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二十大代表在基層|路生梅:努力為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綻放”一生
在北京參加黨(dang) 的二十大後回到佳縣,她馬不停蹄地為(wei) 醫衛係統、公安係統等各係統宣講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
每周一、三、五在佳縣人民醫院或中醫院的義(yi) 務坐診日已堅持了二十多年,她一天也不願意多耽誤。
……
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陝西榆林佳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路生梅已經78歲了。認識她的人都知道,和所有普通老人一樣,她腰痛需要整日係著護腰帶,上坡路走幾步就得歇一會(hui) 兒(er) ,雙眼也飽受白內(nei) 障的困擾……
可大家又常常費解:為(wei) 啥這位白發蒼蒼、瘦小纖弱的老太太,似乎自己總不覺老,有股子使不完的勁呢?
1968年從(cong) 北京畢業(ye) 後紮根佳縣人民醫院直到退休,她埋頭苦幹幾十年。之後,她退而不休,迄今又義(yi) 務診治超過10萬(wan) 名患者。近日,在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會(hui) 上有人問她,打算什麽(me) 時候讓自己歇歇,她說:“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nong) 村和社區。這是接下來我努力的方向。我的恩師張金哲院士98歲高齡還在門診一線工作,患者需要我,我還能繼續為(wei) 他們(men) 服務。”
路生梅是佳縣醫療衛生事業(ye) 發展的“活曆史”。
“我的奶奶、媽媽和我都找過路奶奶治病。”在佳縣,不少家庭三四代人都曾在路生梅處診治,她的電話號碼和家庭住址在當地幾乎家喻戶曉。她把病人處成了家人。
“路醫生是我們(men) 可敬的前輩,更是我的領路人。”佳縣人民醫院內(nei) 科護士長魏雄美兒(er) 時被路生梅救治,從(cong) 此立誌學醫從(cong) 醫。患者變成了醫者。
經過不懈努力,路生梅不但自己從(cong) 榆林地區唯一一名兒(er) 科醫生成長為(wei) 當地首屈一指的熟練掌握內(nei) 、外、婦、兒(er) 、中醫、針灸各科技術的全科醫生,更通過“傳(chuan) 幫帶”培養(yang) 出一大批心係患者、技術過硬的青年醫學人才。
如今的佳縣也再不是那個(ge) 缺醫少藥,用油汙剪刀為(wei) 娃娃接生的窮鄉(xiang) 僻壤。自1983年路生梅在佳縣人民醫院首創兒(er) 科至今,兒(er) 科水平大幅提升,新生兒(er) 死亡率從(cong) 20世紀60年代的千分之六十降至千分之零點六,小兒(er) 靜脈穿刺技術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
嘔心瀝血五十四年,路生梅迄今腳步不停。
“我還有太多事要做。”路生梅說,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優(you) 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下一步她要著手推動在榆林建立一座能夠輻射周邊的兒(er) 童醫療救治中心,還要進一步推動專(zhuan) 業(ye) 人才向基層下沉服務,努力提升縣域醫療服務水平……“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我現在每天堅持鑽研中醫醫術,爭(zheng) 取用更豐(feng) 富的方法為(wei) 患者診療。”
關(guan) 於(yu) 路生梅保持“年輕”的秘密,有人說,她是“發憤忘食,樂(le) 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也有人說,她是“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而路生梅覺得,“在為(wei) 黨(dang) 工作和治病救人上,我一直‘年輕’。”
記者:鄒競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