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海關協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光明日報記者 劉 茜 陳建強
日前,一批單晶矽片自天津口岸進口,並順利運往北京。
這批單晶矽片的進口商是中芯京城集成電路製造(北京)有限公司。當天下午1點,這批貨物到達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的海關(guan) 監管倉(cang) 庫,麻煩的是,矽片是超高潔淨度產(chan) 品,貨物包裝有兩(liang) 層,內(nei) 層為(wei) 真空薄膜、外層為(wei) 鋁箔,內(nei) 外層之間充氮氣實現正壓保護,如果接受海關(guan) 查驗,可能導致灰塵汙染、產(chan) 品受損。
京津兩(liang) 地海關(guan) 迅速響應,按照真空包裝等高新技術貨物一體(ti) 化布控查驗模式,對該企業(ye) 轉目的地海關(guan) 實施檢查的申請進行綜合風險評估,第一時間將天津口岸的查驗作業(ye) 遷移至目的地北京海關(guan) 。下午5點,天津海關(guan) 收到消息,允許這批貨值260餘(yu) 萬(wan) 元的單晶矽片由北京亦莊海關(guan) 派員下廠至無塵超淨車間實施現場查驗。
跨關(guan) 區的查驗協作模式,是京津冀地區海關(guan) 間業(ye) 務協同的一個(ge) 縮影。京津冀地區高新技術企業(ye) 集聚,產(chan) 業(ye) 密集。在實施口岸查驗過程中,和中芯京城公司類似,很多企業(ye) 進口的高精密度設備儀(yi) 器和加工產(chan) 品對開拆環境要求高,而口岸一線現場環境難以滿足檢查要求。京津冀三地海關(guan) 創新開展特殊貨物跨直屬海關(guan) 的一體(ti) 化檢查作業(ye) 模式,實現進出口貨物應查盡查、快查快放,加速貨物跨關(guan) 區流轉,對真空包裝集成電路、平板製造等精密儀(yi) 器設備,和低溫疫苗、胰島素等不宜在口岸開拆檢查的特殊貨物,根據企業(ye) 需求適時調整到北京、河北等目的地海關(guan) 進行檢查,強化進出境口岸、申報地及目的地海關(guan) 間聯係配合,保障“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確保貨物快速驗放。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走過的第9個(ge) 年頭。9年來,京津冀三地海關(guan) 著力通關(guan) 監管業(ye) 務協同,不斷釋放改革紅利,持續優(you) 化口岸營商環境。2022年,京津冀地區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5萬(wan) 億(yi) 元關(guan) 口,在2021年高速增長26.4%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增長,高於(yu) 全國外貿增速6個(ge) 百分點,四個(ge) 季度同比增速均保持兩(liang) 位數以上,進出口規模持續擴大。
天津是京津冀地區的海上門戶。為(wei) 了讓創新措施更好服務京津冀外貿企業(ye) ,天津海關(guan) 和北京、河北兩(liang) 地海關(guan) 深化協作,保障京津冀區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循環暢通,完善和優(you) 化協同保障機製和支持措施,不斷擴大一體(ti) 化檢查、兩(liang) 段準入等創新模式應用規模。
與(yu) 此同時,天津海運口岸首創的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和出口貨物抵港直裝業(ye) 務模式也已規模化應用,正在京津冀地區聯合推廣。目前,在天津港開展集裝箱進出口業(ye) 務的京冀兩(liang) 地企業(ye) 中,已有六成企業(ye) 參與(yu) 船邊直提改革,船邊直提集裝箱量占北京市、河北省企業(ye) 自天津口岸進口總量的23%。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