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專家變“磚家”?把專家當個體來看吧
光明網評論員:這段時間,網上有關(guan) 專(zhuan) 家的話題很火,相關(guan) 的詞條頻上熱搜,如“年輕人為(wei) 何不愛聽專(zhuan) 家建議”“建議專(zhuan) 家不要再建議了”“媒體(ti) 評年輕人越來越反感專(zhuan) 家”,等等。
於(yu) 是有輿論建議,不要讓“磚家”辱沒了專(zhuan) 家。專(zhuan) 家中也有很多口碑上佳、專(zhuan) 業(ye) 出眾(zhong) 、頗具社會(hui) 信譽的,不能因為(wei) 對個(ge) 別“磚家”不滿,而對專(zhuan) 家群體(ti) 都產(chan) 生質疑。總之就是,專(zhuan) 家有靠譜也有不靠譜的,還是要區別對待。
其實,“專(zhuan) 家”也好、“磚家”也罷,都是個(ge) 集體(ti) 稱謂。對一個(ge) 集體(ti) 稱謂進行簡單的好壞是非評價(jia) ,都是不太可能的。隻要是一個(ge) 集體(ti) ,就一定會(hui) 分出層次,有人能列舉(ju) 一個(ge) 出眾(zhong) 的,那麽(me) 也能找到一個(ge) 平庸的;能找到一個(ge) 字字珠璣的,那麽(me) 也能找到一個(ge) 大放厥詞的。用任何一個(ge) 個(ge) 體(ti) 表現來給群體(ti) 貼標簽,一定會(hui) 有偏差。
對於(yu) 一個(ge) 集體(ti) ,其實沒必要附加過多褒義(yi) 或貶義(yi) 的價(jia) 值判斷,這是一份職業(ye) 和身份,不必然就有著更強的道德特征。而且專(zhuan) 家一定程度所麵臨(lin) 的信任危機,至少也在說明一個(ge) 簡單的道理:今天專(zhuan) 家這個(ge) 身份已經不必然會(hui) 形成知識權威,讀者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認知模式;與(yu) 此同時,作為(wei) 整體(ti) 的專(zhuan) 家標簽,也與(yu) 公共發聲的價(jia) 值不再劃等號。
“資深”“首席”“院長”“權威”雲(yun) 雲(yun) ,這些他人賦予或自行添加的榮銜,在公共輿論中已經沒有太大意義(yi) 。人們(men) 恐怕已經不會(hui) 對這些標簽產(chan) 生自發的敬畏,也有能力去辨別話語本身的邏輯與(yu) 真實,這就是今天輿論的基本生態。
所以,選擇公共發聲的專(zhuan) 家也不妨換個(ge) 思路,不要想著“我是專(zhuan) 家”,多想想“我是自己”。每一個(ge) 專(zhuan) 家其實都是個(ge) 體(ti) ,都是在為(wei) 自己的信譽負責。是不是什麽(me) 頭銜、身份未見得有那麽(me) 重要,讀者也未必認。讀者隻認那個(ge) 名字,是王某某還是李某某,人們(men) 能聽得出他們(men) 是不是和公眾(zhong) 在平等交流,是不是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是不是有著學者的公道與(yu) 良心。
人們(men) 應當把專(zhuan) 家當作個(ge) 體(ti) 來看待,對“專(zhuan) 家”這個(ge) 頭銜進行祛魅,這兩(liang) 個(ge) 字不必然自動獲得信譽。作為(wei) 公眾(zhong) 來說,也沒必要對“專(zhuan) 家發聲”“專(zhuan) 家建議”過多糾結,這不是“權威的專(zhuan) 家群體(ti) 得出的一致意見”,這不過是個(ge) 別人在公共平台發表觀點罷了。人們(men) 還是應當去看具體(ti) 的名字,是誰說了什麽(me) 話,這句話有沒有價(jia) 值。人們(men) 去識別每個(ge) 學者之間的不同,去識別具體(ti) 學者的真知灼見,這才是良性的公共交流生態。一個(ge) 集體(ti) 的標簽,沒必要為(wei) 個(ge) 人帶來加持;一個(ge) 大而無當、遊談無根的觀點,也沒必要讓集體(ti) 去背鍋。
細細梳理能發現,產(chan) 生爭(zheng) 議的專(zhuan) 家發言,大多集中在生活、生育、買(mai) 房、職場等領域,這些其實未必是專(zhuan) 業(ye) 領域,而是人們(men) 的日常。這和專(zhuan) 家討論α和γ射線、碳鏈和雜鏈聚合物之類的不同,這些普通公眾(zhong) 看不懂,也不感興(xing) 趣,這是專(zhuan) 業(ye) 研究,而不是公共發聲。所以,樂(le) 於(yu) 公共發聲的學者還是應當肯定的,他們(men) 願意介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參與(yu) 社會(hui) 討論。
隻不過,當介入民眾(zhong) 日常的時候,專(zhuan) 業(ye) 知識很多時候得讓位於(yu) 常識了,這拷問的其實是一位學者對公共心態、民眾(zhong) 生活的共情與(yu) 理解。專(zhuan) 業(ye) 與(yu) 否可能沒那麽(me) 重要,重要的是一些基本的人情事理。所以,每個(ge) 專(zhuan) 家發言之時還是要多想想,自己的聲譽與(yu) 社會(hui) 觀感,就係於(yu) 自己的言談舉(ju) 止之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