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古籍館揭牌
光明日報蘇州11月29日電(記者蘇雁 通訊員姬尊雨)29日,蘇州古籍館在蘇州圖書(shu) 館揭牌。據悉,這是全國首個(ge) 地級市古籍館。
“蘇州圖書(shu) 館現存古籍無論數量、質量都在全國同類圖書(shu) 館中名列前茅。”國家圖書(shu) 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熊遠明認為(wei) ,蘇州圖書(shu) 館和蘇州地區古籍收藏單位通過古籍普查、人才培養(yang) 、古籍修複、古籍收藏環境建設、古籍閱覽服務、古籍整理出版、古籍知識宣傳(chuan) 推廣等一係列措施,上下一盤棋,全麵係統開展古籍保護。
蘇州是全國首批曆史文化名城,現有古籍公藏單位30餘(yu) 家,古籍藏量達百萬(wan) 冊(ce) 。據悉,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蘇州市的古籍保護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已有宋刻《容齋隨筆》《東(dong) 萊呂太史文集》、元刻《春秋屬辭》《唐書(shu) 》等319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數量均位居全國同類城市之首。2014年,蘇州圖書(shu) 館和吳江區圖書(shu) 館同時被授予“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入選名額占江蘇全省一半。
在古籍修複、古籍數字化、古籍宣傳(chuan) 普及、古籍整理與(yu) 研究等方麵,蘇州各古籍收藏單位率先進行了有益探索。以蘇州圖書(shu) 館為(wei) 例,自2007年起,蘇州圖書(shu) 館逐步推進館藏古籍文獻數字化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數字化古籍1496部,829640頁,容量達16.12TB。同時,圖書(shu) 館還建立起了包含蘇州古代地方文獻、館藏珍貴古籍、蘇州地區家譜以及蘇州文人別集等內(nei) 容的“蘇州圖書(shu) 館古籍庫”,並實現了遠程登錄、圖文對照、全文檢索、繁簡字轉換等功能。
在蘇州古籍館揭牌現場,還同時進行了江蘇省內(nei) 首個(ge) “中華經典傳(chuan) 習(xi) 所”授牌;蘇州圖書(shu) 館、常熟市圖書(shu) 館、蘇州大學圖書(shu) 館、吳江區圖書(shu) 館、蘇州博物館等5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古籍數字化戰略合作協議簽署。
蘇州圖書(shu) 館黨(dang) 委書(shu) 記、副館長接曄告訴記者,由國家圖書(shu) 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授牌的“中華經典傳(chuan) 習(xi) 所”,將作為(wei) 蘇州古籍館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打造;成立的蘇州市古籍數字化聯盟,將推動蘇州市古籍數字化合作在平台建設、資源采購、轉化利用、人才培養(yang) 、標準製定等方麵駛入“快車道”。“這些舉(ju) 措能夠讓古籍真正邁向‘智慧’之路,讓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接曄說。
“未來,蘇州古籍館將結合蘇州圖書(shu) 館天香小築修繕工程,利用展覽、活動等形式,打造古籍活化樣本。”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韓衛兵介紹,蘇州古籍館將繼續深入挖掘江南典籍中蘊含的人文精神、文化內(nei) 涵和共同價(jia) 值;著力建設一支在典藏保護、展覽展示、修複加工等方麵業(ye) 務精湛的人才隊伍,打造一個(ge) 全市統一的古籍數字化平台,開設一批典籍研究班、傳(chuan) 習(xi) 班和吟誦班;推動多元合作,建立古籍數字化、文創產(chan) 品開發、資源整合等全鏈條工作體(ti) 係,實現圖書(shu) 館、博物館、版本館功能與(yu) 服務的全麵聚合,搭建交流平台,推動古籍工作活動共聯、品牌共推、成果共享,以更高視野、更大格局重塑江南文化,以更實舉(ju) 措構建古籍工作的“蘇州樣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