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加快推進

發布時間:2022-11-25 10:30:00來源: 人民日報

   高速數字馬達是智能清潔領域的關(guan) 鍵技術之一。近年來,一家孵化自清華大學學生科技組織“天空工場”的企業(ye) 通過在空氣動力學、材料學、精密製造等領域不斷創新,讓高速數字馬達的“臨(lin) 界速度”一次次突破。“當國外同行做到每分鍾5萬(wan) 轉、10萬(wan) 轉的時候,我們(men) 要做到每分鍾15萬(wan) 轉,甚至是18萬(wan) 轉,用底層技術突破帶動掃地機、吸塵器、吹風機等產(chan) 品創新。”追覓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俞浩說。

   目前,追覓科技已在高速數字馬達、流體(ti) 力學、機器人控製、即時定位與(yu) 地圖等方麵構建了“專(zhuan) 利矩陣”。截至今年11月中旬,追覓科技在國內(nei) 外累計申請專(zhuan) 利3306件,其中,發明專(zhuan) 利申請1184件,PCT國際專(zhuan) 利申請306件,累計獲得授權專(zhuan) 利1875件,產(chan) 品銷售額達到數十億(yi) 元。

   與(yu) 科技創新同頻共振,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知識產(chan) 權事業(ye) 實現大發展大跨越大提升,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知識產(chan) 權發展之路。10年來,我國累計授權發明專(zhuan) 利395.3萬(wan) 件,累計注冊(ce) 商標3556.3萬(wan) 件。截至2022年9月,我國發明專(zhuan) 利有效量為(wei) 408.1萬(wan) 件。我國在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十一位,連續10年穩步提升。

   闊步新征程,知識產(chan) 權部門將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統籌推進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綱要和“十四五”規劃實施,加強知識產(chan) 權法治保障,全麵提升知識產(chan) 權的創造質量、運用效益、保護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以中國式現代化為(wei) 指引推進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

   科技創新能力和知識產(chan) 權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men) 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支出從(cong) 一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二萬(wan) 八千億(yi) 元,居世界第二位,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

   非凡十年,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知識產(chan) 權綜合實力顯著提升,有效發明專(zhuan) 利實現量質齊升,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進一步鞏固,知識產(chan) 權激勵全社會(hui) 創新創造更加有力。10年來,我國授權發明專(zhuan) 利年均增長13.8%;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有效發明專(zhuan) 利占國內(nei) 總量的比重超過三成,維持年限超過10年的發明專(zhuan) 利有效量達到39.5萬(wan) 件;截至2022年7月,國內(nei) 擁有有效發明專(zhuan) 利的企業(ye) 達到32.6萬(wan) 家,擁有有效發明專(zhuan) 利208.6萬(wan) 件。

   深圳蛇口港碼頭上,岸橋林立。以前塞滿貼牌電視機的集裝箱,如今裝載的是TCL等企業(ye) 生產(chan) 的高端電子元器件。作為(wei) 高科技製造業(ye) 企業(ye) ,TCL在全球擁有43個(ge) 研發中心,研發人員超過1.86萬(wan) 名。截至今年9月底,TCL累計申請專(zhuan) 利97703件,其中PCT專(zhuan) 利17021件。TCL在量子點電致發光顯示領域公開專(zhuan) 利數量為(wei) 1987件,居全球第二。

   “企業(ye) 作為(wei) 創新的主體(ti) ,持續堅定在創新方麵加大投入,勇於(yu) 向產(chan) 業(ye) 鏈上遊攀升。10多年來,TCL科技在半導體(ti) 顯示產(chan) 業(ye) 累計投入2600多億(yi) 元,推動國產(chan) 麵板在半導體(ti) 顯示領域追趕超越,實現多項突破創新。”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dong) 生說。

   法律製度不斷完善,保護力度持續增強

   產(chan) 權保護特別是知識產(chan) 權保護是塑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麵,保護知識產(chan) 權就是保護創新。10年來,我國知識產(chan) 權法律製度不斷完善,保護力度持續增強。民法典確立了依法保護知識產(chan) 權的重大法律原則,專(zhuan) 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完成新一輪修改,建立了國際上最高標準的懲罰性賠償(chang) 製度。“嚴(yan) 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各項工作統籌推進,集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於(yu) 一體(ti) 的知識產(chan) 權快速協同保護體(ti) 係加快建設。我國知識產(chan) 權保護社會(hui) 滿意度從(cong) 2012年的63.69分提升至2021年的80.61分。

   “今年以來,江蘇省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累計處理知識產(chan) 權糾紛調解1010件,平均處理周期23.4天,為(wei) 當事人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知識產(chan) 權公益調解服務,助力知識產(chan) 權維權走上了快車道。”江蘇省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維權援助部部長劉迷迷說。近年來,江蘇加快建設知識產(chan) 權快速協同保護體(ti) 係,著力打造以省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為(wei) 牽引,13個(ge) 設區市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全覆蓋,若幹個(ge) 縣(市、區)知識產(chan) 權快速維權中心協調聯動的知識產(chan) 權快速協同保護體(ti) 係,為(wei) 創新主體(ti) 提供專(zhuan) 利快速預審、快速確權、專(zhuan) 利運營、專(zhuan) 利導航以及知識產(chan) 權快速維權等公益服務。

   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是完善產(chan) 權保護製度最重要的內(nei) 容,也是提高我國經濟競爭(zheng) 力最大的激勵。截至2022年9月,我國高價(jia) 值發明專(zhuan) 利審查周期壓減至13個(ge) 月,發明專(zhuan) 利平均審查周期壓減至16.5個(ge) 月,商標注冊(ce) 平均審查周期穩定在4個(ge) 月。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已在27個(ge) 省(區、市)布局建設96家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維權援助機構總數達到1300餘(yu) 家……既通過嚴(yan) 格的知識產(chan) 權保護激發全社會(hui) 創新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又要通過權利的平衡保護,使創新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運用效益加速顯現,支撐經濟社會(hui) 發展更加有力

   非凡十年,我國知識產(chan) 權運用效益加速顯現,支撐經濟社會(hui) 發展更加有力。10年來,我國專(zhuan) 利商標質押融資金額累計達1.3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27.2%;知識產(chan) 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累計2.19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13.7%;2021年,全國專(zhuan) 利轉讓許可次數42.2萬(wan) 次,是2012年的4.8倍;截至2022年9月,我國有效商標注冊(ce) 4152.3萬(wan) 件,累計批準地理標誌產(chan) 品2495個(ge) 。核心專(zhuan) 利、知名商標、優(you) 質地理標誌產(chan) 品等持續增加,創新型經濟、品牌經濟、區域特色經濟和開放型經濟加快發展……

   “這一棚有2畝(mu) 地,能出5000多公斤大葉香菜,今年行情好,又是豐(feng) 收年。”在山東(dong) 德州市慶雲(yun) 縣東(dong) 辛店鎮的東(dong) 銳果蔬種植基地,負責人謝俊軍(jun) 拔起一株大葉香菜,一股清香襲來。2019年,慶雲(yun) 大葉香菜獲批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認證。目前,全縣年種植麵積6000餘(yu) 公頃,年產(chan) 量在10萬(wan) 噸左右,已成為(wei) 當地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主導產(chan) 業(ye) 之一。

   一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帶動一個(ge) 產(chan) 業(ye) ,富裕一方百姓。截至2022年9月,我國地理標誌專(zhuan) 用標誌使用市場主體(ti) 達2萬(wan) 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年直接產(chan) 值超7000億(yi) 元,有力促進品牌經濟和特色經濟發展。

   創新驅動的“源頭活水”不斷注入,高質量發展動力加速釋放。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要以深入實施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綱要和“十四五”規劃為(wei) 抓手,以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chan) 權強國為(wei) 目標,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關(guan) 於(yu) 知識產(chan) 權工作的決(jue) 策部署,加快推進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更好服務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大局。(本報記者 穀業(ye) 凱)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