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深耕“演藝之都”建設
作者:李 俐
燦爛春光裏,豐(feng) 富多彩的舞台藝術佳作令北京觀眾(zhong) 目不暇接,樂(le) 享藝術盛宴。昨晚,首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圓滿收官,4個(ge) 多月的時間裏共線下展演35部139場,吸引超12萬(wan) 觀眾(zhong) 走進劇場。
外地文藝院團也趁著春風紛紛進京,上海昆劇團與(yu) 江蘇省蘇州昆劇院相隔一個(ge) 月分別帶來兩(liang) 版不同版本的全本《牡丹亭》,在京城舞台爭(zheng) 奇鬥豔;根據同名電視劇改編的革命曆史題材音樂(le) 劇《覺醒年代》上周正式開票,歌劇《映山紅》、話劇《征途》、河北梆子《密雲(yun) 十姐妹》、音樂(le) 劇《理想之城》、京劇《齊白石傳(chuan) 奇》、昆劇《漢宮秋》等一批北京擬創推劇目的官宣,再次印證了北京作為(wei) 全國文化中心的創作實力。
2023年,擦亮“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著力建設“演藝之都”,是新時代北京文藝舞台繁榮發展最生動的表達。
推新作創精品
提供強勁內(nei) 容引擎
“一件千年前的文物,演繹出一台精彩的曆史舞劇。恢弘的背景音樂(le) ,絢爛的舞台背景,仿佛讓人一下子穿越到數千年前,感受漢朝西域風采。”在北京首演兩(liang) 年之後,大型曆史題材舞劇《五星出東(dong) 方》2月28日晚在烏(wu) 魯木齊開啟“歸鄉(xiang) ”巡演之路。作為(wei) 北京文藝力量的一顆閃耀之星,該劇在“五個(ge) 一工程獎”和“文華大獎”兩(liang) 項國家級重大評獎中獲雙獎殊榮。
3月的舞台,更多新作、佳作與(yu) 觀眾(zhong) 見麵。北京京劇院推出“克紹箕裘灼芳華”——挖掘整理複排劇目展演,集中展示20出瀕於(yu) 失傳(chuan) 的、有挖掘價(jia) 值的傳(chuan) 統劇目。昆曲《人在草木間》、京劇《吝嗇鬼》將首登舞台,國家京劇院“迎新春”經典劇目展演、北方昆曲劇院2023年春之華章演出季等精彩活動交相輝映,傳(chuan) 統戲曲的春天翩然而至。歌劇《山海情》、京劇《石評梅》、音樂(le) 劇《三裏屯42號》等口碑佳作再展風采,原創小劇場話劇《歸去來兮》彰顯京滬兩(liang) 地藝術家之攜手聚力。
近年來,北京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以創新為(wei) 動力,聚焦選題、排練、演出等創作關(guan) 鍵環節,相繼推出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北京劇目排練中心、北京市演藝服務平台、原創劇本創作及選題孵化機製等政策“組合拳”,全鏈條扶持精品藝術生產(chan) 。眼下,新時代首都原創劇本創作及選題孵化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早春孵化月”於(yu) 2月23日至3月15日期間,共舉(ju) 行10場係列孵化活動。參與(yu) 作品題材豐(feng) 富,類型齊全,涵蓋現實、革命、曆史、北京等多種題材,涉及話劇、兒(er) 童劇、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
在北京看大戲
增加高品質文化供給
增加高品質文化供給,增進人民文化福祉,是北京打造“演藝之都”題中之義(yi) 。作為(wei) 全國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北京匯集國內(nei) 外優(you) 秀舞台藝術作品,為(wei) 市民提供豐(feng) 富精神食糧,滿足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文化期待,真正讓“大戲看北京”成為(wei) 百姓受惠、市民共享的高品質文化品牌。
由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新時代舞台藝術優(you) 秀劇目展演,從(cong) 去年12月底一直持續到今年4月,共邀請約60部獲得“五個(ge) 一工程獎”、“文華大獎”和入選新時代現實題材、曆史題材等創作扶持工程的優(you) 秀作品,在北京各大劇場進行約120場演出,展現全國廣大文藝工作者意氣風發、昂揚奮進的新麵貌。
北京人藝開年大戲《正紅旗下》春節期間在首都劇場首演,為(wei) 觀眾(zhong) 呈現了一部有著創新表達的“新京味”話劇,這也為(wei) 北京演出市場迎來了開門紅。與(yu) 2019年同期相比,全市春節期間的演出場次增長85.9%。2月,全市151個(ge) 重點演出場所開展營業(ye) 性演出2865場,服務觀眾(zhong) 近60萬(wan) 人次,票房收入9500餘(yu) 萬(wan) 元,場次、觀眾(zhong) 、票房環比分別增長6.1%、17.0%、25.9%,演藝市場呈現穩步複蘇態勢。《隻此青綠》《紅樓夢》《昭君》等多部重磅舞劇輪番上演,北京各大劇場再現排隊入場、首演簽售排隊場景。
接下來,2023第七屆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將於(yu) 3月16日至6月25日舉(ju) 行,以“追風逐月,為(wei) 見春山”為(wei) 主題,帶來27個(ge) 劇目近70場演出,推出多部首演作品和口碑佳作。3月26日,凱迪拉克中心主館將迎來本年度第一場大型演唱會(hui) ,必將在全國帶來連鎖效應。
拓展演藝新空間
構建文化消費新場景
近幾年來,北京結合城市空間特點,陸續開展特色演藝群落建設,推進富有城市文化特色的演藝新空間探索。
今年1月,“開心麻花·花花世界”沉浸式演藝新空間正式亮相望京,總麵積近4000平方米,由A66環境劇場、StageOne戲劇酒吧劇場、《海上倒計時》劇本娛樂(le) 空間、開心小麻花兒(er) 童戲劇體(ti) 驗中心等多個(ge) 專(zhuan) 業(ye) 戲劇演出、創排孵化空間組合而成,給消費者帶來一站式文娛新體(ti) 驗。
3月3日,天寧1號東(dong) 方藝空間在天寧1號文化科技創新園內(nei) 正式啟幕,這是一處由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與(yu) 中國華電共同打造的綜合性演藝新空間,集創作演出、藝術展陳、藝術普及教育、文化交流體(ti) 驗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由一個(ge) 300餘(yu) 座位的劇場以及觀寧閣、如畫裏兩(liang) 個(ge) 戶外開放空間共同構成,未來將通過拓展培育文旅消費新場景,服務北京“演藝之都”和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如今,將演藝活動與(yu) 旅遊、商業(ye) 、展覽等相結合,方便市民在商場裏看演出、書(shu) 店裏聽脫口秀、小劇場裏玩“劇本殺”……一批以咖啡廳、書(shu) 店、商場、商務樓、文創園等為(wei) 代表的演藝新空間持續湧現,不僅(jin) 帶來文化與(yu) 商業(ye) 、旅遊相融合的新消費,更大大提升了百姓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
以戲通心,以文搭台,以藝塑魂,從(cong) 佳作“集散地”到精品“孵化器”,北京作為(wei) 首都,將用心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中國聲音,努力描繪“演藝之都”生動樣本。(李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