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內涵發展 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步伐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蘇州大學】
作者:張曉宏,係蘇州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校長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為(wei)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蘇州大學把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作為(wei) 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堅持人才自主培養(yang) 、人才引領驅動、科技自立自強,努力為(wei) 地方高校服務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戰略提供實踐樣本。
明確人才自主培養(yang) 戰略地位,構建引領未來的拔尖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
蘇州大學牢記“國之大者”,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wei) 根本任務,堅持係統性思維,多措並舉(ju) 加快構建育人新體(ti) 係,把人才培養(yang) 同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戰略、社會(hui) 發展需求緊密聯係起來,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學校激勵學生堅定共產(chan) 主義(yi) 的理想信念,把個(ge) 人理想追求融入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之中,努力成為(wei) 各領域拔尖創新人才。
堅持以本為(wei) 本,加快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學校全力推進一流本科建設和“未來精英計劃”,積極實施一流本科專(zhuan) 業(ye) 、一流教學團隊建設優(you) 先投入政策,整合全校資源優(you) 化通專(zhuan) 融合的課程體(ti) 係,構建以學生發展為(wei) 中心的教學新形態。同時,不斷推動微專(zhuan) 業(ye) 、書(shu) 院、國家特色化示範性軟件學院建設,積極探索融合發展育人模式。
堅持以研為(wei) 峰,打造卓越而有靈魂的研究生教育。學校以入選全國博士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為(wei) 契機,持續深化研究生招生、培養(yang) 和學位授予各環節改革,深化本碩博一體(ti) 化培養(yang) ,打造多樣化與(yu) 專(zhuan) 業(ye) 化、前沿性與(yu) 應用性相結合的研究生課程體(ti) 係,實施人才培養(yang) 長周期評價(jia) ,提升研究生培養(yang) 質量,自主培養(yang) 的8位博士研究生已成長為(wei) 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堅持創新為(wei) 要,著力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學校成立“雙創學院”,加強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完善創新創業(ye) 教育支持係統,將科學前沿和創新訓練融入教學,打通“創意—創新—創業(ye) ”鏈條,在人才成長全過程培養(yang) 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確立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地位,匯聚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高端人才隊伍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培養(yang) 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
蘇州大學一如既往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準確把握學校人才工作在新時代所處的曆史方位,根據新形勢新要求製定人才強校方案,培優(you) 育強用好人才“第一資源”,優(you) 化人才發展生態,讓人才真正集聚、成長、作用於(yu) “雙一流”建設,培養(yang) 了一支英才輩出、成果卓著的高層次人才隊伍。
“百木成林”,布局為(wei) 先。學校聚焦高精尖缺,圍繞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升級關(guan) 鍵領域進行係統人才布局,與(yu) 蘇州合力打造“人到蘇州必有為(wei) 、才來蘇大大可為(wei) ”的引才品牌,拓展選才視野,優(you) 化引才結構,整合校地資源吸引人才,加速匯聚世界一流創新團隊。
“萬(wan) 木撐天”,評價(jia) 為(wei) 重。學校完善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體(ti) 製機製,實施“鑄魂潤心”強師行動計劃,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湧現出了一批“四有”好老師和“大先生”,一批團隊獲“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先進集體(ti) ”等榮譽,一位教授獲全球最大教育獎項“一丹獎”。學校堅定推進破“五唯”,修訂高層次人才計劃實施辦法和職稱製度相關(guan) 文件,以長遠眼光發現和培養(yang) 更多戰略科學家,讓更多人才大顯身手。
強化科技自立自強戰略地位,著力營造科創集群一體(ti) 化創新生態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wei) 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堅決(jue) 打贏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蘇州大學牢記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曆史責任,不斷優(you) 化學科建設生態,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ti) 製機製,建設一體(ti) 化創新生態鏈,充分發揮研究型大學基礎研究主力軍(jun) 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
把舵定向穩馭舟,打造科創集群首要在學科布局。學校統籌學科發展方向,麵向國際學術前沿建高峰學科,對接國家戰略布局建新興(xing) 學科,立足地方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建特色學科,探索科技“無人區”建前沿學科。統籌學科發展戰略,在布局上做好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快學科創新資源與(yu) 區域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有效對接。材料科學與(yu) 工程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16個(ge) 學科進入全球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前1%,2個(ge) 穩居前1‰。
接續奮鬥立潮頭,科技自立自強很重要的一點在於(yu) 體(ti) 係創新。學校著眼科技創新範式變革,堅持有組織的科研和自由探索雙輪驅動,強化國家和區域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在“從(cong) 0到1再到10”的原始創新突破和解決(jue) 關(guan) 鍵領域“卡脖子”問題上有所作為(wei) 。學校強化一體(ti) 化創新鏈建設,建設由基礎到高技術、到工程化、再到產(chan) 業(ye) 應用的一體(ti) 化縱向創新鏈和橫向交叉鏈,產(chan) 出更多的原創性、引領性成果。學校建成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等14個(ge) 國家級科創平台,近五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600餘(yu) 項,參與(yu) 多項國家重大攻關(guan) 任務。
黨(dang) 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藍圖。蘇州大學將勇擔曆史使命、搶抓時代機遇,向更高目標看齊、朝更高定位進發,深化內(nei) 涵發展,加快全麵建設成為(wei) 國內(nei) 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步伐,奮力譜寫(xie) “雙一流”建設蘇大新篇章,為(wei) 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截至2022年底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總裏程超600萬公裏(新數據 新看點)
-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公益崗兜底 脫貧戶增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①)
- 搶抓機遇,推動治蜀興川取得新進展(經濟大省勇挑大梁⑥)
- 強信心·開新局|強產業 補短板 惠民生——河北石家莊高質量發展新觀察
- 【高質量發展看中國|粵企會客廳】創新、綠色 這家鋼鐵企業邁向高質量
- 去年全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麵積6.3萬平方公裏
- 繼續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激勵引導作用
- “老基地”如何再創佳績?——重慶新能源車銷量“開門紅”觀察
- 奮進的春天|保供穩價接續發力 釋放經濟回穩向好積極信號
- 近年來,各地紛紛推出人才發展新政策——人才引進,留住還要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