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高中生上台“反嗆”,學校需反思的更多

發布時間:2023-02-21 10:13: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城下秋

  “他眼睛裏麵隻有錢……我們(men) 學習(xi) 是為(wei) 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shu) !”2月18日下午,合肥師範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陳某在安徽省廬江中學進行感恩主題演講時,被學生拿走話筒當場反駁。相關(guan) 視頻流出以後,引發網絡爭(zheng) 議。很多人認為(wei) ,學生敢於(yu) 糾正演講老師錯誤觀點,值得嘉許;但也有人認為(wei) ,學生上台奪走話筒,有不尊重演講者、破壞講座秩序的嫌疑。

  目前,有關(guan) 部門的調查仍在進行中。據媒體(ti) 報道,演講教師已被學校要求停課在家反省。他承認自己在講話中有對性別、國籍與(yu) 族群采用了“調侃的說法”。顯然,演講內(nei) 容存在的問題,不隻是“讀書(shu) 是為(wei) 了賺錢”這個(ge) 爭(zheng) 議性的結論,其中更加讓學生難以接受的,還在於(yu) 某些低俗、有悖社會(hui) 倫(lun) 理與(yu) 公序的“調侃”。

  根據合肥師範學院介紹,陳某曾在多家教育類機構兼職,還是多所學校的顧問。事後媒體(ti) 對其采訪時,其本人也表示,“多年來在全省教育係統已經做過1000多場講座了”。換言之,陳某頻繁到教育一線麵對學生演講。照理說,擁有豐(feng) 富演講實踐經驗的他,不應該在最基本的價(jia) 值觀問題上“翻車”。故而,我們(men) 不能斷定陳某是否在過去演講時也發表過類似不正當言論,還是僅(jin) 因為(wei) 這次即興(xing) 發揮過多,偶發性“失言”。但無論如何,既然陳某在麵向學生演講時公開發表了錯誤言論,就要為(wei) 其產(chan) 生的影響承擔責任。隨著調查的深入,在輿論關(guan) 注和社會(hui) 監督之下,相信有關(guan) 部門會(hui) 給出一個(ge) 公正的處理意見。

  人們(men) 還需要直麵的另一個(ge) 問題是:學生上台當場糾正演講者的做法“妥不妥”?或者說,為(wei) 什麽(me) 問題發展到讓一個(ge) 學生上台“反嗆”,才真正得到了重視?

  從(cong) 結果上看,學生表達“為(wei) 中華之崛起而讀書(shu) ”的價(jia) 值觀無疑值得肯定,這也是他事後並沒有受到任何追究的主要原因。但是,發表正確觀點與(yu) 發表觀點的方法要分開來看,結果正義(yi) 與(yu) 程序正義(yi) 都需要堅持。事情發酵以後,也有不少人認為(wei) 學生的姿態破壞了“好好說話”的氛圍,做了一件有點逾越學生身份的事。

  但進一步追問,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演講,在演講者滔滔不絕的情境下,要及時糾正錯誤言論,學生有更好的選擇嗎?除了上台“反嗆”,與(yu) 演講者話語權並不平等的學生,本來應該有怎樣的機會(hui) ?

  開學時邀請專(zhuan) 家等進中學進行勵誌演講,是很多學校的習(xi) 慣性操作。但是,不管在什麽(me) 環節,組織學校都有責任對演講內(nei) 容進行把關(guan) 和幹預。不能因為(wei) 演講者“有名氣”“經驗豐(feng) 富”,或者過去有良好合作,就放鬆對演講內(nei) 容的要求。校方比學生的感知要敏銳得多,更有資格糾正演講內(nei) 容中的錯誤觀點。不管是因為(wei) “抹不開麵子”,還是因為(wei) 現場沒有教師發現問題,最終導致學生無法忍受,衝(chong) 上台“反嗆”,學校需要反思的更多。

  再進一步討論,教師不是“完人”,當教師發表錯誤觀點、傳(chuan) 授錯誤知識,學生應該如何糾正,不僅(jin) 需要寬鬆的環境,還需要建立雙方共同遵循的製度程序。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學生當然可以就價(jia) 值觀、知識內(nei) 容與(yu) 教師(也包括本文討論的演講者)進行商榷,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yu) 學生在知識、經驗方麵的欠缺,很多對教師的質疑批評並不公允,可能會(hui) 是偏見、誤讀。如果允許學生隨時隨地“反嗆”教師,教育就可能陷於(yu) 低效,教育者應有的尊嚴(yan) 也難以保證。這就要求作為(wei) 組織者的校方精心設計流程,既保證演講者的權威,也創造平等的討論氛圍。比如,在演講後的提問交流環節允許學生提出不同意見;在演講中途,允許學生舉(ju) 手示意,在征得允許的情況下有序發言;現場同時聆聽講座的教師,也可以扮演好搜集學生意見的角色,及時溝通問題,幹預不恰當的內(nei) 容。無論如何,學生上台“反嗆”演講者,並不是一幕理想的教學圖景。(城下秋)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