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為鄉村振興發展賦能
作者:原韜雄
多彩的民居牆繪,多樣的田間雕塑,簡潔時尚的“村長之家”接待中心……走進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石井街道蔡家坡村,濃厚的文藝氣息撲麵而來。近年來,從(cong) 建起村史館、美術館、麥田劇場等文化場所,到連續舉(ju) 辦四屆關(guan) 中忙罷藝術節,不少藝術工作者來到這裏,為(wei) 山村增添藝術色彩。
藝術進入鄉(xiang) 村,造福廣大群眾(zhong) 。5年前,西安美術學院教授武小川和學生來到蔡家坡村,被這裏的鄉(xiang) 土風情吸引,藝術創作的種子就此紮根。如今,一些知名藝術家定期駐村,40多名藝術家及青年創業(ye) 者選擇常駐。他們(men) 和村民一起努力,讓村容村貌悄然改變:村道兩(liang) 旁,裝置藝術作品新穎別致;特色農(nong) 居牆體(ti) 上,彩繪形象生動;一座座雕塑,吸引遊客前來打卡……武小川說:“藝術融入鄉(xiang) 村,鄉(xiang) 土也能變為(wei) 藝術空間。”借助藝術創作,村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feng) 富,精神麵貌煥然一新。
“我的家鄉(xiang) 很美,我們(men) 農(nong) 民有力量有智慧。”這是廣大蔡家坡村村民的共識,也說明藝術帶來了改變、鼓舞了人心。在今年舉(ju) 辦的藝術節上,賈玉蓮老人獲得田野手藝大賽金獎,她高興(xing) 地說:“我做了一輩子麵食,做好飯就是傳(chuan) 承飲食文化。”通過藝術這一橋梁,傳(chuan) 統農(nong) 具和生活用品成為(wei) 展廳展品,田野裏矗立著麥客攝影作品,讓鄉(xiang) 村文化迸發出新活力。藝術節的策展人說:“通過藝術表現,要喚起村民的自豪感,也要讓遊客體(ti) 味到鄉(xiang) 土文化的魅力。”以文化人、以文動人,人們(men) 可以在藝術創作中更好感受鄉(xiang) 村發展的文化底蘊。
用藝術點亮鄉(xiang) 村,應注重把生態人文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優(you) 勢。蔡家坡村位於(yu) 秦嶺北麓,生態優(you) 勢顯著、人文資源豐(feng) 富,正在探索一條集藝術、生態、旅遊、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等為(wei) 一體(ti) 的發展路子。同時,鄠邑區加大政策扶持,為(wei) 包括蔡家坡村在內(nei) 的多個(ge) 村子聘請美術學院教授擔任“藝術村長”,以藝術賦能振興(xing) 發展。鄠邑區主要負責同誌說:“堅定文化自信,讓文化魅力轉化為(wei) 發展動力。”以農(nong) 民為(wei) 主體(ti) 、以農(nong) 業(ye) 為(wei) 基礎,不斷激活各類資源、深挖特色價(jia) 值,就能不斷喚醒鄉(xiang) 土之美,釋放發展潛能。
藝術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中起著獨特作用,目前,藝術鄉(xiang) 建仍在探索發展階段。藝術如何更好激發廣大群眾(zhong) 的內(nei) 生動力?不同藝術形態與(yu)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如何有機融合?回答好這些問題,需要各地在突出地域性、創新性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藝術特點、群眾(zhong) 需求、發展要求,實現文化、社會(hui) 、經濟等多元融合。讓鄉(xiang) 村更美、為(wei) 鄉(xiang) 村賦能,在廣袤田野播撒藝術的種子,相關(guan) 工作大有可為(wei) 。
好風景帶來好前景。如今在蔡家坡村,一樹一花、麥田泥土、傳(chuan) 統習(xi) 俗皆為(wei) 藝術,蘊含著發展致富的資源。村民感慨:“村子這麽(me) 美,打心裏高興(xing) 。”因地製宜、開拓創新,加大資源投入、加強幫扶力度、彌合發展短板,不斷發掘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優(you) 勢與(yu) 潛力,藝術必將為(wei) 美好生活增添更多光彩。(原韜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