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14歲初中生保送進清華,輿論應該關注什麽

發布時間:2023-02-01 10:09: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熊丙奇

  1月27日,大年初六,廣西初中生官子欽家門口熱鬧非凡。據報道,14歲的官子欽被清華大學錄取,今年春天將師從(cong) 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先生,本碩博八年連讀,父老鄉(xiang) 親(qin) 敲鑼打鼓舞獅為(wei) 其慶賀。

  14歲的初三學生被名校錄取,早已不是新聞。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jun) 人才培養(yang) 計劃的主要招生對象,就是初三和高中學生。2022年,北京大學推出“物理學科卓越人才培養(yang) 計劃”,招收對象也包括初中三年級學生。但是,這一消息還是上了熱搜。很多網友在祝賀、點讚的同時,也表達了對他“不經中高考上清北”這條“成功路”的羨慕。

  不得不說,這還是在以功利的態度對待拔尖人才選拔培養(yang) 。我國高校麵向初三、高一招收有學科特長的學生,是希望因材施教,讓他們(men) 脫穎而出,但部分家長和社會(hui) 輿論,卻把這作為(wei) 上名校的一條路徑,這就可能出現拔尖人才培養(yang) 催生拔苗助長的問題。

  “少年班”曾風靡一時,我國曾有多達10餘(yu) 所大學創辦“少年班”,培養(yang) 少年英才。但因“少年班”被功利對待,加之部分高校的少年大學生培養(yang) 並不成功,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取消了“少年班”,隻剩下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少數大學。

  選拔拔尖苗子進行因材施教,提前進入大學進行培養(yang) ,這是值得探索的。但是,要避免這成為(wei) 進名校的“跳板”。一旦出現學校、家長把這作為(wei) 上名校的途徑的傾(qing) 向,就會(hui) 加劇基礎教育的“特長熱”“競賽熱”,增加學生負擔和家長焦慮,也影響“拔尖人才”的綜合素質培養(yang) 與(yu) 長遠發展。有的被名校錄取的“拔尖人才”,進入大學後,就失去了對自己擅長學科的興(xing) 趣,也不再有成為(wei) 學科拔尖人才的誌向。

  這也是我國取消學科競賽獲獎高考加分,並實施強基計劃的原因,也即引導基礎教育學校、學生、家長擺脫功利,真正關(guan) 注學生的學科興(xing) 趣培養(yang) ,重視長遠發展,而不是“打造特長”,獲得競賽獎項,以此實現進名校的升學目標。在去年8月舉(ju) 辦的“中學數學教育”圓桌論壇上,丘成桐也指出,當前,中學教育存在“將奧數、高考當成學習(xi) 數學的目標”這一誤區。他表示,我們(men) 要培養(yang) 的不是競賽人才,而是真正有能力、有抱負,懂數學、懂科學,有文化、有內(nei) 涵的世界第一流的通才,因此要明確奧賽不是數學教育的重點。

  但由於(yu) 學科競賽是展現特長的重要方麵,而考進清華北大的人數又是學校看重的辦學政績,當前,一些地方已經出現功利抓住清華北大的拔尖人才計劃提高名校率的傾(qing) 向。如有的省示範高中,開設高中“少年班”,直接招收小學畢業(ye) 生,提前進入高中,進行初高中一體(ti) 化培養(yang) 。這繞過了教育部門對小升初不得招特長生的禁令,或將進一步催生學科競賽熱。需要引起注意。

  概而言之,我國基礎教育與(yu) 高等教育都要探索培養(yang) 創新拔尖人才的模式,但要避免改革探索受功利的唯競賽、唯升學影響,以競賽與(yu) 升學為(wei) 目標,而要重視培養(yang) 拔尖人才的興(xing) 趣與(yu) 綜合素養(yang) 。以這樣的觀念來看待14歲的初中生保送清華,就會(hui) 看淡升學、被清華錄取,而關(guan) 注其進大學後的發展,是否能成為(wei) 基礎學科領域的拔尖人才。(熊丙奇)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