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航天員首次冬季夜間返回東風著陸場

發布時間:2022-12-06 10:00: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酒泉12月4日電(黃一宸、奉青玲)12月4日20時09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dong) 風著陸場著陸,3名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平安落地。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冬季夜間返回東(dong) 風著陸場。

  東(dong) 風著陸場位於(yu) 我國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冬季冷空氣勢力強。據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預報團隊統計,近20年內(nei) ,著陸場同期夜間極端溫度接近零下26攝氏度。

  麵臨(lin) 低溫、暗夜雙重考驗,載人航天工程各係統合力以最可靠、最安全、最溫暖的方式迎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凱旋。

  低溫主要影響設備適應性與(yu) 人員保暖。“我們(men) 對所有野外工作設備都進行了抗低溫防護,車輛加裝了低溫啟動裝置、通信設備配足了備用電池、著陸現場臨(lin) 時搭建場所均按8小時供暖配齊電力保障設施等。”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正高級工程師、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係統副總設計師卞韓城說,針對低溫環境,著陸場對物資器材進行了充分準備。

  在航天員保障方麵,中國航天員中心神舟十四號任務著陸場試驗隊責任總師徐衝(chong) 表示,這次搜救回收任務優(you) 化了醫監醫保工作流程,減少航天員艙外暴露時間,讓航天員可以及時進入溫暖、明亮的醫監醫保載體(ti) 。

  據了解,中國航天員中心營養(yang) 保障團隊精心準備了航天員返回地球後的第一頓飯,符合膳食營養(yang) 搭配要求、著陸初期再適應特點,同時充分考慮3名航天員個(ge) 人的口味喜好。

  與(yu) 夜間條件相伴而來的,是搜索困難、駕駛危險等問題。關(guan) 於(yu) 夜間搜救回收工作的開展,這次任務呈現出3個(ge) 特點。

  一是持續進行技術升級。卞韓城介紹,東(dong) 風著陸場基於(yu) 我國北鬥導航係統應用,優(you) 選天基、空基、地基彈道測量數據送往搜救直升機,建設了天空地一體(ti) 化搜索引導體(ti) 係;運用共口徑、長焦距、柱型直升機光電吊艙和具有微光、紅外功能的小微型光學設備,有效提升夜間搜索發現返回艙的能力。

  二是充分熟悉搜救環境。空中搜救分隊由具有豐(feng) 富夜航經驗的飛行員組成,事先對著陸區內(nei) 各種地形地貌、危險物進行了標記,突破直升機夜間在戈壁軟沙區降落的關(guan) 鍵技術。地麵搜救分隊對著陸區進行了地毯式勘察,詳細記錄了車輛易通行軌跡,為(wei) 夜間車輛快速機動做好準備。

  三是預先做好風險控製。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飛船回收試驗隊總體(ti) 技術負責人彭華康表示,這次飛船返回仍采用5圈快速返回模式,根據返回再入飛行運動規律確定著陸時間後,提前組織回收試驗隊圍繞返回過程故障、著陸環境異常、處置工序故障等故障模式,準備近20種處置預案,並進行多次演練。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