 工業(ye) 互聯網融合使用,讓生產(chan) 過程具備‘聽覺、視覺、觸覺’等智能感知能力,並逐步支持智能決(jue) 策,解決(jue) 工業(ye) 領域設備管理、安全檢測、節能降碳等痛點。”羚羊工業(ye) 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徐甲甲說。

  “數字技術深刻改變產(chan) 業(ye) 體(ti) 係,持續提升工業(ye) 效率,這與(yu) 國家提出的實施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密不可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餘(yu) 曉暉介紹,調研發現,70%企業(ye) 認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能夠有效銜接用戶訂單需求和工廠產(chan) 能,打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堵點,提升自身應對市場波動和抗風險能力。(李芃達 崔國強)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