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批體細胞克隆優秀奶牛誕生
綿羊“多莉”的誕生讓克隆技術廣為(wei) 人知。27年後,中國人將它用到了良種奶牛快速繁育上。
1月31日,寧夏科技廳正式發布消息稱,春節前夕,3頭利用體(ti) 細胞克隆技術複製的高產(chan) 長壽奶牛在靈武市陸續出生,這是我國首次采用克隆技術對現存群體(ti) 中終生產(chan) 奶量高於(yu) 100噸的優(you) 良荷斯坦奶牛個(ge) 體(ti) 進行種質複原保存及良種繁育。
“這批克隆牛是百噸明星奶牛群體(ti) 的核心成員,也是培育自有知識產(chan) 權良種奶牛的核心資源,向破解相關(guan) ‘卡脖子’問題邁出了關(guan) 鍵一步。”寧夏科技廳農(nong) 村科技處處長徐小濤表示。
高產(chan) 長壽奶牛在寧夏獲得重生
良種是養(yang) 殖業(ye) 的“芯片”,然而不爭(zheng) 的現實是,我國奶牛良種對國外的依賴度高達70%。
縱觀國內(nei) 奶牛群體(ti) ,適應性良好、終生奶產(chan) 量超過100噸、總生產(chan) 性能指數超過2400的優(you) 秀奶牛是進行良種選育的珍貴資源,但其總量不足萬(wan) 分之五,且分布非常分散。
2021年,在寧夏科技廳和靈武市政府的支持下,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奶牛良種繁育創新團隊在靈武市奶牛養(yang) 殖園區啟動實施相關(guan) 項目。
“克隆優(you) 秀奶牛的首要目標,就是將分散在國內(nei) 不同區域養(yang) 殖場、適應性好、抗逆性強、超高產(chan) 的奶牛種質資源集中,以細胞和活體(ti) 兩(liang) 種形式保存。”徐小濤告訴記者。
這批克隆牛的原本個(ge) 體(ti) ,產(chan) 奶胎次超過4胎、年產(chan) 奶量在18噸以上、終生產(chan) 奶量大於(yu) 100噸,家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副主任、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教授靳亞(ya) 平形容其為(wei) “貴夫人”。
2022年12月30日,首例體(ti) 細胞克隆優(you) 秀奶牛呱呱墜地。
“體(ti) 格較大,剖腹產(chan) 降生。體(ti) 重56.7公斤,體(ti) 高76厘米,體(ti) 斜長113厘米,體(ti) 型花色與(yu) 體(ti) 細胞供體(ti) 奶牛完全一致。出生半小時開始進食初乳,健康狀況良好。”靈武市生產(chan) 力促進中心主任吳大偉(wei) 說。
采集耳緣組織培養(yang) 成克隆胚
體(ti) 細胞克隆技術的高妙之處在於(yu) ,隻需采集優(you) 秀奶牛的耳緣組織,帶回實驗室分離培養(yang) 成纖維細胞,再利用核移植技術生產(chan) 胚胎,就能讓這些個(ge) 體(ti) 重生。
靳亞(ya) 平認為(wei) ,這種做法既規避了引進活牛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風險,也極大地挽救了瀕臨(lin) 淘汰的優(you) 質種質資源。
首批移植的120枚克隆胚,初檢妊娠率達到42%,200天以上在孕率達到17.5%,處於(yu) 國際先進水平。“這些都表明奶牛體(ti) 細胞克隆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進一步成熟。”他說。
“這是繼2022年10月奶牛活體(ti) 采卵—體(ti) 外胚胎生產(chan) (OPU-IVP)技術應用取得成功之後,我們(men) 與(yu) 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在良種奶牛繁育技術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靈武市科技局局長馬元福表示。
近年來,靈武市聚焦打造“高端奶之鄉(xiang) ”目標,在寧夏科技廳的指導和支持下,實施種子工程攻堅行動,與(yu) 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深入開展奶牛良種快速繁育技術研發實踐。
今年,靈武市計劃胚胎牛移植1000頭、出生500頭,移植克隆牛300頭、出生30頭,利用克隆牛生產(chan) 體(ti) 外性控胚胎100枚,實現胚胎特別是高產(chan) 克隆牛批量繁育。
良種奶牛快繁,這是一小步
作為(wei) 全國奶業(ye) 十大主產(chan) 省區之一,此次也是寧夏首次培育出克隆奶牛。
2022年8月,寧夏科技廳啟動首批4個(ge) “揭榜掛帥”項目,實施《優(you) 質高產(chan) 奶牛OPU-IVP工廠化生產(chan) 技術研究集成與(yu) 產(chan) 業(ye) 化示範》項目。
通過東(dong) 西部科技合作機製,寧夏整合山東(dong) 奧克斯畜牧種業(ye) 有限公司、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寧夏大學等單位,著力構建良種快速繁育創新高地,為(wei) 寧夏和全國提供優(you) 質奶牛。
“目前,項目已集成應用體(ti) 細胞克隆及活體(ti) 采卵—胚胎體(ti) 外生產(chan) —胚胎移植等技術,建成體(ti) 外胚胎生產(chan) 中心4個(ge) ,組建包含開放式奶牛核心群和青年母牛核心群的優(you) 質種質資源群各300頭,用青年母牛基因組選擇+活體(ti) 采卵—胚胎體(ti) 外生產(chan) 技術生產(chan) 優(you) 質體(ti) 外胚胎2991枚,培育優(you) 質後備種公牛10頭。”寧夏回族自治區反芻動物分子細胞育種重點實驗室主任、寧夏大學教授馬雲(yun) 介紹。
漫漫征程,這隻是一小步。按照科技廳項目規劃,整體(ti) 分三步走。
先是完善OPU-IVP技術體(ti) 係,推進試管奶牛工廠化生產(chan) ;再是采用體(ti) 細胞克隆技術,進一步遴選超高產(chan) 頂級牛;最後以此為(wei) 基礎,將幹細胞技術與(yu) 基因組檢測技術結合,實施實驗室育種。
“這是我們(men) 開辟的新賽道。”徐小濤如是說。
記者 王迎霞 通 訊 員 荀曉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