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牢飯碗底氣足 我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十年成就看發展
端牢飯碗底氣足 我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眼下,秋糧收獲已近尾聲,多個(ge) 主產(chan) 區長勢較好,全年糧食豐(feng) 收在望。我國糧食產(chan) 量已連續7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10年再上一個(ge) 千億(yi) 斤新台階,人均糧食產(chan) 量遠超國際糧食安全線,做到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大國糧倉(cang) 基礎更牢。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作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戰略部署。牢牢守住十八億(yi) 畝(mu) 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深入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和裝備支撐……“中國飯碗”必將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全年糧食豐(feng) 收在望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13日,全國秋糧已收獲12.58億(yi) 畝(mu) ,進度完成96.3%。南方晚稻收獲也進入尾聲。
“今年合作社種植了兩(liang) 萬(wan) 餘(yu) 畝(mu) 大豆,有的地塊畝(mu) 產(chan) 達到了500多斤,平均畝(mu) 產(chan) 也在400斤以上,是產(chan) 量最高的一年。”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集賢縣永勝農(nong) 機合作社理事長劉明坤臉上洋溢著豐(feng) 收的喜悅。
眼下,我國產(chan) 糧第一大省黑龍江全省秋收生產(chan) 已全麵結束,從(cong) 專(zhuan) 家測產(chan) 和農(nong) 民實際收獲看,水稻、大豆、玉米單產(chan) 有望創曆史新高。
今年我國多個(ge) 秋糧主產(chan) 區長勢較好,特別是東(dong) 北、黃淮海、西北地區光溫水匹配較好,秋糧長勢為(wei) 近幾年最好,南方高溫幹旱影響總體(ti) 有限。
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chan) 的最後一季。今年,我國糧食生產(chan) 經曆了極端天氣、疫情影響等多重考驗。目前,夏糧早稻已經豐(feng) 收到手,夏糧產(chan) 量2948億(yi) 斤、比上年增加28.7億(yi) 斤。早稻產(chan) 量562.5億(yi) 斤、比上年增加2.1億(yi) 斤。秋糧豐(feng) 收在望,實現全年糧食產(chan) 量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目標有把握。
糧食結構也進一步優(you) 化。今年我國啟動國家大豆和油料產(chan) 能提升工程,擴大糧豆輪作規模,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超過1500萬(wan) 畝(mu) ,大豆麵積增加較多。夏收油菜籽麵積、單產(chan) 、總產(chan) 實現“三增”,花生、油葵等其他油料作物呈穩產(chan) 態勢。
連續7年超1.3萬(wan) 億(yi) 斤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十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加大對糧食生產(chan) 的支持力度,我國糧食穩產(chan) 高產(chan) ,糧食產(chan) 量實現高位攀升。
從(cong) 糧食產(chan) 量看,我國糧食產(chan) 量自2015年起連續7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10年再上一個(ge) 千億(yi) 斤新台階,2021年產(chan) 量創曆史新高、達到13657億(yi) 斤。
從(cong) 人均占有量看,自2012年起,我國人均糧食產(chan) 量持續保持在450公斤以上,2021年人均糧食產(chan) 量達到了483.5公斤。即使不考慮進口和充裕的庫存,僅(jin) 人均糧食產(chan) 量就已遠遠超過國際上公認的糧食安全線,中國飯碗不僅(jin) 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飯碗裏主要裝的是中國糧。
從(cong) 糧食庫存看,十年來,隨著我國糧食產(chan) 量不斷增長,我國糧食庫存不斷增加,尤其是稻穀和小麥等口糧作物庫存持續處於(yu) 高位。據測算,當前我國糧食庫存消費比超過50%,稻穀和小麥庫存量超過一年的消費量,庫存消費比遠超過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的糧食安全警戒線。充裕的糧食庫存有力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為(wei) 有效應對國內(nei) 外各種風險挑戰,確保經濟社會(hui) 平穩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可以說,目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處於(yu) 曆史最好水平,這主要得益於(yu) 國家對於(yu) 糧食安全的高度重視,出台一係列保障糧食安全的政策措施,使得我國糧食穩產(chan) 高產(chan) ,糧食庫存充足,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村經濟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副處長、研究員薑楠說。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作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重要部署。
“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yi) 畝(mu) 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深入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和裝備支撐”“健全種糧農(nong) 民收益保障機製和主產(chan) 區利益補償(chang) 機製”……一係列具體(ti) 舉(ju) 措為(wei)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指明前進方向。
事實上,十年來,我國深入實施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大幅度提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基礎條件不斷改善,農(nong) 業(ye) 基礎更加穩固。據統計,2021年全國新建成1億(yi) 多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累計已完成9億(yi) 多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任務;2021年,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0%,比2012年提高了7.0個(ge) 百分點,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整體(ti) 水平已從(cong) 世界第二方陣跨入第一方陣。
“我國傳(chuan) 統的糧食安全注重生產(chan) 環節,強調國家和區域耕地麵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投入等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體(ti) 製的不斷完善,市場分工更加細化,市場主體(ti) 更加多元,糧食安全的綜合保障能力涉及更多產(chan) 業(ye) 門類和部門,必須貫穿糧食全產(chan) 業(ye) 鏈。”薑楠說。
薑楠表示,麵向新征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就是要從(cong) 全產(chan) 業(ye) 鏈角度保障糧食安全,除保障糧食生產(chan) 環節的高產(chan) 優(you) 質,更要保障糧食流通、加工、收儲(chu) 、貿易、銷售等各環節的安全,要通過對糧食全產(chan) 業(ye) 鏈多樣化的、綜合性的、全方位的保護,提升對國家糧食安全的控製力。
秋糧豐(feng) 收之際,我國秋冬種也已接近尾聲。希望的田野上,新的豐(feng) 收正在孕育。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把糧食生產(chan) 抓緊抓牢,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ti) 係,“中國飯碗”必將端得更牢、成色更足。(記者 汪子旭 孫曉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