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新視角)
生育是家庭大事,也是國之大事。生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關(guan) 係千家萬(wan) 戶的切身利益,也關(guan) 係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優(you) 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ti) 係,降低生育、養(yang) 育、教育成本。”
伴隨著育兒(er) 方式從(cong) “粗放型”到“精細化”轉變,我國家庭生育行為(wei) 也經曆轉變。因此,需要主動適應和積極應對,關(guan) 注人口變遷帶來一係列經濟與(yu) 社會(hui) 效應,如勞動力規模和結構變化給經濟社會(hui) 、資源環境、科技進步等帶來的影響,對相關(guan) 政策與(yu) 製度安排作出前瞻性調整與(yu) 變化,降低生育、養(yang) 育、教育成本,積極建構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
關(guan) 於(yu) 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的政策,一般理解為(wei) 生育補貼、生育激勵等政策措施,即是對生育婦女和家庭給予經濟和社會(hui) 服務等方麵的補助和支持。為(wei) 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優(you) 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jue) 定》,大多數省(區、市)已經修訂人口與(yu) 計劃生育條例等相關(guan) 政策法規,通過構建生育友好的製度環境,提高適度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例如延長產(chan) 假、增加育兒(er) 假、發放生育津貼等舉(ju) 措陸續出台,推動形成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和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合力,邁出了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的重要一步。
按照經濟學的理性人假設,生育孩子若能得到好處,人們(men) 便會(hui) 選擇生育。但從(cong) 歐美國家實施的生育激勵政策結果來看,提高生育水平、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源於(yu) 人類的生育行為(wei) 是受到經濟、社會(hui) 與(yu) 文化製度等因素製約的複雜的社會(hui) 行動。費孝通在《生育製度》一書(shu) 中指出,人類生育區別於(yu) 動物生殖的本質之處在於(yu) ,生育是在婚姻家庭一套社會(hui) 文化製度下進行的。因此,生育行為(wei) 不隻是個(ge) 體(ti) 的選擇,而是受到家庭甚至社會(hui) 的影響。從(cong) 本質上看,一個(ge) 時期生育選擇狀況實際反映的是個(ge) 體(ti) 、家庭與(yu) 社會(hui) 的關(guan) 係,以及維係這一關(guan) 係的文化價(jia) 值觀念。
這啟示我們(men) ,優(you) 化新時期的人口發展戰略研究,深入研究人口發展問題的結構性和深層次原因,堅持標本兼治,方能有效構建起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
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降低生育成本,必須提高優(you) 生優(you) 育服務水平,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機製。例如,完善生育保險製度,探索由政府、用人單位、個(ge) 人等共同參與(yu) 的假期用工成本分擔機製。降低養(yang) 育成本,必須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ti) 係,構建生育友好的就業(ye) 環境。例如,用人單位可采取彈性上下班、居家辦公等工作方式,為(wei) 有接送子女上下學、照顧生病或居家子女等需求的職工提供工作便利。降低教育成本,必須加強優(you) 質教育資源供給,強化住房、稅收等支持措施。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還要在建立和諧的城鄉(xiang) 關(guan) 係上“做文章”。具體(ti) 而言,一方麵要避免過度城市化;另一方麵要加大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力度,大力發展小城鎮。
構建生育友好的社會(hui) 環境。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需要建設新型婚育文化,在全社會(hui) 樹立積極支持生育的價(jia) 值觀念。弘揚積極向上、共同奮鬥、夫妻平等、家庭和諧以及尊老愛幼等中國家庭倫(lun) 理和文化觀念,弘揚中華民族傳(chuan) 統美德,尊重生育的社會(hui) 價(jia) 值,鼓勵夫妻共擔育兒(er) 責任。
在現代化、城市化進程中,人口變遷是一個(ge) 長期趨勢。順應人民群眾(zhong) 期盼,滿足群眾(zhong) 多元化的生育需求,繼續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我們(men) 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贏得發展主動權,為(wei) 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為(wei)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hui) 學理論與(yu) 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陸益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