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太空會師”後神舟十五號還要幹啥

發布時間:2022-12-01 09:49: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太空會(hui) 師”後神舟十五號還要幹啥(築夢“太空之家”——中國空間站建設記?)

  本報記者 劉 嶢

  浩瀚的太空,再度迎來中國人逐夢蒼穹的身影。

  11月29日晚,搭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送入太空,打響了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收官之戰。飛船成功對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後,3名航天員進入空間站,與(yu) 等候在此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史上首次“太空會(hui) 師”。

  作為(wei) 中國空間站從(cong) 建設到應用發展的關(guan) 鍵一役,神舟十五號乘組有哪些使命?

  “三艙三船”很壯觀

  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是空間站三艙組合體(ti) 組裝完成後第一個(ge) 到訪的乘組。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後一棒,也是空間站應用與(yu) 發展階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作為(wei) 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後一次飛行任務,神舟十五號飛船與(yu) 空間站組合體(ti) 交會(hui) 對接後,中國空間站首次形成了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以及兩(liang) 艘載人飛船和一艘貨運飛船組成“三艙三船”的組合體(ti) 。這是中國空間站目前的最大構型,總質量近百噸。空間站“完全體(ti) ”的展開,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空間站的雄姿和載人航天工程的卓越成就。

  神舟十五號、神舟十四號兩(liang) 個(ge) 乘組6名航天員“麵對麵”進行在軌交接的精彩場麵,在未來還將繼續上演。航天員在軌交接,將是未來中國空間站運營期間主要的任務交接模式,相較地麵交接,在太空中“輪崗”更加高效可靠。

  除了航天員的交接與(yu) 共同工作生活之外,兩(liang) 艘載人飛船的“互動”也很重要。神舟十五號停靠於(yu) 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神舟十四號停靠於(yu) 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兩(liang) 艘飛船同時與(yu) 空間站進行信息代傳(chuan) 、通風換熱、並網供電等。

  兩(liang) 個(ge) 乘組輪換期間,空間站將通過不同的對接總線代傳(chuan) 兩(liang) 船遙測,確保兩(liang) 艘載人飛船信息傳(chuan) 輸的唯一性和正確性。空間站係統將同時向兩(liang) 艘載人飛船通風熱支持,送風量根據兩(liang) 船不同熱環境進行合理分配,且可根據需求進行分檔調節。同時,科學家針對兩(liang) 船同時停靠的情況,製定了協調匹配的緊急撤離策略,全力確保航天員生命安全。

  “圓夢乘組”任務多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介紹,神舟十五號任務期間,航天員乘組將重點開展6個(ge) 方麵工作:一是開展空間站三艙狀態長期駐留驗證工作;二是完成15個(ge) 科學實驗機櫃解鎖、安裝與(yu) 測試,開展涵蓋空間科學研究與(yu) 應用、航天醫學、航天技術等領域的40餘(yu) 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三是實施3-4次出艙活動,完成夢天艙擴展泵組和載荷暴露平台設備安裝等工作;四是驗證貨物氣閘艙出艙工作模式,與(yu) 地麵協同完成6次貨物出艙任務;五是開展常態化的平台測試、維護及站務管理工作;六是開展在軌健康防護鍛煉、在軌訓練與(yu) 演練等工作。

  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還將迎來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來訪對接。完成6個(ge) 月的太空“出差”任務後,計劃於(yu) 2023年5月返回東(dong) 風著陸場。

  空間站進入到應用與(yu) 發展階段後,中國將繼續秉承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與(yu) 致力於(yu) 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和地區一道,開展更多、更深入的務實合作,讓中國空間站的科學技術成果造福全人類。季啟明介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yu) 聯合國外空司、歐洲空間局共同遴選的多個(ge) 空間科學應用項目正在按計劃實施,相關(guan) 載荷將於(yu) 明年開始陸續進入中國空間站開展實驗。

  季啟明表示,對於(yu) 其他國家的航天員進入中國空間站開展實驗,中國一直持歡迎態度。目前,已有多個(ge) 國家提出了選派航天員參與(yu) 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的需求。“我們(men) 與(yu) 相關(guan) 方麵正在開展對接協調。同時,正在積極進行培訓國外航天員的相關(guan) 準備工作。”他說。

  長征火箭更可靠

  這是中國空間站“T”字構型搭建完成以來,長二F火箭第一次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自1999年首飛以來,長二F火箭已成功發射15艘神舟飛船和2個(ge) 空間實驗室,其中包括10次載人發射任務,成功率達100%。

  執行載人飛行任務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全箭可靠性指標達0.97,安全性指標達0.997。此次發射,火箭研製人員集中消除一些薄弱環節,完成了45項技術狀態變化。經過不斷的技術改進,執行神舟十五號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其飛行可靠性評估結果達到0.9895。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火箭院長二F火箭總體(ti) 主任設計師常武權用考試來打比方:“從(cong) 50分提高到90分相對容易一些。但從(cong) 90分提高到91分,背後的工作並不比從(cong) 50分提高到90分少。”

  在空間站在軌建造及運營階段,假如空間站或飛船出現較為(wei) 嚴(yan) 重的危險或故障,地麵必須快速發射救援飛船把航天員接回。因此,自神舟十二號任務起,長二F火箭便采取“發射1發、備份1發”及“滾動備份”的發射模式,為(wei) 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加上“雙保險”。

  今年上半年,作為(wei) 神舟十四號載人發射任務的應急救援火箭,長二F遙十五火箭一直在應急“站崗”,見證了長二F遙十四火箭的總裝測試、轉運和發射全過程。而神舟十五號發射任務後,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將進入應急救援“值班”狀態,執行後續空間站運營階段的載人發射任務。

  按照規劃,空間站在軌建造完成後,空間站工程將轉入為(wei) 期10年以上的應用與(yu) 發展階段,初步計劃每年發射2艘載人飛船和2艘貨運飛船。未來,長二F火箭將托舉(ju) 更多航天員進入太空。(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