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打著“納米”旗號的日用品,是智商稅嗎

發布時間:2023-02-10 10:21:00來源: 科技日報

  近日,記者在某電商平台上發現,納米霧化消毒器、納米枕頭、納米不粘鍋等“納米係”產(chan) 品銷量激增。一些商家宣稱,這些商品在製造過程中運用了納米技術,具有同類商品不具備的特點。

  那麽(me) ,什麽(me) 是納米技術?日常生活中,哪些商品運用到了納米技術?就此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yu) 化工學院院長、教授張加濤。

  1納米相當於(yu) 10個(ge) 氫原子排在一起的長度

  和米、分米、厘米等長度單位一樣,納米也是一種長度單位,隻不過它更小。1納米等於(yu) 1米的10億(yi) 分之一,大致相當於(yu) 10個(ge) 氫原子排列在一起的長度。

  為(wei) 什麽(me) 科學家們(men) 癡迷於(yu) 探索這樣的小尺度?

  張加濤告訴記者,這是因為(wei) 許多物質在納米尺度範圍會(hui) 出現很多新奇的物理、化學、生物學特性或醫學功能等。

  比如,金的熔點約為(wei) 1064攝氏度,但在1到2納米尺度下,它在室溫下就會(hui) 熔化。另外,一些金屬氧化物通常情況下沒有磁性,但在20納米尺度以下就會(hui) 表現出磁性。

  “這就叫納米尺寸效應。隨著尺度的變化,物質的屬性也會(hui) 發生改變。”張加濤補充道,一般認為(wei) ,三維空間內(nei) 尺寸小於(yu) 100納米的材料,就可被稱為(wei) 納米材料。而納米材料製備、加工和應用等相關(guan) 的工藝及方法,則被統稱為(wei) 納米技術。

  理性看待納米技術及相關(guan) 商品

  那麽(me) ,我們(men) 日常生活中見到的納米枕頭、納米不粘鍋等產(chan) 品,是否真的運用到了納米技術呢?

  生活中,人們(men) 最常見到的納米產(chan) 品,可能就是納米不粘鍋了,它利用了納米材料的表麵效應。

  表麵效應是納米材料的四大效應之一。它是指當固體(ti) 物質尺寸縮小到納米量級時,納米粒子的表麵原子數與(yu) 總原子數之比,隨納米粒徑的變小而急劇增大,進而導致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發生改變。利用這個(ge) 特性,科學家們(men) 可以製作出超疏水、超疏油材料,這些材料能夠被用於(yu) 不粘鍋製造。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men) 工作壓力的增加,頸椎疼痛成了困擾現代人的一大症狀。一些商家借機推出了納米枕頭,聲稱將含有多種珍稀微量元素的天然礦石加工到納米級別,並將它們(men) 與(yu) 其他織物一同紡織製成枕頭,使用該產(chan) 品可以緩解腦供血不足等不適。

  不過,事實果真如此嗎?

  “從(cong) 技術的角度講,這是可行的。”張加濤說,“但其是否發揮出廣告中宣稱的作用,則取決(jue) 於(yu) 納米材料在其中的數量和質量等多種因素。”

  張加濤總結道,納米技術不應該被神秘化。納米尺寸效應是一些材料到達一定小的尺度後固有的性質,並不是什麽(me) “玄學”。

  “消費者要理性地看待納米技術和這些宣稱運用了納米技術的商品。納米技術是以功能為(wei) 導向的,目的在於(yu) 利國利民。因此,商品好用才是王道。”張加濤表示。

  納米技術已走入尋常百姓家

  聽上去“高大上”的納米技術,其實早已出現在我們(men) 的生活中。

  張加濤介紹,很多緩釋膠囊就運用到了納米技術。這些膠囊裏的藥物被包裹在納米材料中,其進入人體(ti) 後可以緩慢釋放,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一些襯衣、領帶、洗衣機等也運用到了納米技術,如通過在其表麵塗上納米塗層就可以達到抗菌、自清潔的效果。

  除此之外,納米技術還被廣泛應用於(yu) 電子科技領域。比如,現在智能手機在重量不變、甚至減輕的情況下,實現了存儲(chu) 容量、電池續航能力的提升,這裏麵就有納米技術的功勞。

  “看似‘高高在上’的納米技術其實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張加濤總結道。(裴宸緯)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