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麵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人才如何“向農而行”
光明日報記者 晉浩天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靠人才、人才培養(yang) 靠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guan) 於(yu) 做好2023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大力發展麵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職業(ye) 教育,深化產(chan) 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藍圖已繪就,但真正做好“麵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職業(ye) 教育”,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人才不願紮根農(nong) 村的“離農(nong) ”傾(qing) 向,成為(wei) 製約農(nong) 業(ye) 職業(ye) 教育發展及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主要瓶頸之一。
廣大鄉(xiang) 村如何招得來、留得住、用得好青年人才?人才“離農(nong) ”問題究竟該如何破解?
1.學農(nong) 與(yu) “離農(nong) ”現象並存
“很多同學畢業(ye) 後都不吃農(nong) 業(ye) 這碗飯。”周霞去年從(cong) 一所涉農(nong) 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現在卻從(cong) 事著與(yu) 農(nong) 業(ye) 毫無關(guan) 聯的銷售工作。在她看來,“學農(nong) 業(ye) 的大多都不會(hui) ,也不願意種莊稼、當農(nong) 民”。
“為(wei) 什麽(me) ?”記者問。
“回到農(nong) 村多苦呀,收入也少。”周霞說,現在年輕人的就業(ye) 機會(hui) 更多,擇業(ye) 麵更大,“就像同學所說,我好不容易從(cong) 農(nong) 村考進了城裏,當然不肯輕易再回去”。
北京農(nong) 業(ye) 職業(ye) 學院院長範雙喜在調研中同樣發現了這一問題。他介紹,全國職業(ye) 院校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nong) 村,全國1.23萬(wan) 所職業(ye) 院校開設的1300餘(yu) 個(ge) 專(zhuan) 業(ye) 和12萬(wan) 餘(yu) 個(ge) 專(zhuan) 業(ye) 點,基本覆蓋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各個(ge) 領域。相較於(yu) 普通高校學生,涉農(nong) 職業(ye) 院校或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更應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力量,然而這一群體(ti) “離農(nong) ”現象仍較為(wei) 突出。“盡管涉農(nong) 院校有培養(yang) 能力,但學生選擇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的人數不多,即使在國家優(you) 惠政策吸引下學習(xi) 了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但很多又通過轉專(zhuan) 業(ye) 、升學等方式離開,畢業(ye) 後也大多不願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工作。農(nong) 業(ye) 後繼者培養(yang) 乏力,難以滿足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需求。”
國家開放大學中職教學部副教授朱佳萍亦有同感。她認為(wei) ,由於(yu) 基層工作環境艱苦、薪資水平偏低、職業(ye) 上升通道不暢,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選擇本行業(ye) 的意願不高,大部分學生最終到不了建設鄉(xiang) 村的“主戰場”。
“學農(nong) 與(yu) ‘離農(nong) ’現象並存。”嘉興(xing) 職業(ye) 技術學院鄉(xiang) 村振興(xing) 學院院長盧曉慧分析,由於(yu) 招生困難,涉農(nong) 職業(ye) 學校數量與(yu) 招生規模逐年萎縮,學校迫於(yu) 生存,或升格,或合並,或撤銷、停辦農(nong) 科專(zhuan) 業(ye) ,農(nong) 學特色淡化。數據顯示,全國各級各類農(nong) 業(ye) 院校較10年前減少了300多所,且呈下降趨勢。“即便是升格或合並的學校,很多也麵臨(lin) 農(nong) 業(ye) 學科體(ti) 係被分割、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地位邊緣化、投入不足、實訓基地建設滯後、人才培養(yang) 與(yu) 產(chan) 業(ye) 結合不緊密等問題。”
“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農(nong) 村基層整體(ti) 工作生活環境與(yu) 城市相比有較大差距。同時,一些涉農(nong) 崗位的招聘有學曆‘門檻’而無專(zhuan) 業(ye) 設定,導致涉農(nong) 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不具備競爭(zheng) 力,影響他們(men) 到基層一線就業(ye) 的積極性。”朱佳萍指出。
2.“學農(nong) 要吃很多苦,但前景廣闊”
學農(nong) 真如學生預想那樣沒有前途嗎?浙江省桐鄉(xiang) 市濮院大聖果蔬農(nong) 場主周萍萍卻認為(wei) 恰恰相反。
45歲的她,在上職校前便已經種植了多年葡萄,“都是靠經驗種植、管理、銷售。後來,我漸漸感到力不從(cong) 心,難以解決(jue) 生產(chan) 中經常會(hui) 碰到的技術難題,如品種和種植方法更新、新技術應用、肥水管理等。”於(yu) 是,2019年國家出台高職擴招政策後,她抱著對知識和技術的渴望,馬上報考了嘉興(xing) 職業(ye) 技術學院園藝技術專(zhuan) 業(ye) 。“三年時間,我不僅(jin) 引進了葡萄新品種,用上了物聯網技術、水肥一體(ti) 化設備等,也學到了農(nong) 場科學管理的知識和方法。如今,我種植的‘陽光玫瑰’連續三年獲得嘉興(xing) 市葡萄擂台賽金獎。”
“學農(nong) 、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工作,的確要吃很多苦,但前景也真的廣闊。”在北京昌平職業(ye) 學校的學習(xi) ,讓周鐵噸學會(hui) 種植蝴蝶蘭(lan) 。現在他已在山東(dong) 菏澤老家蓋了12個(ge) 棚,年景好時,一年能賺六七十萬(wan) 元。“村裏十來個(ge) 人在我棚裏種蝴蝶蘭(lan) ,不用出村就能掙錢。我還挺自豪的,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這樣的感受有數據佐證:《202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ye) 報告》顯示,在工作三年以後,學習(xi) 農(nong) 業(ye) 類的高職畢業(ye) 生月收入優(you) 勢更明顯,月收入可達6292元,相較於(yu) 畢業(ye) 半年後月收入3603元,漲幅可達74.6%,排名高職專(zhuan) 業(ye) 類第五名。
“事實上,農(nong) 村廣大的市場和發展潛力為(wei) 各類畢業(ye) 生提供了充足的創業(ye) 機會(hui) 和廣闊的發展舞台。”在範雙喜看來,相比文化水平低、能力較弱的農(nong) 村本地勞動力群體(ti) ,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知識、高技能人群有著更加廣闊的施展空間,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非常需要的人才:“他們(men) 懂科學栽培方法、數字化運營手段,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行業(ye) 有前途、有後勁,是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的先行者。長期紮根耕耘,許多畢業(ye) 生都能成為(wei) 龍頭企業(ye) 、農(nong)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技術骨幹,能工巧匠等。”
3.營造適宜環境 實施“定崗定編”
“職教不進村,鄉(xiang) 村難振興(xing) 。但發展麵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職業(ye) 教育是一個(ge) 係統工程,需多管齊下、綜合施策。”江蘇農(nong) 林職業(ye) 技術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簡祖平呼籲,優(you) 先營造留住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的人居環境。“我們(men) 應改變先生產(chan) 後生活的理念,創造足以媲美城市的基本生活、娛樂(le) 、鍛煉等諸多方麵條件。建議國家從(cong) 涉農(nong) 建設項目中拿出相應比例資金,按照中心城市標準規劃、建設高標準的人居環境。在農(nong) 業(ye) 主產(chan) 區的鄉(xiang) 鎮集中地,規劃高水平民宅,鼓勵年輕務農(nong) 者集中居住,吸引有誌向的年輕人回去,解決(jue) 留得住、用得上、有發展的問題。”
在簡祖平看來,“定崗定編”是破解人才“離農(nong) ”問題的關(guan) 鍵詞。他認為(wei) ,要實施以“定崗定編”就業(ye) 為(wei) 導向的就業(ye) 鼓勵政策,培養(yang) 振興(xing) 鄉(xiang) 村“後繼者”。“解決(jue) 農(nong) 業(ye) 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下不去’‘留不住’難題,可以考慮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貢獻突出的返鄉(xiang) 創業(ye) 畢業(ye) 生,優(you) 先推薦擔任鄉(xiang) 村幹部。各地可確定帶有事業(ye) 編製的農(nong) 村基層就業(ye) 崗位數量,並按照一定比例優(you) 先錄用應屆涉農(nong) 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滿3年,經考核合格後優(you) 先轉為(wei) 正式事業(ye) 編製。解決(jue) ‘招不來’‘用不好’難題,則應在縣市層麵,特別是麵向糧食主產(chan) 區、國家糧食安全產(chan) 業(ye) 帶、糧食生產(chan) 功能區、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保護區等重點區域,進行單考單招,定向培養(yang) ,設立專(zhuan) 項獎勵基金,給予一定生活補貼,吸引學生就讀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提升生源質量。”
黑龍江農(nong) 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院長於(yu) 波建議,加大對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支持力度。“為(wei) 吸引更多優(you) 質生源報考涉農(nong) 類專(zhuan) 業(ye) ,建議對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學生實施學費減免補助,並設立專(zhuan) 項獎勵基金,對優(you) 秀學生進行專(zhuan) 項獎勵,鼓勵廣大學子學農(nong) 為(wei) 農(nong) ,投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事業(ye) 發展,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儲(chu) 備人才。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生均培養(yang) 經費標準,建議在現有基礎上再提高15%~20%,改善辦學條件,夯實發展基礎。”
“可考慮設立畢業(ye) 生在農(nong) 業(ye) 行業(ye) 就業(ye) 創業(ye) 的特殊人才基金。農(nong) 業(ye) 行業(ye) 薪資水平相對偏低,提高農(nong) 科畢業(ye) 生投身農(nong) 業(ye) 的積極性,就需要為(wei) 在農(nong) 業(ye) 就業(ye) 或創業(ye) 的畢業(ye) 生提供特殊領域就業(ye) 津貼與(yu) 創業(ye) 補助。”朱佳萍建議,進一步加強實踐育人平台建設,製定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實習(xi) 實訓基地建設補助及配套支持政策,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優(you) 質校優(you) 勢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教學能力提升,配套建設全鏈式教學、科研、生產(chan) 、實訓、技術推廣與(yu) 示範高度集成的多功能綜合性實訓基地。
“此外,還可嚐試組織實施優(you) 質校產(chan) 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工程,積極鼓勵政、行、校、企多元鏈接、多邊合作,共建共享多元主體(ti) 、優(you) 勢互補、特色鮮明的校外實訓基地。構建內(nei) 外聯動、一主多元的農(nong) 科人才實踐技能培訓體(ti) 係和長效機製。”於(yu) 波最後強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