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作業熔斷”不是減負的萬能鑰匙
【光明時評】
作者:儲(chu) 朝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據媒體(ti) 近日報道,某校給家長的通知中,要求學生晚上超過9點就停止做作業(ye) ,未完成的也不用補做。“作業(ye) 熔斷”很快登上熱門話題榜,並引發熱議。其實,作業(ye) “熔斷機製”並非新事物,在此前多地教育行政部門發給學校的通知中都有所提及。每一次“露麵”,也都引發不小爭(zheng) 論。
各方爭(zheng) 論的焦點主要在兩(liang) 點。一方麵,幾乎所有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完成作業(ye) ,既然現在學校要求9點後就不能、也不用做作業(ye) 了,那麽(me) 家長們(men) 不得不在晚上9點前讓自己和孩子放下手頭的其他事,先主要完成作業(ye) ,其結果是打亂(luan) 了正常的生活節奏,如戶外活動的減少等,不利於(yu) 孩子正常發育。另一方麵,一些地方為(wei) 保障學生充足睡眠而推行作業(ye) “熔斷機製”,但家長在發現孩子學業(ye) 落後後不再淡定,或無法繼續施行“熔斷”,甚至變本加厲增加孩子作業(ye) ,反而背離“熔斷”機製的初衷。
還有一點是,對於(yu) 正常情況下能在晚上9點前完成作業(ye) 的孩子,不需要或用不上“熔斷機製”,而這一時間點完不成作業(ye) 的,事實上是學習(xi) 困難較多的孩子,包括在學習(xi) 態度、方法、習(xi) 慣等方麵存在問題的孩子,不排除他們(men) 利用這一機製故意拖延、逃避作業(ye) 。對於(yu) 這類學生來說,定時就意味著減效,與(yu) “雙減”提質增效的要求構成衝(chong) 突。
按照一些學校的說法,推行這一措施主要是期望老師提高課堂效率,精選課後作業(ye) 。但事實上,學生作業(ye) 完成的時間早晚是由師生雙方共同決(jue) 定的,僅(jin) 僅(jin) 要求學生晚上9點後不做作業(ye) ,是否就真能對教師發揮約束作用呢?況且,不同學生完成作業(ye) 的速度不同,若以班上完成作業(ye) 時間最晚的學生為(wei) 準,必然有多數學生麵臨(lin) 作業(ye) 量不足的問題,所涉影響更大。顯然,晚上9點後無條件停止作業(ye) 的舉(ju) 措,對於(yu) 學生和家長來說可謂功能歧異、有利有弊。如何落實該機製,需要因人而異,而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很難把準把好尺度,可操作性較低。
簡而言之,規定學生幾點以後不能做作業(ye) ,本質上不能解決(jue) “減負”的根本問題。剛性要求晚上9點停做作業(ye) 的“熔斷機製”,隻是治標之策。而要真正減輕學生的學業(ye) 負擔,關(guan) 鍵還是要建立多元評價(jia) 體(ti) 係,賦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jia) 權,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實現學校均衡發展、提質增效,讓學生、教師在教學當中獲得更大的自主性。
對經努力仍然不能完成家庭作業(ye) 的學生,學生和家長都有權自願選擇、決(jue) 定何時不再做作業(ye) ;而對全體(ti) 學生做統一要求,從(cong) 教育思想和理念上來看,它不再是基於(yu) 孩子差異化實際的要求,而可能是懶惰的“一刀切”。每個(ge) 人生活都不會(hui) 是程序化的,孩子也不例外。正因為(wei) 孩子作業(ye) 完不成的原因是複雜的,更需要根據實際狀況和因果關(guan) 係選擇應對措施。
作業(ye) “熔斷機製”不能不顧條件地使用,也不是解決(jue) 減負問題的萬(wan) 能鑰匙或免責符。一些學校基於(yu) 家長對孩子的努力程度、做作業(ye) 的狀態、作業(ye) 量等因素的充分研判,由家長提出“作業(ye) 熔斷”的實際方案,或是更切合實際的選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