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擴種成效顯 多措並舉保障農民收益——東北大豆市場觀察
提升大豆產(chan) 能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ju) 措。眼下,在大豆主產(chan) 區黑龍江,大豆收獲已全麵結束,陸續進入購銷季。《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受擴種政策激勵,加上良種良法推廣等措施,今年大豆呈現“麵積增、單產(chan) 升、總產(chan) 創新高”的特點。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當前亟待發掘國產(chan) 大豆的品牌影響力,形成與(yu) 進口大豆錯位競爭(zheng) 、相互補充的格局,做大做強國產(chan) 大豆產(chan) 業(ye) ,提高農(nong) 民收益,鞏固大豆擴種成果。
麵積增、單產(chan) 升,大豆總產(chan) 創新高
提起今年大豆產(chan) 量,北大荒集團錦河農(nong) 場有限公司第四管理區副主任馮(feng) 金剛喜上眉梢。“平均每畝(mu) 淨增150多斤,達到了400多斤,種植戶能多賣400多元。”馮(feng) 金剛說,第四管理區位於(yu) 黑龍江第六積溫帶,全年積溫不足1900攝氏度,大豆常年畝(mu) 產(chan) 量隻有260斤左右,今年大豆單產(chan) 創下錦河農(nong) 場曆史新高。
“今年產(chan) 量真讓人驚喜,信息化管理方式功不可沒。”馮(feng) 金剛說,近年來,錦河農(nong) 場進行了摸排調查,所有地塊都被編號,坐標、麵積、分布等情況全部錄入了資源管理係統。“14萬(wan) 畝(mu) 耕地進行了規模化經營,耕作、栽培、田管都套用了先進的模式,這些都為(wei) 大豆高產(chan) 、豐(feng) 收打下了基礎。”他說。
《“十四五”全國種植業(ye) 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力爭(zheng) 大豆播種麵積達到1.6億(yi) 畝(mu) 左右,產(chan) 量達到2300萬(wan) 噸左右,推動提升大豆自給率。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chan) 能提升工程。黑龍江省是我國最大的大豆產(chan) 區,大豆種植麵積常年占全國40%以上,商品率達80%以上。
記者從(cong) 黑龍江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了解到,今年黑龍江省超額完成大豆擴種1000萬(wan) 畝(mu) 的任務,大豆總產(chan) 量創曆史新高。不久前,綏化市北林區新華鄉(xiang) 五一村種植的“綏農(nong) 82”大豆品種進行田間測產(chan) ,專(zhuan) 家組現場宣布測產(chan) 結果,500畝(mu) 連片大豆,平均畝(mu) 產(chan) 為(wei) 544.6斤。專(zhuan) 家組成員、黑龍江省農(nong) 科院綏化分院研究員景玉良說,在三年的科技攻關(guan) 中,黑龍江省農(nong) 科院通過聚合育種技術選育了23個(ge) 高產(chan) 、優(you) 質的大豆新品種,同時加快推廣了大豆高產(chan) 優(you) 質新品種與(yu) 配套技術,縮小品種試驗產(chan) 量與(yu) 生產(chan) 產(chan) 量差距,“綏農(nong) 82”便是這些品種中的代表之一。
黑土地上,大豆豐(feng) 收的喜訊不斷傳(chuan) 來。“畝(mu) 產(chan) 大豆622.4斤,創造了黑龍江省高寒地區旱作大豆百畝(mu) 攻關(guan) 田的曆史紀錄。”在北大荒集團八五四農(nong) 場有限公司235畝(mu) 大豆高產(chan) 攻關(guan) 田中,測產(chan) 專(zhuan) 家組選取100畝(mu) 地塊,隨機實收17.15畝(mu) ,收獲大豆10819斤,扣除雜質,折合標準含水量後,平均畝(mu) 產(chan) 高達622.4斤。
今年,為(wei) 充分挖掘大豆單產(chan) 潛力,黑龍江在全省範圍內(nei) 組織開展大豆高產(chan) 競賽,共有619個(ge) 地塊申報參賽,落實競賽麵積38.56萬(wan) 畝(mu) 。在綏化市慶安縣歡勝鄉(xiang) 永華村的大豆高產(chan) 試驗田裏,綏化市種業(ye) 技術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受邀進行測產(chan) ,收獲15畝(mu) 大豆總重8258斤,平均畝(mu) 產(chan) 達550.5斤。
慶安縣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範軍(jun) 說,這塊地是玉米大豆輪作地塊,又經過了深翻,肥力好,土質疏鬆,大豆易紮根,種的還是高產(chan) 品種。今年慶安縣大豆種植麵積為(wei) 60.5萬(wan) 畝(mu) ,超過全縣耕地總麵積四分之一。
站在豐(feng) 收的田野裏,黑河市愛輝區嘉興(xing) 現代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蓋永峰說:“今年我們(men) 合作社種植了2.5萬(wan) 畝(mu) 大豆,比去年增加1.4萬(wan) 畝(mu) ,有的地塊最高畝(mu) 產(chan) 近500斤,平均每畝(mu) 的產(chan) 量比之前都提高了30-50斤。”
黑龍江省黑河市是全國大豆種植麵積最大的地級市。來自黑河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黑河市全域大豆實播2190.1萬(wan) 畝(mu) (含北大荒集團620.8萬(wan) 畝(mu) ),地方播種麵積1569.3萬(wan) 畝(mu) ,比上年增加314.1萬(wan) 畝(mu) 、增長25%。
“保險+期貨”保障豆農(nong) 收入
當前新季大豆陸續進入購銷季。在九三集團北安分公司,一輛輛大豆售糧車,正在過秤、卸貨。北安分公司總經理陸慶明介紹,公司以生產(chan) 食品豆粕為(wei) 主,預計全年加工量在15萬(wan) 噸左右,目前每天的大豆收購量在1500噸左右,隨著國產(chan) 大豆總產(chan) 提升,今年國產(chan) 大豆供給偏緊的格局將有所緩解,大豆開秤以來,價(jia) 格呈下行趨勢。
受訪人士介紹,一方麵今年大豆產(chan) 量增加明顯,加之需求不及往年同期,現貨市場購銷較為(wei) 清淡,大豆價(jia) 格呈下行趨勢。另一方麵由於(yu) 今年地租、化肥等農(nong) 資價(jia) 格上漲,一些農(nong) 民種植成本增加,豆農(nong) 心理預期價(jia) 位提高,影響了部分農(nong) 戶賣糧積極性。
“地租成本每公頃比去年增加了近3000元,加上種子、化肥等費用上漲,每公頃成本增加4000元左右。”海倫(lun) 市豐(feng) 山鄉(xiang) 豐(feng) 收村種糧大戶薑明偉(wei) 說,目前看大豆價(jia) 格雖處高位,但種植成本也有所提升。
為(wei) 了提高農(nong) 民種植大豆的收入,今年黑龍江省政府拿出10億(yi) 元專(zhuan) 項資金來支持擴種大豆,繼續實行大豆、玉米差異化的補貼政策,每畝(mu) 大豆生產(chan) 者補貼248元。此外,黑龍江耕地輪作試點補貼向玉米改大豆傾(qing) 斜,每畝(mu) 補貼150元,今年耕地輪作試點麵積1500萬(wan) 畝(mu) 。
為(wei) 了給豆農(nong) 收入增添更多保障,大連商品交易所在黑龍江多地開展了大豆“保險+期貨”試點。黑龍江省海倫(lun) 市東(dong) 興(xing) 現代農(nong) 機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今年種了7400畝(mu) 大豆,已經連續5年參加了大豆“保險+期貨”試點。合作社理事長劉春生說:“原來的保險就管產(chan) 量,現在‘保險+期貨’既管產(chan) 量又管價(jia) 格,而且保費還沒有高出太多,我們(men) 老百姓完全能夠承受,心裏更有底氣了。”
黑龍江大豆協會(hui) 會(hui) 長唐啟軍(jun) 表示,“保險+期貨”試點可以較好地規避農(nong) 民最擔心的受產(chan) 量、價(jia) 格、災情等因素影響,收入減少的風險,成為(wei) 穩定農(nong) 戶生產(chan) 經營的“定心丸”。據大連商品交易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保險+期貨”模式下的保險產(chan) 品,尤其是“收入保險”責任範圍更寬、保障程度更高、險種優(you) 勢更為(wei) 突出,實現了從(cong) 傳(chuan) 統的單純保農(nong) 作物自然災害風險的簡單方式,逐漸向保產(chan) 量、保價(jia) 格的雙保障推進,以綜合保障農(nong) 民種糧收入為(wei) 目標,有效提高了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
品牌影響力待提升多措並舉(ju) 保護豆農(nong) 積極性
專(zhuan) 家和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東(dong) 北新季大豆將陸續上市,隨著總產(chan) 提升,今年國產(chan) 大豆供給偏緊的格局將有所緩解。另外國儲(chu) 收購數量有限,難以衝(chong) 抵增產(chan) ,預計後市國產(chan) 大豆價(jia) 格將高位震蕩運行,並有下行風險。
“以前大豆加工企業(ye) 敞門收購,但現在價(jia) 格高位,不敢大量收購。大豆價(jia) 格的上行周期裏農(nong) 戶嚐到了賣糧的紅利,所以目前惜售心理可能比較嚴(yan) 重。”一位大豆油脂加工企業(ye) 負責人表示,今年在國產(chan) 大豆產(chan) 量創新高的背景下,後市價(jia) 格可能會(hui) 存在進一步下行風險。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表示,國產(chan) 大豆市場的需求量是相對穩定的,新季大豆價(jia) 格下行壓力還是比較大。如果價(jia) 格下行幅度大的話,將影響明年農(nong) 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
針對價(jia) 格波動可能給農(nong) 民帶來的風險,專(zhuan) 家表示,要進一步發揮金融手段的作用,進一步擴大大豆“保險+期貨”項目試點範圍。海倫(lun) 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姚宏偉(wei) 說,“保險+期貨”項目試點以綜合保障農(nong) 民種糧收入為(wei) 目標,有效提高了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但目前麵臨(lin) 試點規模小、資金支持不足等問題,難以保證“保險+期貨”模式在更大範圍推廣,希望國家加大對收入保險試點的補貼,形成長效、穩定的運作機製。
同時,提高規模化程度,增加明年大豆輪作試點麵積。大力鼓勵、推廣土地托管和合作社等規模化經營方式,加快土地規模集中連片經營,進一步增加明年大豆輪作補貼試點麵積,將除大豆和玉米外的更多作物納入種植補貼範圍,讓農(nong) 民因地製宜選擇作物種類進行輪作,為(wei) 後續播種大豆提供良好的土地條件,助力大豆增產(chan) ,持續提高農(nong) 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
近年來,部分大豆加工企業(ye) 落地黑河等黑龍江省大豆主產(chan) 區,但部分主產(chan) 區本地精深加工能力依舊不足,更多停留在粗加工或直接銷售層麵,存在產(chan) 業(ye) 發展短板。受訪人士建議,大豆主產(chan) 區應在大豆精深加工上持續發力,促進大豆深加工與(yu) 市場化運作,持續深化大豆產(chan) 業(ye) 鏈條發展,實現產(chan) 值和效益提升。積極培育本土品牌,擴大市場影響力,從(cong) 而促進大豆產(chan) 業(ye) 鏈形成良性循環,實現國產(chan) 大豆振興(xing) 。(記者 王建 黃騰 孫曉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