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種糧越來越有奔頭!

發布時間:2023-03-07 10:36:00來源: 光明日報

  【各界看兩(liang) 會(hui) 】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五年來,我們(men) “始終不懈地把14億(yi) 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年預期目標是“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作為(wei) 一個(ge) 和田壟打了近20年交道的種糧大戶,我心裏那叫一個(ge) 激動。2005年我剛開始種糧時,隻承包了100畝(mu) 地。現在我流轉了3000畝(mu) 地、托管40000畝(mu) 地,主要種小麥、玉米、高粱等農(nong) 作物。規模越做越大,離不開國家對糧食安全的高度重視和相應的政策保障。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係列惠農(nong) 助農(nong) 政策,加強對種糧農(nong) 民的技術培訓力度。不管是品種還是農(nong) 機,科技含量都越來越高,農(nong) 業(ye) 經營方式也有了很大變化,大夥(huo) 兒(er) 的收益節節高。我們(men) 種糧,越來越有奔頭了!

  這些年,國家加強高素質農(nong) 民培育,我這個(ge) 剛開始種糧時連續三年虧(kui) 損的“門外漢”也被培育成了“老把式”。要想改變農(nong) 業(ye) “靠天收”的問題,必須得有過硬的技術,要會(hui) 科學種田。為(wei) 了向土地要效益,我在看書(shu) 自學農(nong) 作物生產(chan) 、病蟲草害防治等技術的同時,積極參加“農(nong) 村實用技術人才”“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教育培訓;到一些種植大戶和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實地觀摩學習(xi) 。我還成了區裏的科技特派員,把自己掌握的種糧技術傳(chuan) 授給更多村民。市裏每年都有數千名農(nong) 民接受不同類型的技術培訓,現在他們(men) 正成為(wei) 未來農(nong) 業(ye) 發展最有希望的推動力。

  這些年,農(nong) 業(ye) 機械化加快推進。我合作社的院子裏,滿滿當當地停放著各類現代化農(nong) 機具。不僅(jin) 有大型收割機、拖拉機、播種機,還有無人機、植保機,大大提高了田間作業(ye) 效率。為(wei) 解決(jue) “曬糧難”問題,我還購置了兩(liang) 台大型糧食烘幹機。在現代農(nong) 機的加持下,種糧收糧都更省心。

  這些年,國家的補貼政策越來越給力。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際種糧農(nong) 民一次性補貼、種糧大戶補貼等政策都落實得很到位,我們(men) 切實感受到國家對種糧農(nong) 民的支持,種糧的勁頭更足了。

  這些年,農(nong) 業(ye) 經營模式不斷優(you) 化。在市、區農(nong) 業(ye) 部門的指導下,我們(men) 圍繞“控肥增效、控藥減害、控水降耗”的管理模式,大力推廣精量播種、節水灌溉、肥藥減量控害的綠色生產(chan) 技術,發展優(you) 質專(zhuan) 用糧食生產(chan) ,對接一些大型企業(ye) 發展訂單農(nong) 業(ye) 。現在我跟村民們(men) 簽訂了訂單種植回收合同,向村民提供種子、技術指導,確保回收價(jia) 格高於(yu) 市場價(jia) 。2022年,我簽的訂單麵積達到3萬(wan) 畝(mu) ,是4年前的10倍。大夥(huo) 兒(er) 種的“新麥26”等高筋麥銷售給大型麵粉廠,“荃麥725”等低筋麥賣給白酒企業(ye) 。訂單農(nong) 業(ye) 為(wei) 大夥(huo) 兒(er) 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從(cong) 2012年被評為(wei) “全國種糧大戶”,到2021年獲評“全國糧食生產(chan) 先進個(ge) 人”,這些年,我不僅(jin) 見證著我國農(nong) 業(ye) 發展的巨大成就,還從(cong) 中獲益良多。相信隨著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的實施,我們(men) 種糧人的獲得感、幸福感會(hui) 越來越強。

  (本報記者陳晨、常河采訪整理)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