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響科技強農集結號
又是一年春來到,人勤春早農(nong) 事忙。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是新世紀以來,中央連續出台的第20個(ge) 指導“三農(nong) ”工作的一號文件,再次表明黨(dang) 中央加強“三農(nong) ”工作的鮮明態度,發出重農(nong) 強農(nong) 的強烈信號。值得關(guan) 注的是,文件在九個(ge) 部分中將“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和裝備支撐”單列,加以強調。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應如何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和裝備支撐?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農(nong) 業(ye) 領域相關(guan) 專(zhuan) 家。
突破創新推進種業(ye) 跨越式發展
文件指出,深入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
“抓好種業(ye) 創新,以創新為(wei) 突破推進種業(ye) 跨越發展,要針對我國缺口較大的玉米、大豆、種豬等農(nong) 產(chan) 品進行重點攻堅。”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業(ye) 經濟與(yu) 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牛坤玉說,首先要強化企業(ye) 在生物育種產(chan) 業(ye) 化中的主體(ti) 地位,鼓勵企業(ye) 開展生物育種科技創新,特別是加強玉米、大豆、畜禽種源的科研力度,引導和培育創新型種業(ye) 龍頭企業(ye) 。
“更要完善配套製度體(ti) 係建設,加快相關(guan) 法規的修訂實施,健全從(cong) 種植生產(chan) 到產(chan) 品銷售加工的生物育種產(chan) 業(ye) 化的配套製度體(ti) 係。目前,科研項目實施機製與(yu) 育種長周期特點不適應,一個(ge) 植物品種的育成需要8到10年的時間,而現在的科研項目一般以5年為(wei) 一周期,短時間內(nei) 很難有創新成果產(chan) 出,這種‘一刀切’的科研立項不利於(yu) 種業(ye) 發展。”牛坤玉說,還要出台符合育種長周期特點、適合種業(ye) 發展的支持政策,加快大豆高產(chan) 高油高蛋白品種選育,生豬、奶牛等品種關(guan) 鍵性能趕上國際先進水平,一些品種選育要實現零的突破,打好種業(ye) 翻身仗。
加快先進農(nong) 機進軍(jun) 生產(chan) 一線
文件提出,加快先進農(nong) 機研發推廣。
“今年的一號文件提到支持北鬥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係統集成應用,這是北鬥係統首次進入中央一號文件。”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機作業(ye) 監測與(yu) 大數據應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信電學院教授吳才聰說,最近幾年,我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機械化全麵提升,以北鬥、5G等信息技術為(wei) 支撐的智能農(nong) 機裝備進軍(jun) 生產(chan) 一線,截至2022年底,農(nong) 業(ye) 已累計應用北鬥設備近120萬(wan) 台/套。
如何加快北鬥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係統集成應用?吳才聰建議,麵向廣大農(nong) 區完善北鬥地基增強係統與(yu) 星基增強係統,實現北鬥高精度應用全覆蓋;全麵支持北鬥輔助駕駛係統前裝應用和少人化智能農(nong) 機研發與(yu) 推廣,提高農(nong) 機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構建基於(yu) 北鬥的國家農(nong) 機作業(ye) 根數據,實現“一部終端、兩(liang) 路傳(chuan) 輸、省際交換、全麵應用”,形成有中國特色的農(nong) 機生產(chan) 、管理與(yu) 服務體(ti) 係,發揮大數據的科學與(yu) 應用價(jia) 值,促進農(nong) 機全生命周期監管、購機與(yu) 作業(ye) 補貼核算、社會(hui) 化服務調度與(yu) 結算、燃油排放監測和農(nong) 村貸款保險盡調等應用發展。
加強培育農(nong) 業(ye) 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文件指出,推進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
“農(nong) 業(ye) 既是我國重要的溫室氣體(ti) 排放源,又是巨大的碳匯係統,在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有效供給的前提下,按照‘雙碳’目標要求,高質量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必然要求發展綠色循環低碳農(nong) 業(ye)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業(ye) 經濟與(yu) 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劉靜說。
劉靜建議,加強農(nong) 業(ye) 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培育,大力發展以綠色低碳生態循環為(wei) 增長點的農(nong) 業(ye) 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推進種養(yang) 加銷一體(ti) 、農(nong) 林牧漁結合、一二三產(chan) 業(ye) 聯動發展的現代複合型綠色循環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深度融合,帶動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以綠色金融、龍頭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積極構建農(nong) 業(ye) 綠色供應鏈,推行全程綠色低碳標準化生產(chan) ,探索低碳農(nong) 產(chan) 品、節能農(nong) 產(chan) 品的認證、標識和管理,引導農(nong) 業(ye) 企業(ye) 、經營主體(ti) 強化減排固碳技術應用。打造一批農(nong) 業(ye) 綠色低碳產(chan) 品品牌,建立健全農(nong) 產(chan) 品碳足跡追溯體(ti) 係,拓展供給方式和供給渠道,不斷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長動能。(馬愛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