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繪畫野蠻生長現隱憂 是“拚接”還是算法生成?
隻需上傳(chuan) 一張照片或輸入一段文字,幾秒鍾後,你就能得到一張與(yu) 上傳(chuan) 照片意象極為(wei) 相似的藝術圖畫。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當前大火的AI繪畫軟件帶來的視覺新體(ti) 驗。
AI繪畫即人工智能繪畫,是今年下半年火爆全網的AIGC(AI-Generated Content,AI技術自動生成的內(nei) 容)產(chan) 品,隻需幾秒就能出圖,生成結果完全隨機。AI繪圖軟件快捷、好玩的用戶體(ti) 驗受到不少年輕人追捧,他們(men) 紛紛在社交平台曬出AI繪製的有趣圖畫。
與(yu) 此同時,網絡上關(guan) 於(yu) AI繪畫的爭(zheng) 議不斷。有博主就發布提示,請大家不要再用AI繪畫,“會(hui) 吃官司的!”
“離譜”的AI繪畫緣何火爆
“AI繪畫讓我直接進入二次元”“AI把男朋友畫成了狗”“AI繪畫太離譜了”……連日來,網絡上關(guan) 於(yu) AI繪畫討論的熱度居高不下。有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以來,“AI繪畫”相關(guan) 搜索指數環比增長近500%。有人專(zhuan) 門為(wei) AI繪畫創建了話題,截至目前,總閱讀量達2.1億(yi) 次。
網友們(men) 熱衷討論的是AI繪畫成品是否有趣、吸睛。網絡話題#AI繪畫把狗畫成肌肉男#獲得超過2500萬(wan) 次閱讀。在社交平台上,一些AI的“離譜”畫作常能奪人眼球。隨著AI繪畫熱進一步升溫,甚至有網友貼出“馴服AI繪畫的攻略”,分享如何通過輸入關(guan) 鍵詞、選擇參考圖片、設置圖片參數等方法生成受熱捧的AI圖片。
然而,在AI繪畫熱潮之中,不乏一些冷靜的網友發布帖子,請求網民“不要再上傳(chuan) 自己用AI生成的圖片了”,稱有一些軟件之所以“畫得那麽(me) 好”,是因為(wei) 其實質是在利用機器學習(xi) 的過億(yi) 張圖片“拚貼”優(you) 秀畫師的作品。而在這些軟件的用戶協議中,有相當一部分軟件明文約定“軟件僅(jin) 為(wei) 測試,產(chan) 出不得自行通過他人以任何方式或載體(ti) 向第三方披露、提供、轉發、傳(chuan) 播和公開。”因此,用戶上傳(chuan) AI繪畫到社交平台的行為(wei) 如果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權,有可能被追責。
AI繪畫是“拚接”還是算法生成
“(AI作品)有很多我熟悉的老師的畫作”“求求各位老師對AI重視起來”……插畫博主洛柒投訴AI的微博獲得1萬(wan) 多次轉發。
她指出,AI繪畫軟件Nijijourney生成的許多圖片風格與(yu) 一些畫師的作品高度相似,更有一些圖片下方直接帶上了這些畫師的簽名和水印,“就是用他們(men) 的畫拚起來的!”
不過,在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看來,AI繪畫過程並非“拚接素材”,而是通過不同算法模型迭代處理數據生成圖像。資深算法工程師柳城解釋AI繪畫背後的原理時稱,AI的本質是機器學習(xi) ,機器會(hui) 基於(yu) 神經網絡來模仿人類學習(xi) 繪畫的過程。開發者需要通過收集當前已有的圖像來讓機器學習(xi) ,利用算法對圖像進行分類和識別並不斷訓練後,AI軟件才能“畫出”一張令人滿意的圖片。他同時承認,“一些算法模型精度不高,或許也會(hui) 出現類似‘拚貼’的效果。”
網絡上,有大量畫師聲稱其作品並沒有授權AI學習(xi) ,卻發現AI生成的圖片與(yu) 其之前的作品高度近似。並且普通用戶如果想使用上述AI繪畫軟件生成圖片,還需要成為(wei) 其會(hui) 員,最低收費為(wei) 每月10美元。洛柒質疑,“如果用未獲得授權的圖片訓練AI,還以此牟利,這不是在侵犯這些畫師的權益嗎?”
“AI讓抄襲更簡單了。”做了6年畫師的黃桃(繪畫筆名)感歎道。今年10月,畫師@哆啦小熙發博稱,有人用AI抄襲了她的畫作,在她曬出來的圖片之中,這些畫作的風格、構圖都如出一轍。“這也太明顯了”,她在微博上表示,“AI真不是讓你(抄襲者)這麽(me) 用的。”
“AI再聰明也不能淩駕於(yu) 法律之上”
“AI‘抄襲’說到底還是人與(yu) 人之間的‘抄襲’。” 北京市京師(上海)律師事務所商事訴訟與(yu) 仲裁業(ye) 務中心主任李陽表示,AI沒有獨立人格,不具備我國著作權法規範中“作者”的主體(ti) 資格,因此解決(jue) AI“抄襲”的關(guan) 鍵是解決(jue) AI背後開發商、使用者的濫用行為(wei) 。
針對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一些開發者用大量受版權保護的創意作品訓練AI的行為(wei) ,李陽律師認為(wei) ,從(cong) 鼓勵作品的創作、傳(chuan) 播,促進美術行業(ye) 發展層麵上看,單純訓練AI對在先作品創作思想進行學習(xi) 、研究而不涉及商業(ye) 用途的行為(wei) 本身並不構成侵權,但如果AI畫作的呈現結果僅(jin) 是對在先作品的簡單複製粘貼,且利用該畫作謀取商業(ye) 利益,則需要事先獲得授權並支付使用費用,否則屬於(yu) 侵權行為(wei) 。
何種程度的相似構成“抄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我國著作權法並不保護諸如類似畫風這種抽象“思想”,保護的是繪畫中具體(ti) 元素等“思想的表達”,對於(yu) 美術作品構成抄襲的認定采用“獨創性、接觸以及實質性相近”標準,對作品需要進行綜合對比來認定是否構成抄襲。李陽則提示,AI創作的畫作若顯示在先作品水印,需要綜合考量該AI作品是否具備獨創性、水印的獲取是否取得在先畫作作者的授權等問題來判定是否構成抄襲。
個(ge) 人利用AI生成的作品是否受著作權法保護、並享有相應權利?李陽強調,應判斷畫作生成過程中,軟件開發者和使用者的行為(wei) 是否屬於(yu) 創作行為(wei) ,相關(guan) 內(nei) 容是否傳(chuan) 遞了二者的獨創性表達,如若不然,則二者將不應成為(wei) AI畫作的作者,該AI畫作亦不能構成作品,不能受到到著作權法保護。
一些軟件的用戶協議中對該問題有事前約定,如“意間AI繪畫”小程序規定其生成的作品“僅(jin) 供體(ti) 驗、交流使用,不能用於(yu) 商業(ye) 用途”,版權仍歸屬開發者所有。
對於(yu) 真人畫師是否會(hui) 被AI取代的問題,黃桃表示,盡管AI的成長速度非常驚人,似乎已經能取代沒有個(ge) 人風格的畫師,但無法取代具有極強創作能力的頂尖畫師,“繪畫遠不止畫出形狀、填上顏色這麽(me) 簡單。”
“AI再聰明也不能淩駕於(yu) 法律之上,不應該成為(wei) 超法律的特權主體(ti) 。”劉俊海認為(wei) ,AI本身無法超越人類,其本質仍基於(yu) 現有人類智慧的積累和傳(chuan) 承,是借助人類的大數據和深度機器學習(xi) 等技術的助力發展起來的。在當前法律體(ti) 係下,AI繪畫與(yu) 真人畫師的權利邊界仍存在衝(chong) 突,這需要法律對此作出回應,啟動法律的“立改廢釋”途徑,通過修改著作權法或者修改司法解釋的手段使法律規定與(yu) 時俱進,讓AI技術造福於(yu) 人類。
“AI也許能夠精準複製人類畫師的色彩和線條,但永遠無法複製創作中人類畫師對畫作傾(qing) 注的情感。”黃桃說。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劉胤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