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豐、能源穩——今年以來我國強化糧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保供能力觀察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題:糧食豐(feng) 、能源穩——今年以來我國強化糧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保供能力觀察
新華社記者戴小河、於(yu) 文靜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秋糧生產(chan) 情況總體(ti) 穩定,全年糧食產(chan) 量有望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ye) 原煤、原油、天然氣和電力生產(chan) 同比保持增長。
今年以來,糧食和能源行業(ye) 妥善應對疫情影響和市場變化,多措並舉(ju) 保供穩價(jia) ,對經濟恢複向好起到重要作用。
糧食生產(chan) 進展順利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暉說,今年夏糧、早稻合計實現增產(chan) ,目前秋糧生產(chan) 情況總體(ti) 穩定,全年糧食產(chan) 量有望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
今年以來,極端天氣、農(nong) 資漲價(jia) 、國際局勢動蕩等,給糧食生產(chan) 帶來挑戰。各地各部門多措並舉(ju) ,切實做好糧食生產(chan) 。
抓緊做好秋收和秋冬種等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工作,對於(yu) 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具有重要意義(yi) 。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11月15日農(nong) 情調度顯示,全國秋糧已收獲12.65億(yi) 畝(mu) 、完成96.8%,冬小麥已播96.6%,冬油菜已播98.4%。
糧食生產(chan) 更重質量效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重點推廣玉米晚收、小麥晚播技術,延長玉米灌漿時間、增加粒重,促進小麥冬前壯苗、安全越冬。各地推行高產(chan) 技術模式,如山東(dong) 推廣種子包衣、寬幅精播技術;河北推廣節水品種、水肥一體(ti) 化技術;河南、安徽推廣深耕整地、播後鎮壓等技術,助力奪高產(chan) 、降成本、更綠色。
做好冬油菜生產(chan) ,關(guan) 係“油瓶子”多裝中國油。我國加大產(chan) 油大縣獎勵、社會(hui) 化服務等項目對擴種冬油菜的支持力度,調動農(nong) 民積極性。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科技教育司技術推廣處處長崔江浩介紹,科技教育司製定了再生稻與(yu) 早熟油菜研發推廣方案,發揮中國農(nong) 科院、全國農(nong) 技推廣中心等科研推廣單位優(you) 勢。短生育期種質資源挖掘利用有新進展,有望產(chan) 出一批新的早熟油菜新品種,同時進一步提升油菜全程機械化研發和推廣應用水平。
為(wei)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促進農(nong) 業(ye) 強國建設,中央財政近期提前下達2023年農(nong) 業(ye) 相關(guan) 轉移支付2115億(yi) 元。北方地區將加強糧食等作物田間管理,南方省份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和丘陵山區農(nong) 業(ye) 機械化,加大多季和多種糧食生產(chan) 方式探索推廣力度,加快發展優(you) 質高效農(nong) 業(ye) 。
能源供需總體(ti) 平穩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至10月,我國生產(chan) 原煤36.9億(yi) 噸,同比增長10%;原油17098萬(wan) 噸,同比增長3%;天然氣1785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6%。
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董萬(wan) 成介紹,前三季度我國能源供需保持總體(ti) 平穩。
今年以來,烏(wu) 克蘭(lan) 危機加速全球能源格局調整,能源價(jia) 格持續高位震蕩。能源行業(ye) 及時研判、超前謀劃,有效應對能源市場波動。
“目前主要供氣企業(ye) 管道氣平均供氣價(jia) 格多在每立方米2元至3元,部分尖峰增量氣源價(jia) 格也控製在每立方米4元至5元,遠低於(yu) 國際市場價(jia) 格。”董萬(wan) 成說,同時強化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監管,保障煤炭中長期交易價(jia) 格運行在合理區間。
前三季度,多項重大能源工程喜報頻傳(chuan) 。
西氣東(dong) 輸四線工程開工建設,建成後將與(yu) 西氣東(dong) 輸二線、三線聯合運行,屆時西氣東(dong) 輸管道係統年輸送能力將達到千億(yi) 立方米,將進一步完善我國西北能源戰略通道。
深海探索的步伐更進一步。中國海油在海南東(dong) 南部海域瓊東(dong) 南盆地勘探獲重大突破,發現我國首個(ge) 深水深層大氣田,探明地質儲(chu) 量超500億(yi) 立方米。
9月底,西南地區首個(ge) 特高壓交流工程——國家電網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開工,建成後每年可輸送清潔電能超過350億(yi) 千瓦時。位於(yu) 江蘇常熟的長三角容量最大的變電站日前完成升級改造,這是“西電東(dong) 送”的重要樞紐變電站,承接著白鶴灘入蘇工程近400萬(wan) 千瓦清潔水電的落地。
迎峰度冬 煤、氣充足
我國北方地區目前已進入供暖季。為(wei) 做好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國家能源集團神東(dong) 煤炭所屬的13座礦井、11座選煤廠都開足馬力生產(chan) ,並嚴(yan) 格執行防凍措施,加大21個(ge) 裝車站點監管力度。
目前電廠存煤大幅提升,9月以來,全國統調電廠存煤保持在1.7億(yi) 噸以上,電煤供應形勢持續向好,有效保障發電供熱用煤需求。
“前三季度累計核準煤礦項目14處、新增產(chan) 能6200萬(wan) 噸/年以上,推動進入聯合試運轉試生產(chan) 煤礦產(chan) 能約9000萬(wan) 噸/年,進一步夯實了煤炭增產(chan) 保供的產(chan) 能基礎。”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劉濤說,煤炭價(jia) 格總體(ti) 保持平穩。10月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年度長協價(jia) 格719元/噸,較年初下降6元/噸,比長協最高限價(jia) 770元/噸低51元/噸,穩住了電煤供應的基本盤。
國家管網集團從(cong) 11月16日開始,以超過6億(yi) 立方米的日輸氣量,開啟今冬明春天然氣“保供模式”。
10月底,我國中東(dong) 部地區最大的天然氣地下儲(chu) 氣庫——文23儲(chu) 氣庫完成年度注氣任務。入冬前,與(yu) 國家管網相連的各儲(chu) 氣庫超額完成注氣任務,累計注氣超160億(yi) 立方米,為(wei) 提升管網調峰保障能力增強“底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