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各部門持續推進“減證便民”行動——優化審批 助力發展
“真是太方便了!”前不久,在吉林省遼源市政務大廳市場監管服務窗口,辦理營業(ye) 執照的高女士說,工作人員不僅(jin) 幫她審核了開辦企業(ye) 的相關(guan) 手續資料,還協調稅務、公安等部門,為(wei) 其辦理了發票申領、免費刻製公章等業(ye) 務。
近年來,遼源市著力推進13個(ge) 審批部門的業(ye) 務整合,實行“一網通辦”“一窗受理”,全市72個(ge) 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時限平均壓縮42.3%。
這是各地各部門持續推進“減證便民”行動的一個(ge) 縮影。如今,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製全麵推行,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辦、網上辦、掌上辦”,行政審批更高效,企業(ye) 群眾(zhong) 辦事更便捷,營商環境不斷優(you) 化,市場活力和社會(hui) 創造力不斷迸發。
從(cong) “證明”到“承諾”
材料減少了
貴州省貴定縣新巴鎮居民姚興(xing) 恒,長期以養(yang) 牛為(wei) 生,為(wei) 了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決(jue) 心辦個(ge) 養(yang) 牛場。養(yang) 牛場營業(ye) 執照該怎麽(me) 申請?審批速度會(hui) 不會(hui) 沒那麽(me) 快?姚興(xing) 恒一開始有些犯嘀咕。
他來到貴定縣市場監管局辦證窗口谘詢,工作人員的回複讓他喜出望外,“您注冊(ce) 的是個(ge) 人獨資企業(ye) ,隻需提供身份證和經營場所證明。”
可是沒過幾分鍾,姚興(xing) 恒又皺起了眉頭:“經營場所就是我自己家的房子,有房產(chan) 手續。但是,我家離縣城太遠了,來一趟不容易。”
了解情況後,注冊(ce) 登記窗口負責人蔡華隨即提出了解決(jue) 方案:“隻需按要求作出承諾,確保經營場所真實存在、地址無誤、房產(chan) 證明合法有效,並在承諾書(shu) 上簽字,就不需要提供其他材料了。”
蔡華所說的解決(jue) 方案,其實就是“證明事項告知承諾製”。以往,設立企業(ye) 在辦理營業(ye) 執照時,應當向登記機關(guan) 提交企業(ye) 住所證明。為(wei) 提升登記注冊(ce) 便利化,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積極探索創新,選取提交使用頻次較高、獲取難度較大的證明事項實行告知承諾製。
問題迎刃而解,營業(ye) 執照說辦就辦。提交申請、承諾書(shu) 簽名、審核打印……在工作人員的指引和幫助下,不到1小時,姚興(xing) 恒就拿到了營業(ye) 執照。
如今,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製已經全麵推行。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全麵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製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堅持問題導向、高效便民、協同推進、風險可控的基本原則,以行政機關(guan) 清楚告知、企業(ye) 和群眾(zhong) 誠信守諾為(wei) 重點,推動形成標準公開、規則公平、預期明確、各負其責、信用監管的治理模式。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已經取消多項證明事項,一係列與(yu) 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密切相關(guan) 的事項,都不用再提交‘證明’,而是通過簽署‘書(shu) 麵承諾’即可辦理,群眾(zhong) 和企業(ye) 辦事創業(ye) 更方便了。”司法部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負責人說。
從(cong) “多證”到“一證”
流程簡化了
“流程簡單,效率高,真是省心又省力。”不久前,在江蘇省宜興(xing) 市高塍鎮行政審批服務大廳,某美容店店主曹女士領取到一張行業(ye) 綜合許可證。
為(wei) 提高服務效率、優(you) 化營商環境,當地積極優(you) 化行業(ye) 準入業(ye) 務,推動“一業(ye) 一證”模塊與(yu) 政務服務一體(ti) 化平台對接,將一個(ge) 行業(ye) 準入涉及的多張許可證整合為(wei) 一張行業(ye) 綜合許可證,隻蓋一枚“行政審批專(zhuan) 用章”,並且在綜合許可證上設置了一個(ge) 二維碼,消費者、監管部門可掃碼查看多個(ge) 許可事項信息,切實做到“一證經營、一碼亮證、全市通用”。
曹女士用4個(ge) “減”形容改革創新前後的變化——“減材料、減時間、減環節、減跑動”。她說:“以前開美容店,需要辦理多個(ge) 許可,比如營業(ye) 執照、公共場所衛生許可、店招店牌審批等。‘一業(ye) 一證’改革後,隻需跑一個(ge) 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就可完成相關(guan) 事項審批,領取一張行業(ye) 綜合許可證即可。”
企業(ye) 隻需一張證,就可開門營業(ye)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持續深化“一業(ye) 一證”改革,審批內(nei) 容高度歸並,優(you) 化服務舉(ju) 措,企業(ye) 的申請材料大幅減少,營商環境越來越好。
去年11月,上海浦東(dong) 新區繼單個(ge) 行業(ye) 探索“一業(ye) 一證”改革之後,在跨行業(ye) 準入領域再出新招——率先試點“文體(ti) 旅一證通”,將民宿、遊泳、書(shu) 店、攀岩、畫廊等31個(ge) 文化、體(ti) 育和旅遊全領域審批事項融合為(wei) 一個(ge) 準入項目,多證合一,頒發一張“文體(ti) 旅一證通”。
通過改革,審批時間縮短了。經營主體(ti) 在浦東(dong) 文體(ti) 旅行業(ye) 全領域內(nei) 經營範圍不設限,準入門檻不受限。以前審批單個(ge) 事項,各需要平均7個(ge) 工作日的審批期,一家企業(ye) 如果要經營3個(ge) 不同的業(ye) 態,整個(ge) 流程走下來起碼需要21個(ge) 工作日,現在可以一次申請、告知即辦、當場出證。
與(yu) 此同時,提交材料減少了。原先一個(ge) 事項需要十幾份材料,如開設多個(ge) 事項,還要重複提交。現在31個(ge) 事項合一,隻要一張營業(ye) 執照和承諾書(shu) 就可以。
在上海運營著5個(ge) 長租公寓項目的新金橋廣場實業(ye) 公司,打算把戶外新潮運動融合在一起發展,打造戶外潮流體(ti) 育和旅遊結合的基地。公司總經理李昌忠說:“‘文體(ti) 旅一證通’改革取消了準入流程門檻,為(wei) 企業(ye) 節省了大量時間成本,也為(wei) 企業(ye) 多元業(ye) 態發展打開了新的空間。”
從(cong) “來回跑”到“就地辦”
效率提高了
“公司投資方是一家香港企業(ye) ,在江蘇泰州的項目著急落地,但是需要提交投資主體(ti) 資格公證、認證文件。如果現在回香港辦理,時間很緊張,有沒有解決(jue) 辦法?”江蘇省泰州市某科技公司負責人到泰州市市場監管局窗口反映困難、尋求幫助。
工作人員檢索信息了解到,公司投資方去年在江蘇省鹽城市新注冊(ce) 了一家外商投資企業(ye) ,當時已向鹽城市市場監管局提交過相關(guan) 主體(ti) 資格公證、認證文件,並且文件仍在有效期內(nei) 。
針對這一情況,依據江蘇、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市場監管部門聯合製定的《關(guan) 於(yu) 簡化登記材料開展外國投資者主體(ti) 資格證明文件互認的試點辦法》,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告訴企業(ye) 負責人:“可以通過‘三省一市’香港特別行政區主體(ti) 資格證明文件互認的方式辦理登記。”
最終,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公司負責人先是前往鹽城市市場監管局打印了證明文件,接著辦理了鹽城、泰州地區的文件互認。在此基礎上,再上網提交相關(guan) 申請材料。僅(jin) 用2個(ge) 多小時,公司負責人就拿到了項目營業(ye) 執照。
近年來,信息化建設賦能助推政務服務提質增速,通過信息共享,打破了行政區劃和地理邊界的分割,打破了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實現“一網通辦、異地可辦、就近辦理”。
段立述,湖南省武岡(gang) 市人,居住在四川省眉山市,是一名貨車司機,前段時間想轉行從(cong) 事網約車工作。他和朋友一起來到眉山市交通運輸局政務服務窗口谘詢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的辦事流程,一開始他還擔心“三年內(nei) 無重大以上交通責任事故記錄”證明材料需要到戶籍地開具。工作人員告知他,現在數據共享了,不用回老家就能辦成證了。
近年來,眉山市交通運輸局深入開展“減證便民”行動,著力推進部門之間、市州之間、省市之間數據聯通共享,其中依托於(yu) 省交通運輸廳與(yu) 省公安廳之間的駕駛人員許可審批信息對接,以“四川交通運輸網上審批服務係統”作為(wei) 信息交互載體(ti) ,“三年內(nei) 無重大以上交通責任事故記錄”等證明已全部采用網上自動核查方式。
根據指引,段立述提供了身份信息,填寫(xie) 了相關(guan) 申請表格,工作人員現場審查受理。第二天,段立述就參加了道路旅客運輸從(cong) 業(ye) 人員資格考試,成績合格,很快就拿到了從(cong) 業(ye) 資格證件。段立述說:“眉山距離老家有1000多公裏的路程,開車來回的路費就需要幾千元,還耽誤時間。現在不用自己拿著違章查詢函,再千裏迢迢跑回戶籍地交警部門開證明材料了,隻需如實提交身份信息、作出說明,就免去了來回跑路的費用和時間成本,真是太方便了!”
“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zhong) 少跑腿。”司法部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負責人說,下一步,各地各部門將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相互配合,破除信息數據壁壘,加強社會(hui) 誠信體(ti) 係建設,形成數據通、係統通、業(ye) 務通的政務服務協同聯動機製,切實以更加便捷、優(you) 質的政務服務助力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記者 魏哲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