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會診平台、建立用藥保障機製……我國多措並舉提高罕見病診療能力
今天是第16個(ge) 國際罕見病日,目前,全世界約有7000多種罕見病,我國罕見病患者約有2000萬(wan) 人。
罕見病群體(ti) 因為(wei) 發病人群少,在疾病的診治和藥物的研發上往往容易被忽視。
罕見病是指發病率非常低的疾病,新生兒(er) 發病率小於(yu) 萬(wan) 分之一、患病率小於(yu) 萬(wan) 分之一、患病人數小於(yu) 14萬(wan) 的疾病,符合其中一項的疾病,即可為(wei) 罕見病。我國由於(yu) 人口基數龐大,其實罕見病並不罕見。 罕見病雖然發病率極低,但病種多,總的患者數量並不少。全球確認的罕見病超7000種,罕見病約80%為(wei) 遺傳(chuan) 性疾病,約50%發病於(yu) 兒(er) 童期。
多措並舉(ju) 提高罕見病診療能力和用藥保障
早在2019年2月,國家衛健委印發了《關(guan) 於(yu) 建立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的通知》,遴選了罕見病診療能力較強、診療病例較多的三百多家醫院組建了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對罕見病患者進行相對集中診療和雙向轉診,以發揮優(you) 質醫療資源輻射帶動作用。
作為(wei) 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的國家級牽頭醫院,2018年北京協和醫院組建了罕見病多學科的會(hui) 診平台,已在國家罕見病直報係統中登記了93個(ge) 罕見病病種,涉及6萬(wan) 多個(ge) 病例。在各方支持下,北京協和醫院牽頭在全國多地開展多場培訓,涉及80多種罕見病、覆蓋5萬(wan) 多名醫生。
中華醫學會(hui) 罕見病分會(hui) 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心內(nei) 科教授 張抒揚:我們(men) 一直主張臨(lin) 床研究和進展,是直接貼近於(yu) 病人,解決(jue) 病人的實際問題。我們(men) 多學科結合起來,基礎與(yu) 臨(lin) 床結合起來,病人會(hui) 獲得更好的結果。
近年來,有關(guan) 部門大力支持罕見病防治與(yu) 保障工作,加強罕見病研究、診療和藥品研發供應。各地也對用藥保障機製進行了積極探索。全國已有10多個(ge) 省市建立了涉及罕見病高值藥物的用藥保障機製,主要模式包括專(zhuan) 項基金、大病醫療保險、財政出資、醫療救助、政策型商業(ye) 保險等。許多地方已不隻是單一的製度保障,而是由政府、市場、社會(hui) 等提供多元保障,對國家基本醫保進行補充,實現了一部分需要高值藥物治療的罕見病患者的“用藥可及”。
多種罕見病用藥納入醫保目錄 為(wei) 患者減負
為(wei) 了大力支持罕見病防治與(yu) 保障工作,醫保目錄也在不斷調整,每年都有新的罕見病用藥納入目錄,患者治療負擔大幅減輕。2022年的醫保藥品目錄談判還特別規定,罕見病治療藥品不受上市時間限製,及時將符合條件的罕見病用藥按程序納入醫保藥品目錄。
目前,醫保目錄內(nei) 59個(ge) 罕見病的用藥,覆蓋的病種有28種,降幅基本上都在40%~80%,個(ge) 別的藥品價(jia) 格降幅甚至超過了90%。根據專(zhuan) 家估算,目前目錄內(nei) 通過談判納入醫保的罕見病用藥中,有46個(ge) 藥物年治療費用降到15萬(wan) 元以下,疊加醫保報銷和其他救助政策,罕見病家庭負擔明顯降低。
(總台央視記者 張萍 曹宇 郝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公安部:2022年打掉涉黑組織160餘個
- 【未來已來·高質量發展看中國】秉持綠色理念 助力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視頻|甲骨文研究進入智能時代,新技術讓冷門絕學“活”在當下
-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視頻|契刻符號中的“賈湖故事”
- 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去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210207億元 比上年增長3.0%
- 開發式幫扶 脫貧戶致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②)
- 國家統計局:2022年全年我國成功完成62次宇航發射
- 國家統計局:2022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100293億元
- 國家統計局:2022年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3351萬人
- 統計局:2022年全年糧食產量68653萬噸 增加36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