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醫院免去100多元,50年後他們帶來10萬元“報恩”

發布時間:2023-02-23 09:45: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50年前,福建省龍岩地區第一醫院醫護人員救治了他們(men) 的母親(qin) ,減免了醫療費;50年後,他們(men) 帶著10萬(wan) 元找到當時的醫院“報恩”;如今,他們(men) 把錢捐贈給慈善機構,用於(yu) 幫扶家庭條件困難的醫學生,讓這份大愛繼續傳(chuan) 遞下去……

  這是一場跨越50年的“大愛”接力。

  50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讓他們(men) 險些成為(wei) “沒媽的孩子”。在福建省龍岩地區第一醫院醫護人員的大愛之下,母親(qin) 痊愈,醫療費減免,他們(men) 感念於(yu) 心;

  50年後,為(wei) 了完成母親(qin) 的遺願,他們(men) 帶著10萬(wan) 元找到當時的醫院“報恩”,讓在場的醫護人員動容不已,也讓網民感慨“這是一場雙向奔赴的溫暖”;

  如今,這筆錢有了更大的價(jia) 值:捐贈給慈善機構,用於(yu) 幫扶家庭條件困難的醫學生,讓這段醫患大愛故事繼續傳(chuan) 遞下去……

  50年前的“種子”

  “50年前,我們(men) 的媽媽被你們(men) 救回了一條命。今天,我們(men) 是替已經去世的媽媽來感謝當年恩人的。”

  今年正月初七的早上,福建龍岩市第一醫院總會(hui) 計師鍾雲(yun) 峰的辦公室裏,來了兩(liang) 位五六十歲的客人——盧先生和他的二哥。

  隻見盧先生打開了一個(ge) 隨身帶來的袋子,裏麵整整齊齊地碼放著現金,一共有10萬(wan) 元,在場的醫院工作人員都嚇了一跳,趕忙擺手表示婉拒。

  這時,盧先生娓娓道出一段塵封50年的往事。

  上世紀70年代初,盧先生40來歲的母親(qin) 在永定(現為(wei) 龍岩市永定區)老家勞動時,不小心被一根生鏽的鐵釘紮破了腳底。本以為(wei) 沒多大事,可沒過多久就出現了嚴(yan) 重的破傷(shang) 風反應。當時醫療條件不如現在,普通的破傷(shang) 風都可能致命。盧先生的父親(qin) 趕忙把母親(qin) 送到鄉(xiang) 鎮衛生院,被告知情況危重,有生命危險,需要立即轉院到龍岩地區醫院(現在的龍岩市第一醫院)搶救。

  當時,盧先生一家隻有父親(qin) 一個(ge) “頂梁柱”,3個(ge) 哥哥姐姐剛成年,盧先生才七八歲,還有兩(liang) 個(ge) 年幼的妹妹,家境十分貧寒。母親(qin) 入院後,龍岩地區第一醫院給予了精心治療,一段時間後,母親(qin) 轉危為(wei) 安。

  然而,當看到400多元的醫療費用賬單時,一家人的喜悅又被犯愁取代了。當時,全家八口人僅(jin) 靠父親(qin) 一人微薄的工分收入,根本無力負擔這筆醫療費。盧先生的父親(qin) 借遍了親(qin) 戚,也隻籌集了200元。

  這時,醫院了解到盧先生一家的情況,讓他的父親(qin) 找生產(chan) 隊開了一張家庭條件困難的證明,就把剩下的醫療費都減免了,並在出院的時候用救護車將盧先生的母親(qin) 送回了家。

  對此,盧先生的兩(liang) 個(ge) 哥哥實在過意不去,主動提出自己正好學過木工,可以到醫院幫忙修理壞了的木質病床和家具,折算成工錢來償(chang) 還欠醫院的錢。“兩(liang) 個(ge) 哥哥在醫院做了1個(ge) 月左右的木工,抵了幾十元,還欠醫院100來元。”盧先生回憶道。

  後來,醫院的外科護士長吳少華找到兄弟倆(lia) 說:“你們(men) 家裏還有弟弟妹妹需要照顧,別再做了,趕緊回家給父母分擔些事情吧。”

  盧先生動情地說:“醫院的恩情,我們(men) 一家人記了大半輩子。30多年來,母親(qin) 一直叮嚀我們(men) ,她的命是醫院給的。2003年,70多歲的母親(qin) 離開人世,是醫院讓我們(men) 多享受了30年與(yu) 媽媽在一起的幸福日子。”

  “報恩”心願終於(yu) 實現

  盧先生的心裏早就種下了“報恩”的念頭。

  母親(qin) 住院的時候,盧先生尚年幼,當時的記憶早已模糊,但自打那時起,母親(qin) 就反複跟孩子們(men) 念叨這件事。

  很快,兄弟姐妹陸續長大成家,為(wei) 各自的生活奔忙。隨著年齡和閱曆的增加,盧先生心中“報恩”的意願越發強烈。

  今年春節,盧先生的二哥回到家鄉(xiang) ,兩(liang) 家人團聚一堂,其樂(le) 融融。在濃濃的過年氛圍裏,兄弟倆(lia) 談到過去的苦日子和如今兒(er) 孫滿堂、越來越幸福的生活,不禁感慨萬(wan) 分。這時候,盧先生提出,我們(men) 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更不能忘記50年前救了媽媽的龍岩市第一醫院。

  “雖然醫院在當時已經給我們(men) 減免了費用,但我們(men) 一直欠醫院一個(ge) 當麵表達的謝意。更重要的是,我們(men) 一直都想找到當年參與(yu) 救治並對我們(men) 十分照顧的吳少華護士長,當麵表達感激。”盧先生說。

  兄弟倆(lia) 商量之後,認為(wei) 他們(men) 欠醫院的100多元,在當年相當於(yu) 一個(ge) 普通人一年的收入,如今大家生活好了,多拿些錢是應該的。於(yu) 是,兄弟倆(lia) 決(jue) 定拿出10萬(wan) 元錢,捐給醫院。

  聽完盧先生的講述,龍岩市第一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陳開紅感動之餘(yu) ,明確提出:“當時,醫院已經減免你們(men) 母親(qin) 的醫療費了。這對醫院來說,隻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你們(men) 兄弟倆(lia) 把這件事惦記了50年,作為(wei) 醫院和醫務人員,我們(men) 已經非常感動和感激了。你們(men) 的情誼,醫院全體(ti) 醫務人員收下了,這10萬(wan) 元,我們(men) 堅決(jue) 不能收。”

  盧先生和二哥反複表示,這筆錢是代表一家人,特別是已經去世的母親(qin) 來“還願”的,無論如何一定要捐出來,他們(men) 一家人才會(hui) 心安。

  最後,陳開紅提出,龍岩市第一醫院從(cong) 這10萬(wan) 元中,象征性地收取999.99元,寓意患者家屬和醫院的情誼“天長地久”。剩下的錢,由醫院協助盧先生和當地慈善機構對接,捐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兄弟倆(lia) 一聽,高興(xing) 地答應了。經現場討論,盧先生決(jue) 定,將剩下的9萬(wan) 多元捐獻給龍岩市慈善總會(hui) ,用定向捐贈的方式,資助在龍岩第一醫院實習(xi) 的家庭條件困難的醫學生。盧先生還表示,今後如果自己還有能力,會(hui) 繼續往這個(ge) 慈善項目中捐贈。

  為(wei) 了完成盧先生一家人的另一個(ge) 願望——當麵感謝吳少華護士長,龍岩市第一醫院立即多方聯係。由於(yu) 年代久遠,幾經輾轉了解到,吳少華在上世紀90年代已申請調回老家福建漳浦縣醫院工作。於(yu) 是,盧先生在元宵節前又專(zhuan) 程前往漳浦縣,見到了當年的“恩人”。

  “當年護士長才30多歲,如今她已經88歲了,臥床多年,記憶力衰退嚴(yan) 重,已經記不得當年的事情了。”回憶起和吳少華護士長見麵的場景時,盧先生的眼眶濕潤了:“我緊緊地握著她的手,一遍遍地喊她,‘護士長,當年的患者家屬來感謝您了’,還在她的耳邊告訴她,她的一個(ge) 善舉(ju) ,成就了我們(men) 這些年的幸福生活。”

  “雖然吳護士長年事已高,但我們(men) 終於(yu) 實現了50年來的一個(ge) 心願,這件事總算沒有變成一個(ge) 遺憾。”盧先生很欣慰。

  讓大愛繼續傳(chuan) 遞

  鍾雲(yun) 峰說,當醫院工作人員提出,要和盧先生兄弟倆(lia) 合影紀念時,他連連擺手:“不要做宣傳(chuan) ,也不要公開我的信息,我們(men) 這麽(me) 做,絕對不是為(wei) 了任何名利和噱頭,我們(men) 隻是完成自己多年的心願而已。”

  聯係采訪時,盧先生一開始也婉拒了。“之所以報道您的善舉(ju) ,不是為(wei) 了宣傳(chuan) 您,而是為(wei) 了讓更多人受到感染,從(cong) 而能夠善待周圍的人。”記者解釋來意後,盧先生才接受了采訪。

  這段跨越50年的“報恩故事”,經過醫院公眾(zhong) 號等渠道公開後,不少網民感動之餘(yu) ,紛紛留言:

  “一場雙向奔赴的溫暖。”

  “患者一家一定是善良的、懂得感恩的,並且有著良好的家風傳(chuan) 承。這種發自內(nei) 心的感恩和信任尤其珍貴。醫院早已經免去了他們(men) 母親(qin) 的醫療費,他們(men) 還將這件事一直掛在心上50年,這是多麽(me) 淳樸真摯的情感啊!”

  “當下,醫療資源發展還不均衡、不充分,醫患之間還不能夠做到時時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我們(men) 更需要這樣的故事來滌蕩人心。”

  ……

  記者了解到,多年來,龍岩市第一醫院一直延續當年的做法,對一些經濟確實特別困難的患者,通過各種方式為(wei) 他們(men) 申請減免醫療費。“來了醫院,對醫護人員而言,都是一視同仁的病人,隻有病情的嚴(yan) 重與(yu) 否,沒有家庭條件的好壞。”陳開紅說。

  “這件事在醫院職工中引起了很大反響。不少醫護人員說,自己的職業(ye) 自豪感被激發出來了。這樣的故事,激勵我們(men) 繼續保持對患者的大愛精神。”陳開紅告訴記者。

  目前,盧先生已經和慈善機構對接好,即將正式定向捐贈善款,用於(yu) 資助家庭條件困難的醫學生。

  “未來頒發每一筆捐助時,我們(men) 希望都能將這段延續50年的感人故事講給受助者聽。50年前,醫院救死扶傷(shang) ,種下了一顆種子。50年後,這顆種子已經生根發芽。”陳開紅說。 (記者陳弘毅)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