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發布時間:2023-02-15 10:27: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王 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內(nei) 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消費是內(nei) 需的重要組成部分。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內(nei) 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you) 化供給結構的關(guan) 鍵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要求,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近期印發的《擴大內(nei) 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擴大內(nei) 需戰略實施方案》,係統謀劃了全麵促進消費等一係列政策措施。這些安排部署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為(wei) 全麵促進消費恢複和高質量增長提供了指引。

  把握新趨勢新特征

  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ti) 上已經從(cong) “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近年來,在多方麵因素影響下,我國消費呈現出一係列新趨勢新特征。

  居民消費向發展型、品質型消費優(you) 化升級。雖然新冠疫情對消費形成衝(chong) 擊,導致居民消費結構短期出現波動,但總體(ti) 上看,居民消費向發展型、品質型消費優(you) 化升級的趨勢並未改變。恩格爾係數在短暫抬高後重回下降通道,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比逐步提高,2021年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為(wei) 44.2%。升級類消費需求持續釋放,在大宗商品消費和文化健康娛樂(le) 等服務消費領域,高品質、多樣化、多元化消費需求特征都更加明顯。

  新型消費蓬勃發展,帶動力日益增強。以網絡購物、“互聯網+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ye) 態新模式為(wei) 主要形式的新型消費持續增長,成為(wei) 帶動內(nei) 需擴大的新動能。我國連續多年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4.4%,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占網民整體(ti) 的80%。2022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3.7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4%。“互聯網+服務”等線上服務消費成為(wei) 消費恢複性增長的新空間,雲(yun) 旅遊、雲(yun) 看展等成為(wei) 休閑娛樂(le) 消費新時尚。新型消費發展帶來了新就業(ye) 形態蓬勃發展,成為(wei) 吸納就業(ye) 的重要渠道,牽引帶動了新型基礎設施、商貿流通設施網絡、智能化升級改造等領域投資快速增長。

  國貨消費興(xing) 起,綠色消費呈普及化發展態勢。消費者的國貨品牌消費意識明顯增強,中國製造、中國品牌和消費增長的協同水平持續提高。綠色消費理念推動綠色生活方式發展,吃穿住用行等領域分層次、多樣性綠色消費需求正在逐步形成。綠色商品在二三線及以下城市市場銷售增長較快,綠色消費下沉特征更趨明顯。

  促進消費高質量增長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yi) 。消費高質量增長不僅(jin) 體(ti) 現為(wei) 規模上的擴大,而且更加突出消費質量的提升和可持續發展,強調具有更高的增長效率。有研究顯示,到2035年,我國中等收入群體(ti) 將顯著擴大,規模將超過7億(yi) 人,這將有力推動消費擴容提質,支撐強大國內(nei) 市場持續發展。

  消費擴容提質尚存製約因素

  從(cong) 發展前景看,我國消費市場還將不斷成長壯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還將進一步增強。但同時也要看到,推動消費全麵恢複和高質量增長,仍麵臨(lin) 製約。

  一方麵,國內(nei) 有效供給能力不足,對更好滿足消費需求形成製約。近年來,國內(nei) 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有了顯著提升,但相對於(yu)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仍有一定差距,個(ge) 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新興(xing) 服務和中高端產(chan) 品供給還不能很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這些使部分消費意願難以轉化為(wei) 實際消費。供給體(ti) 係尚未與(yu) 需求體(ti) 係形成高效匹配關(guan) 係,這既有生產(chan) 主體(ti) 創新意識不足、響應需求不及時的原因,也有部分監管規範相對滯後、一些領域準入門檻較高等限製了新產(chan) 品、新服務和新消費模式發展的原因,這些都需得到有效解決(jue) 。

  另一方麵,消費安全性、及時性、便利性不足,對更好釋放消費潛力形成製約。當前,消費品質量標準不完善、國內(nei) 標準低於(yu) 國際標準的情況仍然存在,特別是旅遊、養(yang) 老、家政等服務領域的標準體(ti) 係需加快健全。產(chan) 品和服務質量監督管理製度、市場秩序監管製度等還不完善。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麵,維權難、難維權等問題在一些領域仍較突出。從(cong) 生產(chan) 到消費、供給到需求的“最先一公裏”“最後一公裏”問題依然存在。這些導致消費的安全性、及時性和便利性難以得到有效滿足,抑製了消費潛力釋放和消費者福利提升。

  此外,消費信心和消費意願還需要一段時間恢複。前期受疫情影響,消費信心和消費意願短期走弱。2022年,消費者信心指數和消費意願總體(ti) 上在低位徘徊。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you) 化,各地發放消費券等一係列促消費舉(ju) 措落地,我國消費市場迎來“開門紅”。關(guan) 於(yu) 2023年春節消費,有數據顯示,1月21日至26日,生活服務業(ye) 日均消費規模同比2019年春節增長66%,顯示出消費信心開始回升。但客觀地看,消費意願重新達到較高水平仍然需要一個(ge) 過程。

  消費高質量增長是主攻方向

  最終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全麵促進消費高質量增長是擴大內(nei) 需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麵向未來,應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著力推動。

  一是順應消費升級趨勢,統籌促進各領域消費提質。促進消費高質量增長,需根據不同領域消費的特點采取差異化措施。對吃穿住用行等傳(chuan) 統消費,應以提升品質和促進可持續增長為(wei) 重點,鞏固其主體(ti) 地位,及時調整優(you) 化政策;對文化、旅遊、養(yang) 老育幼、醫療健康、教育、體(ti) 育和家政等服務消費,要以更好適應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為(wei) 重點,擴大市場準入,深化改革,促進政策銜接;對新型消費,要以鼓勵創新與(yu) 拓展空間為(wei) 重點,支持線上線下商品消費融合發展,促進共享經濟發展,培育“互聯網+服務”新模式;對綠色低碳消費,要以發展綠色低碳消費市場、倡導節約集約綠色生活方式為(wei) 重點,促進消費可持續發展。

  二是提高供給質量,促進消費需求更好實現。有效供給能力的提升是消費需求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礎,需加快補齊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短板,著力提升國內(nei) 有效供給能力。要加快健全產(chan) 品和服務標準體(ti) 係,促進提高供給質量,在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強製性國家標準體(ti) 係、推進實施消費品國內(nei) 外標準接軌工程等方麵切實發力。要積極適應國貨消費迅速發展的趨勢,深入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支持中國品牌更好發展,加快建設品牌強國。同時進一步健全鼓勵發展新產(chan) 品的相關(guan) 製度和政策,有效發揮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的積極作用。

  三是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加快完善促進消費的體(ti) 製機製。應以釋放服務消費潛力為(wei) 重點,建議對可以依靠市場充分競爭(zheng) 提升供給質量的服務消費領域,取消準入限製。要推進文教科衛體(ti) 等領域事業(ye) 單位改革,激發提供多層次、多樣化服務的活力;建立健全適應消費新業(ye) 態新模式發展特點的監管機製,促進新型消費健康可持續發展;著力營造安心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完善多元化消費維權機製,強化重點商品和服務領域價(jia) 格監管;等等。

  四是厚植消費發展潛力,健全促進居民消費能力持續提升的體(ti) 製機製。居民消費能力的持續提升是增強消費發展後勁的基本保障。要按照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總體(ti) 要求,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堅持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製度體(ti) 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製度。加大稅收、社會(hui) 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規範財富積累機製,促進居民消費能力持續提升和消費需求持續升級。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