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冬月已至,這些謠言也該“涼涼”了

發布時間:2022-11-30 09:39:00來源: 科技日報

  “三重”拉尼娜帶來三倍寒冷、德絨是目前最保暖的製衣材料……

  冬月已至,這些謠言也該“涼涼”了

  這幾天,我國出現了寒潮天氣,大部地區氣溫暴跌。此次寒潮不僅(jin) 影響範圍廣,還伴有雨雪天氣。

  一些和冬季有關(guan) 的謠言也趁著這股寒潮刷了一波“存在感”:“三重”拉尼娜帶來三倍寒冷、德絨是目前最保暖的製衣材料、冬天熱車越久越好、柿餅上的白霜是防腐劑……這些謠言誤導群眾(zhong) 、產(chan) 生了負麵的社會(hui) 影響。

  今天,科技日報記者就對11月謠言逐一進行盤點,用科學的力量粉碎它們(men) 。

  “三重”拉尼娜帶來三倍寒冷?

  真相:拉尼娜隻是影響冬季氣溫的因素之一

  世界氣象組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已經持續較長時間的拉尼娜事件(以下簡稱拉尼娜)很可能會(hui) 延續到今年年底或更久,這將是21世紀首次出現“三重”拉尼娜,即北半球出現連續三個(ge) 拉尼娜冬季。

  該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廣泛關(guan) 注,同時部分網友給出了自己的“解讀”:“三重”拉尼娜一定會(hui) 帶來三倍寒冷。

  對此,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zhuan) 家周兵表示,“三重”拉尼娜不是三倍拉尼娜。“三重”拉尼娜是指從(cong) 2020年開始的連續3個(ge) 冬季都受到了拉尼娜的影響,影響並不是一年一年不斷疊加,也不代表氣候影響會(hui) 逐年加倍。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東(dong) 部和中部海麵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也被稱為(wei) 反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出現時,通常伴隨著全球性氣候混亂(luan) 。此時,我國易出現冷冬熱夏,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數量會(hui) 比常年多,出現“南旱北澇”現象。而在印度尼西亞(ya) 、澳大利亞(ya) 東(dong) 部、巴西東(dong) 北部等地,則會(hui) 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區、美國東(dong) 南部等地易出現幹旱。

  在多數拉尼娜達到盛期的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會(hui) 出現得更加頻繁。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至2022年2月,在出現拉尼娜的秋、冬季,冷空氣共影響我國141次,其中27次達到寒潮級別。

  “不過,決(jue) 定冬季氣溫高低的因素有很多,拉尼娜隻是諸多的影響因素之一。”周兵強調,我國冬季氣溫不僅(jin) 與(yu) 東(dong) 亞(ya) 冬季風強度密切相關(guan) ,還與(yu) 北極海冰、歐亞(ya) 積雪以及大氣環流係統等因素有關(guan) 。因此,雖然出現拉尼娜的冬季,氣溫偏冷的概率更大一些,但並不意味著一定會(hui) 出現冷冬。

  1986年以後,拉尼娜與(yu) 暖冬“相遇”的頻率增加,其中1998年和2020年是強暖冬。國家氣候中心更是在2022年11月3日發布的《2022/2023年冬季及2023年春季氣候趨勢預測》中指出,預計今年冬季(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強度總體(ti) 偏弱,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國家氣候中心相關(guan) 專(zhuan) 家表示,氣候預測是專(zhuan) 業(ye) 性很強的科研業(ye) 務,需要以大量的氣候觀測資料為(wei) 基礎、以高分辨率數值預報產(chan) 品為(wei) 支撐,才能進行綜合研判、分析,最終慎重得出科學結論。

  德絨是目前最保暖的製衣材料?

  真相:與(yu) 其保暖效果類似的材料有很多

  天氣一轉冷,許多人就開始準備買(mai) 保暖內(nei) 衣。去電商平台搜索“保暖內(nei) 衣”,不少商品包裝上都帶有“德絨”字樣,德絨幾乎成了今年出現頻率最高的保暖製衣材料。很多相關(guan) 商家聲稱,德絨能夠自發熱,是目前最保暖的製衣材料。

  那麽(me) ,事實究竟是怎麽(me) 樣的呢?

  “德絨是英文單詞Dralon的音譯,是德國一家國際生命科學集團研發的一種腈綸纖維,主要成分為(wei) 聚丙烯腈纖維。”天津工業(ye) 大學紡織科學與(yu) 工程學院副教授徐磊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道,德絨並非新生事物,早在2011年它就進入了我國市場。

  “德絨的保暖原理和自發熱無關(guan) ,主要與(yu) 空氣的導熱係數有關(guan) 。”徐磊介紹道,物體(ti) 的導熱係數代表其傳(chuan) 遞熱量的能力,空氣的導熱係數較低,代表其傳(chuan) 遞熱量的能力低,即熱量不容易流失,因此麵料能夠儲(chu) 存越多空氣,就意味著其保暖效果越好。德絨的截麵呈雙T形,其不僅(jin) 麵料蓬鬆度高、絨毛厚,而且這種形狀的截麵使其能夠“鎖”住更多靜止的空氣,從(cong) 而就形成了一個(ge) 絕熱層,減少了人體(ti) 熱量的散發。

  “不過,‘德絨是目前最保暖的製衣材料’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徐磊介紹道,雖然德絨的導熱係數隻有0.05瓦/米·開爾文,在保暖材料中算是比較低的,但是在纖維材料中,與(yu) 其保暖效果類似的材料還有很多。

  此外,德絨的吸濕性能也比較一般。相比之下,羊絨材料同樣很保暖,而且柔軟舒適、吸濕性好、有彈性。再比如羽絨服,其高蓬鬆性也可以保留大量的靜態空氣,從(cong) 而起到保暖的效果,且不容易產(chan) 生靜電。

  柿餅上的白霜是防腐劑?

  真相:白霜是天然形成的柿霜

  柿餅是用柿子製成的餅狀食品,也是冬季最讓人期待的美食之一。吃過柿餅的人都知道,在柿餅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層白色的粉末,不過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層白霜到底是什麽(me) ,於(yu) 是網絡上開始流傳(chuan) 這是人工添加的防腐劑。

  對此,天津農(nong) 學院教授田淑芬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柿餅上的白霜被稱為(wei) 柿霜,是柿餅在製作過程中天然形成的糖霜,並不是防腐劑,對人體(ti) 無害,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

  在製作柿餅的時候,首先需要給柿子削皮,然後將削好皮的柿子進行晾曬。在曬幹的過程中,柿子會(hui) 析出果糖和葡萄糖等營養(yang) 物質,待水分蒸發後,這些營養(yang) 物質會(hui) 慢慢積累並結晶,最終形成了柿霜。

  “柿霜具有潤肺止咳、止血、生津利咽等功效,對於(yu) 喉痛、咳嗽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田淑芬介紹道,同時柿霜富含維生素B_2,對於(yu) 口瘡也有一定治療效果。

  一般來說,柿餅外層的柿霜多少,是由氣溫以及晾曬時間決(jue) 定的。天氣越冷、晾曬時間越長,柿餅就會(hui) 越甜,柿霜也就會(hui) 相對多一些。在存儲(chu) 、運輸的過程中,如果所處環境溫度升高,柿霜可能會(hui) 融化而變少,這就是我們(men) 常說的“回霜”。

  不過,消費者沒必要過度追求柿霜的多少,需警惕不良商家為(wei) 了提升柿餅“顏值”而人工在柿餅上灑麵粉、澱粉等物質。經過人工“美白”的柿餅看上去白得比較均勻,但是隻要輕輕一抖,它上麵的白色粉末就會(hui) 掉落,其口感也不是柿霜那種清甜的感覺。

  冬天熱車越久越好?

  真相:過度熱車會(hui) 損傷(shang) 發動機

  人們(men) 在運動之前,為(wei) 了減少運動帶來的傷(shang) 害,一般會(hui) 提前熱身。汽車在行駛前,同樣需要“熱車”。有經驗的老司機都知道,到了冬季,汽車在室外低溫環境下啟動後,需要怠速運行(使汽車發動機在空擋位運行)一段時間,再正常行駛。

  然而,最近有不少人表示,由於(yu) 冬季室外太寒冷,熱車時間越長越好,這樣可以讓發動機升溫更加充分。

  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

  對此,天津職業(ye) 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師劉軍(jun) 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冬季由於(yu) 室外溫度較低,燃油霧化性差,因此在戶外啟動發動機時最好使其逐漸升溫,不宜加速、加力使用發動機,以減少發動機的磨損、提高燃油經濟性。

  除此之外,發動機內(nei) 的機油在低溫條件下,其流動性會(hui) 降低、粘度會(hui) 提高,就難以起到快速為(wei) 發動機潤滑的作用。因此,冬季開車前熱車是有必要的,但是過度熱車對汽車的損傷(shang) 也不小。

  “熱車時間過長對汽車的損傷(shang) 主要有兩(liang) 方麵。其一是會(hui) 讓發動機產(chan) 生積碳(發動機在工作過程中,燃油中不飽和烯烴和膠質在高溫下產(chan) 生的一種焦著狀的物質),進而影響其性能,特別是會(hui) 縮短發動機火花塞的使用壽命。其二是在怠速運行過程中,燃油濃度高,長時間怠速運行會(hui) 浪費燃油,增加汙染物排放,加大三元催化器、顆粒捕集器(OPF)的工作負擔。”劉軍(jun) 解釋道。

  對於(yu) 純電動汽車,劉軍(jun) 提醒道,電動汽車驅動裝置主要由電機、動力電池和控製係統組成,驅動純電動車的能量來自電池,因此不存在熱車問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混合動力汽車是需要熱車的,當其行駛裏程超過純電模式下的續航裏程時,需要由純電模式轉為(wei) 燃油模式,此時如果不熱車同樣會(hui) 損傷(shang) 發動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駕駛員最好先在燃油模式下熱車,再正常行駛。(記者 陳曦)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