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釋放穩增長疊加效應
作者:肖 瀟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內(nei) 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今年以來,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外部環境,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幣、不透支未來,陸續出台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及接續政策,有力推動了我國經濟形勢的總體(ti) 平穩。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一些新的短期因素作用下,經濟恢複基礎仍然不牢。固定資產(chan) 投資仍處低位,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和商品房銷售麵積持續位於(yu) 收縮區間。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呈現月度間波動,其中雖然有上年基數效應作用,但也反映出社會(hui) 需求麵臨(lin) 不足的問題。在進一步細化實化接續政策的同時,需要加強統籌協調、堅持係統觀念,在一些前期政策到期後,適時推出一批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政策舉(ju) 措,著力穩定中國經濟大盤。
總體(ti) 來看,我國當前接續政策的空間還很大。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麵不會(hui) 改變,為(wei) 政策製定實施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我國貨幣政策保持了較好的連續性穩定性,預留了充足的政策操作空間。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聯動可以繼續改進優(you) 化,從(cong) 供需兩(liang) 端協同發力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未來,通過更好推進跨周期和逆周期調控政策有機結合,在有效應對短期經濟波動的同時,著眼解決(jue) 關(guan) 乎中長期經濟增長動力的結構性體(ti) 製性問題,充分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積極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宏觀調控體(ti) 係,為(wei) 推動中國經濟巨輪行穩致遠創造有利條件。
有必要提升財稅領域接續政策的總體(ti) 效能。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快財政支出進度,有效發揮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的引導作用,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增強政策精準性有效性,加大留抵退稅政策力度,在退稅進度上優(you) 先安排生產(chan) 經營困難、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ye) ,適當擴大留抵退稅受益範圍。更好利用預算內(nei) 債(zhai) 務餘(yu) 額空間,完善專(zhuan) 項債(zhai) 發行使用機製,避免“資金等項目”現象。減稅降費政策更加突出就業(ye) 、汽車等領域,更好穩定市場預期。
發揮貨幣政策的結構性作用也很關(guan) 鍵。針對重點行業(ye) 與(yu) 薄弱環節,尤其是製造業(ye) 相關(guan) 領域,引導金融機構提供中長期貸款及專(zhuan) 項再貸款,將“活水”精準引向實體(ti) 經濟。創新貨幣政策工具,提供普惠小微貸款支持,鼓勵中小銀行提供信用貸款,降低小微企業(ye) 融資成本。擴大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規模,發揮重大項目資本金作用,推動老舊小區改造、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政策在各地細化落實。
還應進一步健全財政、貨幣、產(chan) 業(ye) 等經濟政策的協調機製。推動金融債(zhai) 券與(yu) 專(zhuan) 項債(zhai) 券資金協調配合,有效帶動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投資,更好支撐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采取貸款貼息、融資租賃補貼、保險補貼等方式支持科技創新、綠色製造等領域,深度釋放政策疊加效應,更好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完善部門工作協調機製,強化政策落地的全流程管理,促進各項政策落到實處、見出實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