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給人以溫暖和明亮
作者:李廣春(揚州大學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2月初,揚州作協與(yu) 高郵文聯聯辦了一個(ge) 讀書(shu) 班,就散文寫(xie) 作請有關(guan) 學者做講座,主題聚焦“散文的傳(chuan) 統與(yu) 新變”。這既好講又不好講。說它好講,是因為(wei) 散文這種文體(ti) 由來已久,照本宣科並不難,但效果就很難說了。說它難講,自古以來,“新變”都是一塊硬骨頭,再加上各人寫(xie) 作套路早已駕輕就熟,說改就改,哪有那麽(me) 容易?有的人寫(xie) 了多年,難有起色,甚至有懷才不遇的憤懣和怨尤,總覺得編輯有眼無珠。這種“睡不著覺怪床歪”的現象為(wei) 什麽(me) 會(hui) 存在?聽了王堯老師的“散文課”,有豁然開朗之感:套路化寫(xie) 作始終在原地打轉,沒有“新變”是致命傷(shang) 。
王堯是蘇州大學教授,這次來高郵上“散文課”,從(cong) 西南聯大校長梅貽琦的日記談起。他闡明,梅先生的日記就是一篇篇散文。梅貽琦學的不是文科,但擁有深厚的國學根底,遣詞造句規整優(you) 美,字裏行間透露出那個(ge) 時代知識分子“窮且益堅,不墜青雲(yun) 之誌”的家國情懷。王堯通過梅先生的日記告訴大家,散文不僅(jin) 僅(jin) 可以有風花雪月的小情調,也應該有關(guan) 注現實的大格局;散文不僅(jin) 有抒情散文,而且有日記、書(shu) 信、申論等豐(feng) 富多彩的形式。散文能否寫(xie) 好,科學人文素養(yang) 很重要,沒有這些,散文就難有思想性與(yu) 藝術性。
散文自有一種獨特的書(shu) 卷氣,讓人在美的享受中受到啟示。要達到這種境界,沒有童子功可不行,而這取決(jue) 於(yu) 讀書(shu) 的多少。寫(xie) 好散文,博覽群書(shu) 少不了。讀書(shu) 要讀經典,千萬(wan) 不能不加選擇,“抓到籃子裏就是菜”,浪費寶貴時間。經典是經過曆史檢驗而留存下來的文學精華,值得精讀細悟,長期堅持,這樣就會(hui) 受到良好的學術訓練。多問幾個(ge) 為(wei) 什麽(me) ,是難能可貴的問題意識。這樣就可以抽絲(si) 剝繭探尋本質,置身事內(nei) 沉浸體(ti) 驗,換位思考觸發靈感。讀書(shu) 要知人論世,聯係實際,細細體(ti) 悟。多讀書(shu) 、讀好書(shu) 、活讀書(shu) ,才能開闊眼界、活躍思維、啟迪思路,為(wei) 寫(xie) 作備好紮實的基礎。
“寫(xie) 作不是照相機。”這句話為(wei) 許多勤奮的寫(xie) 作者指點迷津。一些人勤於(yu) 寫(xie) 作,看到什麽(me) 寫(xie) 什麽(me) ,還以所謂的真實自鳴得意。藝術真實與(yu) 生活真實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否則那就沒有文學藝術可言了。文學真實從(cong) 生活真實中來,融入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受、體(ti) 驗和發現,體(ti) 現作者的美學觀念和審美趣味,展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個(ge) 性化的表達技巧,更揭示生活本質的邏輯力量。這就要求作者學會(hui) 比較,知道輕重,懂得取舍,寫(xie) 出新意,使人獲得精神力量和美的享受。
文學既有批判的功能,又有教化的功能。文學批判假惡醜(chou) ,追求真善美,終歸是教化的功能。如何在散文寫(xie) 作中發揮教化的功能,值得深究。生活本就是鍋碗瓢盆交響曲,柴米油鹽醬醋茶。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哪兒(er) 隻有喜悅沒有懊惱、悲傷(shang) 的人?職場的故事、家庭的糾紛、成長的煩惱,求索的艱辛、失意的灰心、成功的喜悅,人世萬(wan) 象,千姿百態,構成一個(ge) 世俗社會(hui) 。在散文寫(xie) 作中作者的眼界、境界很重要,直接決(jue) 定了散文寫(xie) 作的成敗。是隻看到一地雞毛的無聊,還是發現努力改變的樂(le) 趣?是隻看到艱難打拚的不易,還是汲取負重奮進的力量?怎麽(me) 寫(xie) 是作者的自由,但想得到廣泛認可,甚至產(chan) 生一定影響,完全不是作者能夠說了算的。作品是凝聚社會(hui) 共識、鼓舞奮進,還是擴散消極情緒、消解頑強?作者得掂量掂量。靠賣慘煽情抓人眼球,獲取流量,或許可以讓自己紅一陣子,但對於(yu) 自己的寫(xie) 作實在於(yu) 事無補,更不要說對公眾(zhong) 的正麵引導了。靠科學的認知,融入自己的感悟,從(cong) 不如意的地方改起,在不成功的教訓中醒悟,向不放棄的目標邁進,在說事明理、抒情狀物中給人以奮鬥的力量,這應是作者的價(jia) 值取向。
文學為(wei) 什麽(me) 能在一定程度上被稱為(wei) 經天緯地的事業(ye) ?就是因為(wei) 它能產(chan) 生催人奮進的力量。散文作者就應秉持善良的立場、求真的態度,見微知著發現美,浪裏淘沙找到真,在世俗社會(hui) 裏凝聚起真善美的力量。散文寫(xie) 作時間一長,就能體(ti) 會(hui) 到,散文的寫(xie) 作實踐是對世俗生活的慰藉。它讓人們(men) 擺脫焦慮不安,勇毅前行,為(wei) 人們(men) 追求美好提神鼓勁。
當下大多數人已不再滿足那些風花雪月的小情調了,華麗(li) 的辭藻、煽情的表達,不能給人多少啟迪和教益,人們(men) 渴望的散文是給人以希望、信心、溫暖和境界的“大散文”。散文不是內(nei) 容平淡、結構鬆散的文體(ti) ,而是主題鮮明、隨性散發的文體(ti) 。聚焦時代,謳歌人民,服務社會(hui) ,推動進步,是散文作者應有的立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