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守正創新 重現大師風采

發布時間:2023-02-22 10:40: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自從(cong) 我隨大王東(dong) 征西戰,受風霜與(yu) 勞碌年複年年。恨隻恨無道秦把生靈塗炭……”這段1951年由梅蘭(lan) 芳、劉連榮先生在天津中國大戲院演出的珍貴實況錄音,修複後於(yu) 近日首次公開,讓觀眾(zhong) 一覽往昔京劇大師的風采。

  這一幕出現在係列創新節目《遇見當年》中。

  2月15日,為(wei) 紀念京劇經典《霸王別姬》首演101周年,《遇見當年》與(yu) 觀眾(zhong) 見麵。節目用微電影的形式,演繹大師台前幕後的點滴故事,通過梅蘭(lan) 芳演出前的遭遇以及《霸王別姬》的舞台演出,立體(ti) 詮釋了梅蘭(lan) 芳敢於(yu) “蓄須明誌”的愛國情懷。節目邀請到諸多名家共同演繹。其中京劇《霸王別姬》片段由京劇表演藝術家李長春與(yu) 梅派再傳(chuan) 弟子張馨月聯袂出演;青年演員劉錚飾演梅蘭(lan) 芳,人藝“老戲骨”李光複飾演玉七爺,戲曲教育家鈕鏢客串出演;甚至片中扮演趕包、衣箱師傅的演員,都是劇團的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者。在有限的鏡頭中,藝術家們(men) 將深厚的表演功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創排過程中,節目先後進行多次研討,聘請鈕鏢、王誌怡、李玉芙、張永和、盧子明、劉耀春、範梅強等專(zhuan) 家把關(guan) ,保證劇中細節的嚴(yan) 謹和準確,在符合史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處理。

  為(wei) 了讓觀眾(zhong) 更好地“遇見”當年,節目組在細節上頗下功夫。拍攝場地選擇在當時的“京師第一會(hui) 館”——安徽會(hui) 館,2006年這裏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保存有完整傳(chuan) 統戲曲舞台製式的古戲台;拍攝的舞台後方幕布是梅蘭(lan) 芳創立的承華社使用過的,風格古樸,雍容典雅;片中在後台特別出鏡的“帔”,則是梅蘭(lan) 芳當年穿戴過的服裝。

  戲曲文化博大精深,傳(chuan) 承發展是關(guan) 鍵。以現代科技“盤活”珍貴的戲曲錄音資料,用“音配像”等現代手段將珍貴的戲曲音頻資料視頻化呈現,搶救、傳(chuan) 播和振興(xing) 戲曲文化瑰寶是當代戲曲人共同的願望。

  《遇見當年》把珍貴的影音資料與(yu) 文物文獻相結合,經由名家演繹,讓京劇之美得到全新角度的記錄和呈現。有著近30年戲曲節目製作經驗的節目導演錢皓認為(wei) ,《遇見當年》是一次戲曲節目的新嚐試、新突破。他希望可以用這樣的新表達吸引一批新受眾(zhong) ,讓他們(men) 了解並喜歡上戲曲。“守”文化傳(chuan) 統之“正”,“創”戲曲前行之“新”,通過“遇見當年”,藝術可以穿越時空,讓悠遠的韻味傳(chuan) 承古今。(黃敬惟)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