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些事,幫孩子擺脫開學焦慮
隨著寒假結束,中小學生陸續開學。但林先生卻對自己的孩子有些擔心。今年初三的小林出現了緊張、焦慮、煩躁等負麵情緒,對“返校上學”產(chan) 生了劇烈的厭惡。林先生隻好尋求心理專(zhuan) 家的幫助,對小林的負麵情緒進行調節和紓解。
小林這種現象在一些媒體(ti) 報道中,被概括為(wei) “返校憂鬱症”,即想到開學後複雜的人際關(guan) 係和繁重的學業(ye) ,孩子產(chan) 生焦慮、恐懼、抑鬱的情緒,對返校存在心理陰影。正值開學季,一些孩子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返校憂鬱症”。
如何判斷“返校憂鬱症”的嚴(yan) 重性?家長們(men) 又該如何應對?近日,為(wei) 了幫助孩子們(men) 更加健康、安全、順利地適應開學生活,科技日報記者就相關(guan) 問題采訪了專(zhuan) 家。
青春期更易出現“返校憂鬱症”
“‘返校憂鬱症’或‘開學焦慮症’,是對孩子們(men) 在開學時間節點附近出現焦慮、抑鬱等負麵情緒現象的一種通俗說法。”中日友好醫院心理門診副主任心理師王彥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cong) 一個(ge) 比較輕鬆的狀態進入一個(ge) 比較緊張的狀態,孩子們(men) 或多或少都會(hui) 存在一定的焦慮和抑鬱情緒。”
王彥玲告訴記者,孩子在開學這段時間出現焦慮和抑鬱情緒是很正常的,不用過度緊張,擔心他們(men) 患了焦慮症或抑鬱症。“在心理學專(zhuan) 業(ye) 研究、心理谘詢或臨(lin) 床診斷中,對焦慮症、抑鬱症的確診有嚴(yan) 格要求,例如,焦慮必須持續半年以上才可能是焦慮症。同時,焦慮和抑鬱也有比較明顯的區分:焦慮多表現為(wei) 緊張、煩躁、失眠、容易發脾氣、頭疼或惡心,而抑鬱則以情緒低落為(wei) 主,表現為(wei) 情緒低沉、心情不好、比較悲觀、失去做事情的動力。不過,焦慮和抑鬱這兩(liang) 者常常伴發出現。”王彥玲介紹。
根據多年觀察和經驗,王彥玲表示,大部分孩子的返校焦慮、抑鬱情緒都比較輕,但性格較內(nei) 向或處於(yu) 青春期,特別是13—14歲年齡段的孩子,容易出現較重的焦慮情緒。
這和北京體(ti) 育大學心理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孫美榮的感受不謀而合。在她看來,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返校憂鬱症”並不嚴(yan) 重,而小學高年級和初高中學生,特別是麵臨(lin) 升學壓力的學生,會(hui) 出現較嚴(yan) 重的“返校憂鬱症”。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抑鬱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升高,小學階段的抑鬱檢出率為(wei) 一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鬱的檢出率約為(wei) 1.9%—3.3%,初中階段的抑鬱檢出率約為(wei) 三成,重度抑鬱的檢出率為(wei) 7.6%—8.6%,高中階段的抑鬱檢出率接近四成,其中重度抑鬱的檢出率為(wei) 10.9%—12.5%。
“青春期孩子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鬱情緒,可能是因為(wei) 他們(men) 麵臨(lin) 著更大的學業(ye) 壓力和更複雜的人際關(guan) 係。”學之郎青春期積極心理訓練中心創始人倪誌勇說,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矛盾和衝(chong) 突,也容易成為(wei) “返校憂鬱症”的“導火索”。
“返校憂鬱症”會(hui) 有這些表現
“返校憂鬱症”具體(ti) 有哪些表現,家長該如何判斷其嚴(yan) 重性?
“如果在開學前後,孩子出現情緒低落、心煩意亂(luan) 、容易發脾氣、覺得疲勞、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或者有頭痛、胃痛等身體(ti) 不適,那家長可能需要關(guan) 注一下孩子是否有‘返校憂鬱症’了。”王彥玲說。
倪誌勇認為(wei) ,家長應關(guan) 注孩子生活作息、行為(wei) 習(xi) 慣兩(liang) 個(ge) 方麵。如果孩子生活作息開始不規律,經常晚睡、電子遊戲成癮程度較高,頻繁出現皺眉、悶悶不樂(le) 、抱怨“不想上學”等行為(wei) ,那麽(me) 很可能出現了“返校憂鬱症”。他特別指出,如果上述現象持續半年或以上,孩子可能長期焦慮、抑鬱情緒未得到紓解,此時,家長需要高度重視孩子心理健康問題。
他提醒家長注意:“對有些孩子而言,‘返校憂鬱症’可能隻是表象。他可能一直有潛在的焦慮或者抑鬱情緒,隻不過因為(wei) 返校這一時間節點將其暴露出來。”
倪誌勇認為(wei) 很多家長需要改變觀念。“很多家長錯誤地定性了孩子的行為(wei) ,認為(wei) 孩子出現抱怨、焦慮、抑鬱等負麵情緒是‘吃不得苦’‘太矯情’。家長需要更多地理解孩子,焦慮和抑鬱就像心靈的‘發燒感冒’,不能諱疾忌醫,而早期抑鬱、焦慮是很容易解決(jue) 的。”
但在關(guan) 注和重視的同時,家長也不能自亂(luan) 陣腳。
“據我觀察,不少家長比孩子還焦慮。”孫美榮告訴記者,由於(yu) 孩子的作業(ye) 需要家長監督或幫助完成,開學前後,家長的焦慮也是一個(ge) 普遍的現象。
專(zhuan) 家們(men) 建議,家長應該以身作則,不要向孩子傳(chuan) 遞焦慮情緒,在和孩子溝通過程中出現矛盾的時候,要讓自己先平靜下來,讓孩子放鬆、完整地表達,多鼓勵孩子並引導其以積極的態度麵對開學季。
多種方式幫助孩子盡快調整適應
對於(yu) 避免“返校憂鬱症”,平穩順利地適應開學生活,專(zhuan) 家們(men) 提供了多項建議。
調整作息是專(zhuan) 家們(men) 給出的第一個(ge) 重要建議。“讓孩子早睡早起,盡快適應上學的作息。”孫美榮表示。
其次,適當營造學習(xi) 氛圍。比如,家長可以給孩子購買(mai) 一些文具和書(shu) 籍,每天和孩子一起收拾書(shu) 包,一起討論帶什麽(me) 東(dong) 西去學校,在這些問題上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性。同時,還可以鼓勵孩子對學習(xi) 內(nei) 容做複習(xi) 或預習(xi) ,引導孩子逐漸進入學習(xi) 狀態。
此外,多和孩子進行溝通。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用更加正麵、積極的態度思考返校生活。比如,今天和同學們(men) 聊了什麽(me) 有趣的事或又學到了哪些新知識,鼓勵孩子和同齡人交流,關(guan) 心孩子的人際交往,定期了解孩子的感受。專(zhuan) 家提示,在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要避免出現“大口號”“嚴(yan) 要求”,多肯定孩子的進步,在安排學習(xi) 任務時要更加具體(ti) 可行,如堅持每天做5道算術題來提高算術能力。
同時,學校教師也能對孩子起到幫助作用。例如,在開學後1—2周不安排過多的學習(xi) 內(nei) 容,給學生留一些適應時間。
專(zhuan) 家還提醒,開學後,孩子反饋“白天暈乎乎的”,出現大腦不清醒、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也很正常,一般2周左右會(hui) 好轉。此時,可以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鼓勵他做自己感興(xing) 趣的事,如聽音樂(le) 、運動等,避免孩子處於(yu) 焦慮狀態。
(實習(xi) 記者 孫 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