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高質量發展看中國】將創新刻進基因裏!看深圳如何修煉高質量發展“內功”

發布時間:2023-03-01 09:4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26日電(記者 謝藝觀)沿著深圳的深南大道一路前行,道路兩(liang) 側(ce) ,各式建築鱗次櫛比,勾勒出城市發展的動人輪廓。

  從(cong) 邊陲小漁村到全球創新之都,深圳創造了發展的奇跡。站在新的起點,深圳繼續修煉“內(nei) 功”,錨定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通過打造多個(ge) 科技創新片區,致力於(yu) 成為(wei) 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深耕科研創新,“做第一個(ge) 吃螃蟹的人”

  在深圳成功的秘訣中,有一條“敢為(wei) 天下先,做第一個(ge) 吃螃蟹的人”。可以說,創新就刻在了深圳的基因裏,也深深影響著從(cong) 這裏成長起來的企業(ye) 。

  如今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大疆是絕對的主導。可是在2012年之前,該領域還是完全空白。

  “當時無人機離大眾(zhong) 很遠,如果想玩,必須自己想辦法組裝,價(jia) 格昂貴不說,還很難操控。國外雖有一些航模發燒友,但幾乎沒人想過無人機能夠成為(wei) ‘到手即飛’的消費品。”大疆企業(ye) 戰略高級總監、公共關(guan) 係負責人張曉楠稱,隨著陀螺儀(yi) 傳(chuan) 感器技術的進步,小型飛行器自主導航成為(wei) 了可能,大疆吸收了這一技術用在了無人機上。

  由此,大疆一舉(ju) 撬開了消費級無人機市場,成為(wei) 了第一個(ge) 敢吃螃蟹並獲得回報的公司,如今大疆還將無人機應用到農(nong) 業(ye) 、安防、電力、建築工程等領域。

  站在大疆的全球總部“天空之城”往下望,視野所及之處就是培育了大疆、中興(xing) 、深信服等一批創新型領軍(jun) 企業(ye) 的西麗(li) 湖國際科教城。

  “創新”是西麗(li) 湖國際科教城的關(guan) 鍵詞。這裏是深圳科教資源最豐(feng) 富、高端人才最密集、科技創新能力最強、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也是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先行示範區高質量發展高地的核心載體(ti) 、部省市共建的重大創新平台。

  據西麗(li) 湖國際科教城工作人員介紹,截至2022年底,科教城共集聚國家省市各類創新載體(ti) 55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1152家,R&D占GDP比重達到6.57%,每萬(wan) 人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553.85件,為(wei) 全國平均水平的24倍,初步形成了“基礎研究+技術攻關(guan) +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條和各類創新載體(ti) 良性互動的融合創新體(ti) 係。

  作為(wei) 科技創新發展的“主戰場”,近年來,西麗(li) 湖國際科教城也不斷先行先試,在科技教育產(chan) 業(ye) 金融“四融合”中拔節生長,為(wei) 深圳提供科研創新融合的西麗(li) 湖經驗。

  深港優(you) 勢互補,打造科研產(chan) 業(ye) 新高地

  “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深圳-香港,一水相連。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就位於(yu) 深圳市福田區南部與(yu) 香港特別行政區接壤處,麵積3.89平方公裏,由0.87平方公裏的香港園區和3.02平方公裏的深圳園區組成。

  作為(wei) 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以科技創新為(wei) 主題的特色平台,深港雙方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可以實現優(you) 勢互補、取長補短,成為(wei) 香港創科發展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的最佳結合點和撬動點。

  近年來,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高端科創資源也快速形成從(cong) “零的突破”到“集聚發展”的局麵,目前已落地高端科研和產(chan) 業(ye) 化項目150多個(ge) ,集聚了一大批海內(nei) 外院士專(zhuan) 家和高端科研人才,形成了國家重大科研平台、世界500強研發中心、香港高校科研項目、突破核心關(guan) 鍵技術項目、深港獨角獸(shou) 企業(ye) 、港澳青年創新創業(ye) 平台等科創產(chan) 業(ye) 集群。

  舒糖訊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2015年成立,2018年落戶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創立舒糖科技的香港青年企業(ye) 家何耀威也談到了政府給予的多重支持,“一些融資方麵的政策,幫我們(men) 解決(jue) 了資金上的問題,減輕了經營壓力。”

  日前,舒糖科技收到了來自香港的首筆知識產(chan) 權融資,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首個(ge) 深港跨境知識產(chan) 權證券化項目完成深港兩(liang) 地資金募集並正式落地。其突破了傳(chuan) 統融資方式的限製,為(wei) 人才密集型企業(ye) “知識變現”探索出有效途徑。

  據介紹,2023年,生物醫藥、新材料、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的11家企業(ye) 機構和項目批量落地河套合作區。

  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5.49%,PCT國際專(zhuan) 利申請量穩居全國城市首位,創新成果接連湧現,創新平台加快建設……如今的深圳正在將科技創新打造成一張最靚麗(li) 的名片,不斷增強大灣區建設核心引擎功能,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完)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