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說“真淳”

發布時間:2022-11-18 09:5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鄭培凱

  陶淵明的詩,澹遠蘊藉,意味深長,乍看平平無奇,細品才知道其中蘊含了多少人生體(ti) 會(hui) ,從(cong) 五色繽紛的世局脫身而出,在平淡日常之中,體(ti) 悟生命的意義(yi) 。讀《歸去來兮辭》與(yu) 《五柳先生傳(chuan) 》,你可以想見,其人清高爽朗,不染世塵,甘於(yu) 粗糲濁酒的生活,還能保持恬靜自得的心境。他寫(xie) 了二十首《飲酒詩》,其中第五首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dong) 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yu) 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所說的“真意”,其實就是一種生活美學,是簡約淡雅的生命體(ti) 會(hui) ,隻要心中能夠“放下”,精神就得到解脫,可以和光同塵,與(yu) 自然大化共流轉。

  這種“真意”,葆有童稚的天真,在不忮不求的狀態裏體(ti) 會(hui) 生命的質樸樂(le) 趣。但是,這不是童蒙未開的幼稚無知心態,而是經曆了現實的侵逼壓迫與(yu) 人生的際遇蹉跎,以慧劍斬斷名利塵緣之後,體(ti) 悟的光風霽月之境。說也說不清楚,也不必說,“欲辨已忘言”。

  元好問的《論詩三十首》其四,說陶淵明:“一語天然萬(wan) 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豪華落盡”說得好,也就是經曆過世間的繁華紛擾,見識過榮華富貴中的蠅營狗苟,做出了人生的抉擇,回歸到“真淳”的心靈狀態。這是曾經滄海,還能在一粒水珠中見到生命光輝的心靈升華,與(yu) 禪宗說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是一個(ge) 道理,隻是說得不那麽(me) 玄妙,以具體(ti) 的人生經曆來解說,比較容易領悟。弘一法師一生的際遇與(yu) 抉擇,也是在闡釋對生命意義(yi) 的體(ti) 悟,最後說出“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到圓寂之時隻感到“悲欣交集”。

  古人從(cong) 體(ti) 悟生命意義(yi) 中,發現質樸的審美境界,經常以“洗淨鉛華”為(wei) 比喻,舉(ju) 出不假修飾的真淳才能曆久常新,展現純粹而雋永的美麗(li) 。《易經·賁卦》的六爻,就涉及“豪華落盡”與(yu) “洗淨鉛華”的審美認識,清楚顯示先秦時期的古人對文飾采取非常有趣的辯證看法,是先有文飾,再超越文飾,才能達到崇尚質樸的至美境界。

  賁卦的“賁”字,按照《說文》,本義(yi) 是飾,可以引申為(wei) 文飾。卦辭是:“賁,亨。小利有攸往。”什麽(me) 意思呢?程頤的《周易程氏傳(chuan) 》說:“物有飾而後能亨,故曰‘無本不立,無文不行。’有實而加飾,則可以亨矣。”這裏暗指文明發展的進程,有賴於(yu) 文飾,有文化的實質,再加上文飾,才有所提升。這也呼應了孔子說的“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賁卦的彖辭的解釋,引申到天文與(yu) 人文,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關(guan)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就是文明需要修飾,需要繽紛的文飾,才能多姿多彩。

  然而,文飾太過,五色令人目盲,會(hui) 使人迷亂(luan) ,在追求繁華繽紛之中,難以辨別美醜(chou) ,甚至以雜多紛亂(luan) 為(wei) 好,顛倒黑白,以醜(chou) 為(wei) 美。所以,賁卦在展示六爻的時候,就一層一層,由低到高,告訴我們(men) ,文飾的過程不可以奢侈僭越,不能任性胡為(wei) 。“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強調的是素白之色,白馬奔馳象征了追求美好至高境界。“白賁,無咎”,更是清清楚楚地點明,文飾到最高境界,應該是素白無華的。王弼《周易注》就說:“處飾之終,飾終反素,故任其質素,不勞文飾,而無咎也。”這與(yu) 孔子所說的“繪事後素”是一個(ge) 意思。可見,中國人對“豪華落盡見真淳”審美境界的推崇,自古有之。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