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車劇團” 唱起古老越調(藝近人和)
核心閱讀
“我們(men) 劇團一年有160多場惠民演出,開展近百場進校園活動。有戲演,有舞台,是演員們(men) 最高興(xing) 的事兒(er) !”
湖北老河口毗鄰河南,人們(men) 愛聽豫劇,演員們(men) 經常用板車拖著行頭樂(le) 器下鄉(xiang) 演出,深受鄉(xiang) 親(qin) 喜愛,因此被原文化部授予“板車劇團”榮譽稱號。
劇團從(cong) 主攻豫劇轉向振興(xing) 湖北越調這個(ge) 古老劇種。調子雖老,劇卻出新。劇團幾乎年年排新戲,年年獲大獎。劇作麵向生活,與(yu) 觀眾(zhong) 更加貼近。
演員走向鄉(xiang) 村,與(yu) 觀眾(zhong) 零距離。年輕人是劇團的“寶貝”,有絕活,有作品。年輕演員們(men) 還開起了直播,讓湖北越調受到更多年輕人的關(guan) 注和喜愛。
“鄉(xiang) 親(qin) 們(men) ,請問有誰知道,咱們(men) 老河口有什麽(me)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我知道!台上剛剛表演的湖北越調就是!”
春節期間,湖北省襄陽市老河口市袁衝(chong) 鄉(xiang) 夏詩荷雨村的廣場上,“袁衝(chong) 鄉(xiang) 民間文藝展演”吸引了十裏八鄉(xiang) 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300把椅子都不夠坐,山坡上、走道裏站滿了人。舞台上,白胡子老生甩起了帽翅,漂亮的旦角把水袖舞得眼花繚亂(luan) ,帥氣的武生隨著鑼鼓騰挪跳躍,惹得觀眾(zhong) 掌聲不斷。
這是老河口市湖北越調仙人花鼓戲藝術保護傳(chuan) 承中心帶來的節目“名劇串燒”。剛一結束,主持人便開始了“有獎競答”環節,獎品是年畫、春聯,觀眾(zhong) 熱情舉(ju) 手,一下子帶來了濃濃的“年味兒(er) ”。
“我們(men) 劇團一年有160多場惠民演出,開展近百場進校園活動。有戲演,有舞台,是演員們(men) 最高興(xing) 的事兒(er) !”團長王新民說。
老河口市湖北越調仙人花鼓戲藝術保護傳(chuan) 承中心的前身是老河口市豫劇團。老河口毗鄰河南,人們(men) 愛聽豫劇,演員們(men) 經常用板車拖著行頭樂(le) 器下鄉(xiang) 演出,深受鄉(xiang) 親(qin) 喜愛,因此被原文化部授予“板車劇團”榮譽稱號。
貼近生活,貼近百姓,戲曲才有生命力
一出小戲救活一個(ge) 劇團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yu) 劇團改製,加上娛樂(le) 方式的多元化,劇團一度陷入生存危機。直到2014年,一出小戲的成功,奇跡般地改變了劇團的命運。
“現在我宣布,榮獲優(you) 秀獎的是……”
“榮獲三等獎的是……”
“榮獲二等獎的是……”
主持人每宣布一次,全團演員就緊張一次,隨即又失望一次。當聽到二等獎獲獎者還不是自己時,劇團一名年輕演員忍不住“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這下子肯定啥獎也得不上了。”大家心裏都一樣慌,但還是小聲勸說:“快別哭了,好多人都看著我們(men) 呢!”這時,忽然聽到舞台上主持人大聲宣布:“一等獎獲得者,老河口市豫劇團《看孫孫》!”大夥(huo) 愣神半秒,終於(yu) 反應過來了,這下子不止一個(ge) 人哭了,大家都哭著笑著擁抱在一起。
回想起多年前的這一幕,王新民眼裏泛起了淚花。
劇團排這出戲太不易了。2014年,《看孫孫》榮獲第二屆湖北地方戲曲藝術節優(you) 秀劇目一等獎和表演一等獎。這是時隔20多年後,劇團排出的第一部新戲。臨(lin) 危受命的王新民想,一定要排一出戲,把人心攏起來。沒劇本,到處求;沒經費,自己湊;沒編曲,自己上。劇排好了,但是,“看著其他劇團漂亮的服裝、華麗(li) 的舞台,心裏越來越不自信,想著《看孫孫》最多能拿個(ge) 優(you) 秀獎,沒想到能拿一等獎!”王新民激動地說。
戲曲貼近生活才有生命力。這次獲獎給了王新民深刻的啟發。《看孫孫》是一出現代生活劇,講的是一對夫妻給孩子過“百日”,城裏姥姥和鄉(xiang) 下奶奶一起來“看孫孫”的故事。有錢的姥姥送來大紅包,受到熱情接待,鄉(xiang) 下奶奶給出自己辛苦積攢的500元卻被奚落羞辱。貼近生活的場景,激烈的戲劇衝(chong) 突引起了觀眾(zhong) 強烈共鳴。參加展演時,短短25分鍾的小戲,觀眾(zhong) 鼓掌11次。
斬獲大獎後,《看孫孫》回到襄陽,屢演不衰,場場爆滿。劇團也獲得了重視和支持,排新戲再也不愁經費了。特別是“文化惠民”等項目,優(you) 先安排給劇團,讓劇團幾乎天天有演出,劇團活了。
原來,一出好劇能救活一個(ge) 劇團!從(cong) 此之後,劇團每年都抓住社會(hui) 熱點,排演現代新劇。2020年,劇團根據老河口市16名水電工大年夜辭別家人援建武漢雷神山醫院的真實故事創作新劇《生死一票》,作品催人淚下,感人至深。隨後,劇團又創作新劇《良知作證》,講述了一位出租車司機誤傷(shang) 人後,在事故原因不明的情況下,不顧親(qin) 友反對,主動到公安機關(guan) 投案的故事,體(ti) 現出良知和擔當。2022年,《良知作證》榮獲湖北省第十一屆屈原文藝獎。
“我從(cong) 小就愛聽戲,這些年,劇團既演傳(chuan) 統折子戲,又排演了很多新戲,老戲新戲我都愛看,新戲還挺讓人受教育呢!”家住劇團附近的老戲迷餘(yu) 國英說。
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下去
古老越調重返舞台
說起豫劇,大家都知道。越調是啥,許多人都不清楚,老河口豫劇團為(wei) 啥改唱湖北越調呢?
“湖北越調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我們(men) 不傳(chuan) 承,就怕要失傳(chuan) 了。”王新民說。湖北越調俗稱大越調,約在清乾隆年間形成於(yu) 鄂豫邊界,既保留了古老“秦腔”的風格,又融合了本地的“襄陽腔”,主要流行於(yu) 襄陽穀城、老河口一帶,但後來會(hui) 唱的人越來越少。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2016年,老河口市豫劇團改名老河口市湖北越調仙人花鼓戲藝術保護傳(chuan) 承中心,扛起了振興(xing) 湖北越調的大旗。
“我的老家馬家崗是湖北越調的發源地。我從(cong) 8歲就開始唱越調。上世紀50年代,我們(men) 馬家崗的越調劇團也很紅火,後來慢慢沉寂了下來。真沒想到2016年,老河口這個(ge) 劇團專(zhuan) 程到我老家尋訪老藝人,學習(xi) 越調唱腔、配樂(le) ,讓越調重返舞台!”老河口市仙人渡鎮馬家崗村年過七旬的越調戲迷黃居光說。
傳(chuan) 承的是精華、是經典。春節前,劇團給鄉(xiang) 親(qin) 們(men) 帶來的《徐策跑城》《活捉三郎》《伐子都》等劇,都是傳(chuan) 統戲曲中的經典折子戲,改編為(wei) 湖北越調後,不僅(jin) 有了新的唱腔,還融入了越調特有的藝術表現方式,演起來更加熱鬧、好看。2021年,青年演員劉利敏獲得第十三屆湖北戲劇牡丹花獎。劉利敏說:“我本來學的是豫劇,當初劇團讓我們(men) 學越調,我還覺得有點難,雖然不同劇種之間表情、身法、動作等基本功有相通之處,但越調的唱腔、念白、發聲部位等還是和豫劇有很大差別。不過現在看來,還是值得的。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出彩。”
活態傳(chuan) 承也離不開創新。2017年,在編創幾部越調小戲的基礎上,劇團第一部原創越調大型現代戲《曾真的故事》隆重推出,並大獲成功。主人公曾真在丈夫見義(yi) 勇為(wei) 犧牲後,麵對中風的公公、失明的婆婆,麵對去與(yu) 留的激烈思想衝(chong) 突,最終選擇將公婆照顧妥當才考慮個(ge) 人未來。這也是越調第一次嚐試現代戲。此後,取材於(yu) 現實的湖北越調新劇《大愛無聲》《生死一票》《良知作證》等接連登台,通過每周一次的惠民演出、優(you) 秀劇目巡回展演,吸引了無數觀眾(zhong) 。湖北越調的路也越走越寬。
現在,劇團從(cong) 主攻豫劇轉向振興(xing) 湖北越調這個(ge) 古老劇種。調子雖老,劇卻出新。劇團幾乎年年排新戲,年年獲大獎。劇作麵向生活,與(yu) 觀眾(zhong) 更加貼近。演員走向鄉(xiang) 村,與(yu) 觀眾(zhong) 零距離。年輕演員們(men) 還開起了直播,讓湖北越調受到更多年輕人的關(guan) 注和喜愛。
演員平均年齡23歲,最小的才16歲
青年演員擔綱主角
“三千年古城牆放飛夢想,巨龍起彩虹跨春湧漢江。都市圈大發展蒸蒸日上,山河綠美畫卷還數襄陽。風雲(yun) 會(hui) 隆中對智慧點亮,齊踔厲共奮發再創輝煌!”旦角舒廣袖,武生翻筋鬥,萬(wan) 花叢(cong) 中,帥氣小生開嗓一唱,唱出了新年新氣象。春節前夕,劇團裏所有演員你方唱罷我登場,忙著排練各種節目。今年越調團不僅(jin) 參演了老河口市和襄陽市的春晚,還給湖北衛視春晚錄製了節目,大家都忙得不亦樂(le) 乎。但舞台上一個(ge) 個(ge) 年輕的臉龐上,全都彌漫著盈盈笑意。“我們(men) 最開心的就是有戲演!”“觀眾(zhong) 越多越高興(xing) !”演員們(men) 七嘴八舌地說。
卸了妝再看,這些演員竟比化妝時更年輕、更漂亮。“我們(men) 演員平均年齡23歲,最小的才16歲。”王新民自豪地說。
2014年排演《看孫孫》時,演員平均年齡52歲。20多歲的小媳婦是由52歲的演員鄭玉琴扮演的。當時,解決(jue) 演員老齡化問題,是劇團首要任務。2016年,王新民連跑7天,跑遍湖北、河南、河北、山東(dong) 四省數十個(ge) 藝校和劇團,招來了20多名年輕人。
年輕人一來,就被劇團當成了“寶貝”,老演員們(men) 自覺開展“傳(chuan) 幫帶”,把登台機會(hui) 都讓給了新人。劇團給年輕人的工資比團長還高,還四處聯係“名角”,讓青年演員“拜名師”一對一學習(xi) 。現在每個(ge) 青年演員都練就了一兩(liang) 門“絕活”。每當他們(men) 拿出看家本領,總能引來陣陣叫好。
2018年,曆時近一年的打磨編排,劇團原創大型革命現代戲《黃河絕唱》赴京演出,獲得成功。2019年,該劇又獲湖北省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ge) 一工程”獎,成為(wei) 當年的“爆款”劇目。初演時,該劇主角、《黃河大合唱》詞作者光未然的扮演者還是劇團從(cong) 外地請回的著名演員,但劇團派青年演員孫帥康跟班學習(xi) 。經過一招一式、一曲一調的認真學習(xi) 後,現在,25歲的孫帥康不僅(jin) 成了《黃河絕唱》的絕對主角,更成為(wei) 劇團的“當紅小生”,還是劇團業(ye) 務副團長。
“我就是被孫團長招回來的,孫團長說這裏年輕人機會(hui) 多。來了就發現,真是來對了!”劉利敏說。2018年,懷著7個(ge) 月身孕的劉利敏,憑借演出視頻就獲得了劇團首肯。來老河口後,劇團不僅(jin) 提供住房,還把夫妻倆(lia) 都錄取了。“現在我們(men) 團已經成就了5對夫妻,大家來了都不想走了。”劉利敏笑著說。劇團根據每個(ge) 年輕人的特點,都安排了擔當主角的劇目,讓青年演員個(ge) 個(ge) 有絕活,人人有作品。名劇出“名角”,名角也慢慢有了自己的“粉絲(si) 群”。大家排戲之餘(yu) ,還搞起了網上直播,粉絲(si) 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2022年,劇團又招募了6名年輕人。古老的劇種,正煥發著青春的光彩。(田豆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