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航線保暢通(新春走基層)
廣東(dong) 大鏟海關(guan) 一代代關(guan) 員接力上島——
守護航線保暢通(新春走基層)
本報記者 賀林平 洪秋婷
南粵春早,發展爭(zheng) 先。粵港澳大灣區聯通世界各地的珠江口主航道上船來船往。淩晨,洋上刮起冷颼颼的海風,廣州海關(guan) 所屬大鏟海關(guan) 監管二科科長陸帆和同事們(men) 正緊張地查船,不一會(hui) 兒(er) 卻已汗濕衣襟。
距香港西北僅(jin) 6海裏,麵積不到1平方公裏,形似鐵鏟的大鏟島,正是大鏟海關(guan) 駐地。像陸帆這樣的海關(guan) 關(guan) 員,已在小島上接力紮根了73年。
大鏟海關(guan) 緝私分局局長蔣俊18歲參加工作時,就主動申請來到這個(ge) 當時最艱苦的小島,“我的父親(qin) 1962年上島,我小時候就在島上的榕樹下玩耍。”如今,蔣俊二次上島,見證著這群無居民海島上唯一的資深“島民”,將青春揮灑在這道“永不落閘的關(guan) 口”上,守護這條繁忙外貿航線暢通無阻和大灣區繁榮發展。
深夜2時,大鏟海關(guan) 監管一科副科長楊千裏和老幹部歐誌權正對一艘小型船舶登臨(lin) 檢查。一個(ge) 長得像蜘蛛一樣的查船機器人,靈巧地通過橢圓形艙室口,鑽進狹小的空氣艙內(nei) ,將畫麵實時傳(chuan) 回楊千裏手持的終端和海關(guan) 監控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這些年,大鏟海關(guan) 的中途監管科技水平不斷進步,有效監管半徑從(cong) 原來的3公裏拓展至了25公裏。中途監管變身為(wei) 屏幕後的隱形監管,最大限度減少了對航行船舶的幹擾。
1998年出生的張安琪是島上年齡最小的關(guan) 員,她說:“我喜歡大鏟親(qin) 如一家的氛圍,大家很樂(le) 觀,都有一股子幹勁、拚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