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穩產優產,多種糧種好糧(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發布時間:2022-12-02 10:10: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冬閑人不閑,廣袤田野冬種冬管正忙。各地盯著市場調結構、調品種,加快轉變生產(chan) 方式,增加有效供給,讓種糧更有奔頭。

  優(you) 結構,補短板,“糧袋子”鼓起來

  秋種連冬管,農(nong) 活壓茬幹。山東(dong) 省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後麻蘭(lan) 村種植戶楊軍(jun) 輝忙個(ge) 不停,“今年一口氣擴種150多畝(mu) 小麥,眼下墒情不錯,麥子已經出苗顯行。”

  十足的幹勁,來自改種新品種。前半年,楊軍(jun) 輝試種3畝(mu) “中麥578”。夏收測產(chan) ,畝(mu) 產(chan) 比普通麥高出200多斤,楊軍(jun) 輝一下子吃了“定心丸”,“新品種不僅(jin) 產(chan) 量高,還抗病蟲害、抗倒伏。春天那會(hui) 兒(er) ,遇上了鏽病,‘中麥578’幾乎沒受啥影響。”

  良種還需配良技。“種好更要管好,這幾年,我一直在用水肥一體(ti) 化技術。”楊軍(jun) 輝說,“播種機一邊撒種子,一邊把滴灌管埋到地下。到澆地的時候,隻要擰開閥門,水肥就精準澆到根係。小麥及時喝到水吃上肥,苗長得更壯實。”

  “‘中麥578’是優(you) 質強筋麥,磨出來的麵粉色澤白,用它做的麵食有嚼勁,深受市場歡迎。我打算和周邊幾家麵粉廠簽供應訂單,長期合作。”楊軍(jun) 輝信心滿滿。

  平度被稱為(wei) 膠東(dong) “糧倉(cang) ”。近年來,當地不斷推廣優(you) 質小麥品種種植,鼓勵農(nong) 民采用寬幅精播、無畦背種植、水肥一體(ti) 化等新技術,小麥連續多年保持穩產(chan) 增產(chan) ,今年優(you) 質麥種植麵積約10萬(wan) 畝(mu) 。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最新農(nong) 情調度顯示,入冬以來,我國糧食生產(chan) 進展順利。全國冬小麥播種已超過99%,除江淮、西南等部分地區還在播種掃尾外,其它地區播種已結束,特別是各地根據市場需求,大力推廣優(you) 質專(zhuan) 用小麥,種植結構得到進一步優(you) 化。

  鍛長板,更要補短板。今年秋冬種期間,各地瞄準緊缺品種,擴大油料作物生產(chan) ,讓“油瓶子”穩穩的。

  我國南方大約有1億(yi) 畝(mu) 冬閑田,這是擴油料的主陣地。“稻油輪作,讓冬閑田變成了四季田。”這幾天,江西省安福縣洋溪鎮合村村民周小兵忙著移栽補苗,“9月底播種,緊接著澆一遍水,油菜現在都長到30多厘米高了。”

  “有賺頭,咱就願意種。”周小兵算起賬,“從(cong) 播種、防病蟲到收割,全程用農(nong) 機,省力又省錢。種上了‘豐(feng) 油730’等新品種,100斤菜籽榨油40多斤,出油率高。多種一茬油菜,相當於(yu) 每畝(mu) 多賺600多元。”

  安福縣多措並舉(ju) 挖掘冬油菜擴種潛力。“縣裏壓實責任,確保麵積落實到村到田,農(nong) 技員下沉一線,加強技術指導,菜籽不歸倉(cang) ,服務不斷線。全縣已完成種植麵積22.92萬(wan) 畝(mu) 。”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賀超凡介紹。

  大力開發冬閑田擴種油菜,是今年秋冬種重點任務之一。中央財政加大輪作休耕、產(chan) 油大縣獎勵等項目對擴種冬油菜的支持力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組織推介一批高油“雙低”適宜油菜品種,遴選一批適合稻—稻—油模式的早熟品種。最新農(nong) 情調度顯示,目前全國冬油菜播種已超過99.2%,麵積呈現穩步擴大態勢,預計能夠繼續保持在1億(yi) 畝(mu) 以上。

  轉方式、提品質,糧食生產(chan) 朝著綠色高效轉型

  華北平原,小麥出苗齊,田野見新綠,“今年的溫度、墒情都合適,壯苗越冬,開春能有個(ge) 好勢頭。”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李莊村福源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李更學說。

  作為(wei) 種糧“老把式”,李更學蹚出新路,他說道:“過去用慣了大水大肥,井越挖越深,土壤板結硬化,不能用今天的豐(feng) 收透支明天,種地要用新法子。”

  一套組合拳減肥減藥。“農(nong) 技員上門測土配方,原來咱地裏氮多鉀少、最缺微量元素,還幫咱精準定製‘營養(yang) 餐’。”李更學一一列舉(ju) ,“施肥的方式也變了,過去靠手感,現在靠水肥一體(ti) 化,營養(yang) 隨著水流精準滴灌到根係,莊稼吸收得快。算下來每畝(mu) 地少用20%的化肥,節水60立方米以上。”

  無人機等新農(nong) 機也幫了大忙。“規劃好線路,無人機飛一趟,就能防治500多畝(mu) ,行進速度快,霧化效果好,噴灑更均勻,每畝(mu) 減少用藥量三成左右。”李更學說。

  “咱種的小麥綠色安全,麵粉廠都特別歡迎。今年夏收1000多畝(mu) 小麥很快就賣完了,每斤收購價(jia) 還比市場價(jia) 高出幾分錢。”李更學說。

  “為(wei) 了突破資源環境約束,我們(men) 大力打造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範區,推廣病蟲草害綠色統防統治,發展節水技術,實現節水20%以上,畝(mu) 均增收超過100元。”永年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李利國介紹。

  生產(chan) 向綠,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升級,農(nong) 業(ye) 資源利用更高效。目前,全國三大糧食作物化肥農(nong) 藥利用率均超過40%,使用量連續多年保持下降趨勢。農(nong) 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568,較10年前提高了0.052。

  據悉,“十四五”期間,主要農(nong) 作物化肥利用率將從(cong) 2020年的40.2%提高到2025年的43%,農(nong) 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將從(cong) 2020年的0.56提高到2025年的0.57。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加快推行綠色生產(chan) 方式,科學使用農(nong) 業(ye) 投入品,循環利用農(nong) 業(ye) 廢棄物,全力促進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循環農(nong) 業(ye) 、生態農(nong) 業(ye) 等新業(ye) 態湧現,綠色生產(chan) 帶來了優(you) 質產(chan) 品,豐(feng) 富百姓餐桌。

  冬日暖陽鋪灑在魚米之鄉(xiang) ,水塘波光粼粼。“水塘和水田輪換,每年一稻三蝦,每畝(mu) 地純收益能達五六千元。”江蘇省沭陽縣賢官鎮駐丘村明豐(feng) 翔糧食種植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薑亞(ya) 明說。

  放水灌田,栽種水草,養(yang) 護蝦苗……入冬以來,薑亞(ya) 明一直忙碌著,“稻蝦輪作,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小龍蝦的糞便入田,是天然有機肥。我們(men) 還采用物理防蟲、測土配方、生物化肥等措施,一畝(mu) 地既出生態米,也出稻香蝦。”薑亞(ya) 明介紹,“稻米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統一使用‘沭淮香’品牌,一斤能賣到3元,每年新米上市都會(hui) 被搶購一空。”

  稻蝦、稻魚等綜合種養(yang) 模式不斷推進。2021年,我國稻漁綜合種養(yang) 麵積3966萬(wan) 畝(mu) ,穩定稻穀產(chan) 量約2000萬(wan) 噸,產(chan) 出優(you) 質水產(chan) 品356萬(wan) 噸。據測算,開展稻漁綜合種養(yang) 可節省化肥使用30%以上、減少農(nong) 藥使用50%以上。

  有銷路、有奔頭,優(you) 質優(you) 價(jia) 機製不斷完善

  好產(chan) 品如何賣上好價(jia) 錢?各地不斷探索優(you) 質優(you) 價(jia) 機製,激發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堅定調整種植結構的信心。

  “有了新技術,產(chan) 出好稻米,銷路不愁。”四川省蒼溪縣永寧鎮金蕎村金永豐(feng) 農(nong) 機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歐小榮感慨,“我們(men) 這兒(er) 土質好,水源足,是種植優(you) 質水稻的理想區域,可過去品種五花八門,品質上不來,價(jia) 錢上不去。”

  “盯著市場調結構,打造專(zhuan) 種、專(zhuan) 儲(chu) 、專(zhuan) 收模式。”歐小榮介紹,“合作社實施統一供種、集中育秧、統防統治,每畝(mu) 化肥使用量能減少一半,農(nong) 藥減少20%。水稻產(chan) 量穩、質量優(you) ,每斤能賣到1.55元,比市場價(jia) 高出2毛錢。”

  帶著農(nong) 民幹、幫著農(nong) 民賺。“村民通過土地入股方式參與(yu) ,每年保底分紅有三四百元,還能根據收益情況進行二次分紅。現在合作社的‘大鐵牛’有100多台套,能為(wei) 800多戶農(nong) 戶提供全程化農(nong) 機服務,幫鄉(xiang) 親(qin) 們(men) 降低種地成本。”歐小榮說。

  “合作社+農(nong) 戶”“公司+基地”……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不斷壯大,訂單農(nong) 業(ye) 、土地入股等利益聯結機製更加多元,促進了小農(nong) 戶和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有機銜接。

  一紙訂單,讓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沿湖街道的種糧大戶胡殿武安了心,“剛種下的100多畝(mu) 優(you) 質麥,已經和麵粉廠簽好了訂單,隻要種得好,就能賣出好價(jia) 錢。”

  “我們(men) 選用優(you) 質品種,采取綠色技術,今年夏收小麥品質達到一等,從(cong) 地裏直接拉到了廠裏,價(jia) 格每斤比市場價(jia) 高2毛錢,每畝(mu) 多賺240多元。”胡殿武說。近年來,銅山區大力發展訂單農(nong) 業(ye) ,暢通糧食銷路。目前全區擁有糧油類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18家。

  從(cong) 全國看,10年來,支持龍頭企業(ye) 通過訂單收購、吸納就業(ye) 等多種形式帶動1700萬(wan) 農(nong) 戶增收。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培育農(nong) 民合作社222萬(wan) 家,利益聯結機製建立健全,優(you) 質糧食工程深入推進,直接帶動優(you) 質糧食產(chan) 量增加5000多萬(wan) 噸。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提出,接下來,將逐步壯大各類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帶動廣大農(nong) 戶多種糧、種好糧。本報記者 王 浩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